第601章 后宫盛宴起波澜,朝堂暗斗添新乱(1/1)

李萱精心筹备的后宫宴会终于来临。嫔妃们身着华丽服饰,纷纷前来赴宴。李萱端坐在主位,脸上带着淡淡的微笑,眼神却在众人身上一一扫过,试图从她们的表情中看出些端倪。

“各位妹妹,今日本宫特备下这场宴会,就是想与大家聚聚,希望大家能抛开往日的嫌隙,在这后宫之中和谐相处。”李萱举起酒杯,笑着说道。

嫔妃们纷纷应和,举杯一饮而尽。然而,李萱注意到,仍有几位嫔妃眼神闪躲,表情略显僵硬。

酒过三巡,李萱命人呈上准备好的礼品。“这些礼品,是本宫特意为各位妹妹准备的,略表心意,还望各位妹妹喜欢。”

嫔妃们纷纷道谢,上前领取礼品。就在这时,周妃突然尖叫一声:“啊!这是什么!”她手中的礼品盒掉落在地,一条死蛇从里面爬了出来。

众人皆惊,场面瞬间混乱起来。李萱心中大怒,她没想到,在自己精心筹备的宴会上,竟然会出现这样的事情。

“都别慌!”李萱站起身来,大声喝道。她看向周妃,问道:“周妃妹妹,这是怎么回事?”

周妃脸色惨白,惊恐地说道:“娘娘,臣妾不知啊。打开礼盒就看到这死蛇,吓死臣妾了。”

李萱心中明白,这肯定是有人故意为之,想借此破坏宴会,抹黑自己。“来人,把这礼盒拿去仔细查验,看看是谁动的手脚。”

侍卫们立刻上前,将礼盒拿走。李萱看着在场的嫔妃们,冷冷地说道:“本宫举办这场宴会,本是一番好意,没想到竟有人如此胆大妄为,在宴会上搞出这样的事情。若查出来是谁,本宫绝不轻饶。”

嫔妃们面面相觑,谁也不敢说话。李萱心中思索,这背后的人肯定就在这些嫔妃之中,究竟是谁有如此胆量,竟敢在她眼皮子底下闹事。

与此同时,在朝堂上,朱标派人散布的谣言开始发酵。民间到处都在传言朱棣意图谋反,百姓们人心惶惶。

“听说了吗?燕王朱棣要谋反啦,这天下恐怕又要大乱了。”一个百姓忧心忡忡地说道。

“是啊,真没想到燕王竟然是这样的人。咱们老百姓可怎么办啊?”另一个百姓附和道。

这些谣言很快就传到了朱元璋的耳中。朱元璋心中十分恼怒,他立刻召集群臣商议。

“诸位爱卿,如今民间传言燕王意图谋反,弄得人心惶惶。你们对此事有何看法?”朱元璋坐在龙椅上,脸色阴沉。

大臣们纷纷表态。有的大臣认为应该立刻对朱棣采取行动,以正视听;有的大臣则认为此事尚无确凿证据,不可贸然行事。

“陛下,燕王一向忠心耿耿,这些谣言恐怕是有人故意散布,企图扰乱朝纲。还望陛下明察。”支持朱棣的大臣说道。

朱标阵营的大臣则反驳道:“陛下,无风不起浪。如今民间传言甚嚣尘上,燕王恐怕难辞其咎。若不加以处置,恐生大乱。”

朱元璋心中犹豫不决,他深知朱棣手握重兵,若处理不当,可能会引发更大的危机。“此事容朕再考虑考虑。诸位爱卿,若有新的线索,立刻向朕禀报。”

朱棣得知民间谣言后,心中又气又急。“这个朱标,竟使出如此卑鄙的手段。谋士,我们该如何应对?”

