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巧合多了就不是巧合了(1/1)
“呵呵,我也是不想扫了大家的兴致。”
阎埠贵赶紧给自己找补,俗话说拿人家的手软,吃人家的嘴短,他现在还吃着何大清家的饭呢,自然不好过分阻止。
虽然他实在是不想谈这个话题。
何大清给刘海中满上酒:“老刘,咱们多少年的交情了,有什么不能说的?我听说老易这些年没少照顾我们家柱子?可据我了解,易中海可没那么好心,他不坑我家柱子都算好的了,怎么可能照顾我家柱子?怕不是有别的不可告人的心思吧……你给我讲讲究竟是怎么回事?”
“照顾?”
刘海中借着酒劲,声音提高了八度:“他是把傻柱当傻子耍呢!也就是欺负他没有长辈在身边,老何你是不知道,你走之后,他……”
刘海中开始一件件细数易中海这些年做过的事。
这些年来,他一直都被易中海压一头,现在好不容易有个人愿意听他发牢骚了,可不就得好好发泄发泄。
尽管刘海中说话颠三倒四,啰里啰嗦,说出来的话没有逻辑,抓不住重点,但何大清依旧听得很认真,时不时的还引导他几句。
几杯酒下肚,刘海中兴致高昂,滔滔不绝的把自己肚子里知道的那点东西抖落了个干净。
渐渐的,就连阎埠贵也听得入了迷,因为有些事连他都不知道。
刘海中这人虽然草包,但却不怎么会撒谎,所以他说出来的话可信度还是挺高的,就是吧,他这个人看事情一般只会看表面。
但何大清可是个人精,很快就从刘海中的话里听出了不少东西~~如果聋老太太真的是个敌特,那大概率易中海也跑不了,不算是他没有被策反,但聋老太太的那些事情,他或多或少肯定是参与了的。
只不过可能是他参与的时候本身并不知情,只是被聋老太太利用了,所以,易中海恐怕已经在某些地方暗暗的被盯上了。
这对何大清来说,既是个好消息也是个坏消息。
好消息是,既然易中海已经入了那些人的眼,迟早有一天会爆雷,坏消息是如果背地里有人在盯着易中海,那他下手的时候就要谨慎再谨慎了,他可不想被那些人盯上。
原本他还想着套易中海的麻袋,至少也得打着他10天起不来床,可现在看来,这是要三思而后行了。
倒是贾张氏……
想起了儿子下午回来跟他说的那些许大茂的分析,何大清话锋一转:“说起来我家柱子和雨水也是命苦,当年我离开四九城,可是在家里留了不少粮食和钱,可我家柱子说,等易中海通知他回来的时候,家里既没粮食也没钱,我留下的那些东西竟然凭空消失了!
我就琢磨着,那些东西总不会平白无故的自己长腿跑了吧?肯定是有人在背后做了什么,也不知道在那院子里当初有没有人看到。
而且我家柱子,竟然自始至终都不知道我给他留了东西,若不是这次回来我们父子俩说开了,这事儿怕不是要被瞒一辈子。”
说起这个,相比较于刘海中一脸的迷茫,阎埠贵的眼神就有些闪烁不定了。
其实当年的事情他也是知道的,虽然他自己没有亲眼所见,但他老婆杨瑞华是亲眼所见的。
阎埠贵低垂着眉眼,眼神盯着桌上的酒杯,一言不发。
何大清只看了他一眼,就知道这老小子肯定是知道些什么,刚想把“贾张氏”这个名字喊出来,看看阎埠贵的反应,就听见刘海这么疑惑的道:
“那这事就奇了怪了,易中海这个人虽然有这样那样的毛病,还贪了你家两个孩子的抚养费,但上门偷拿人家东西的事,他应该还做不出来吧?”
“二大爷,那你说,我爸留下的钱和粮都是实实在在的东西,总不会自己莫名其妙的就不见了吧,肯定得是有人拿走了,你说咱们这个院子里谁的嫌疑最大?”
刘海中的嘴角抽着,一个名字在他的舌尖上跳动,但他张了张口还是没有说出来。
“是啊,而且我觉得偷我家东西的这个人,易中海肯定知道,说不定还是他故意安排的。”
“不能吧,易中海这么阴险吗?完全没看出来呀。”
刘海中睁大了他不大的眼睛,吃惊和疑惑的眼神情不自作伪。
“老刘你想想,如果易中海不知情,那为什么不在那些东西丢失前把柱子叫回来呢?偏偏那些东西都丢失了,他才把柱子叫回来,这未免也太巧合了吧?”
刘海中一听,顿时若有所思:“你说的也有道理。”
阎埠贵端起茶杯轻轻抿了一口茶,在心里暗道刘海中果然是个草包,简直就是个墙头草,人家说什么他就信什么,一点自己的判断力都没有。
就这样的人,还是他们院子里的二大爷,简直是拉低了他们这些管事大爷的整体水平!
不过想是这么想的,但他却不会傻的说出来,甚至还把头垂得更低了些,免得自己神色间露出来,再得罪了刘海中。
毕竟,刘海中向来是个心眼小的,这家伙也就是智商不够,否则的话就这小心眼的样子,要是再是个聪明的,在院子里还不一定有多少人吃亏呢。
说不定又是一个易中海二号。
何大清看了阎埠贵一眼,觉得这老头挺没意思的,吃了他家的饭,喝了他家的酒,