谋士皱着眉头思索片刻:“王爷,如今谣言四起,我们必须尽快找到朱标结党营私的关键证据,呈给陛下,以证明您的清白,同时揭露朱标的阴谋。另外,我们也可以派人在民间辟谣,稳定民心。”

朱棣微微点头:“好,就按你说的办。本王一定要让朱标为他的所作所为付出代价。”

不知李萱能否查出在宴会上搞破坏的幕后黑手,朱棣能否成功找到关键证据并辟谣,而朱元璋又会如何抉择。大明王朝在这后宫盛宴起波澜、朝堂暗斗添新乱的关键时刻,局势愈发复杂,各方势力都在为了自己的利益和立场而暗中较劲,一场更加激烈的风暴似乎即将来临。

李萱看着混乱的宴会现场,心中暗自恼怒,同时也更加坚定了要找出幕后黑手的决心。她转身对孙贵妃说道:“孙贵妃,此事交给你去查,务必尽快找出是谁在礼盒里放了死蛇,本宫倒要看看,究竟是谁如此大胆。”

孙贵妃点头,神色严肃:“是,娘娘。臣妾定会全力以赴,查个水落石出。”

孙贵妃立刻着手调查,她先询问了负责准备礼品的宫女和太监,然而,众人都表示礼品准备过程中并未发现异常。

“娘娘,这些下人都说礼品准备时并无异样,看来这死蛇是后来被放进去的。”孙贵妃向李萱汇报。

李萱微微皱眉,思索道:“如此说来,肯定是有人趁大家不注意,偷偷将死蛇放进礼盒。这后宫之中,能有机会做到此事的,必定是参加宴会的嫔妃或者她们的心腹。”

孙贵妃点头表示赞同:“娘娘所言极是。臣妾这就从这些嫔妃身边的宫女入手调查,说不定能找到线索。”

孙贵妃离开后,李萱看着剩下的嫔妃,强颜欢笑地说道:“今日之事,实在是扫兴。但大家也别太在意,想必只是一场误会。咱们继续享用美食吧。”

嫔妃们虽表面上应和着,但心中都各有盘算。李萱留意着众人的表情,心中暗自揣测,究竟是谁在背后搞鬼。

与此同时,朱棣的谋士派出的人在调查朱标与吏部尚书人事任免问题上终于有了一些进展。

“大人,我们发现朱标与吏部尚书在一次重要官员的选拔中,私下收受了一位官员的巨额贿赂,并且有相关的账目记录。”派出去调查的人兴奋地向谋士汇报。

谋士心中一喜:“很好,这可是关键证据。你们务必保管好账目记录,千万不能出任何差错。”

“是,大人。”

谋士立刻将这个消息告诉了朱棣。朱棣听后,眼中闪过一丝惊喜:“太好了,有了这个证据,本王看朱标还如何狡辩。”

然而,朱棣也知道,仅凭这一个证据还不足以彻底扳倒朱标,还需要更多有力的证据。“继续调查,看看还有没有其他相关的证据。另外,民间辟谣的事情进展如何?”

谋士说道:“王爷,我们已经安排了一些人在民间散布真相,试图平息谣言。只是谣言传播速度太快,短时间内要完全消除影响,恐怕有些困难。”

朱棣微微皱眉:“加大力度,一定要尽快让百姓知道真相,不能让朱标的阴谋得逞。”

在朝堂上,朱元璋仍在为朱棣的事情犹豫不决。他一方面担心朱棣真的有谋反之心,会威胁到自己的江山社稷;另一方面,又念及父子之情,且没有确凿证据,不愿轻易对朱棣动手。

“陛下,燕王之事,还望您早做决断。如今民间谣言四起,若不尽快处理,恐会影响朝廷的威望。”一位大臣进谏道。

朱元璋深吸一口气:“朕也知道此事不能再拖延。只是,在没有确凿证据之前,朕不能随意处置燕王。你们再去仔细调查,若有新的情况,立刻禀报。”

不知孙贵妃能否顺利找出在宴会上搞破坏的真凶,朱棣能否搜集到更多扳倒朱标的证据,而朱元璋最终又会对朱棣采取怎样的行动。大明王朝在这后宫暗查寻真凶、朝堂博弈待转机的关键时刻,局势愈发紧张,各方势力都在为了自己的利益和立场而暗中较劲,一场更加激烈的风暴似乎即将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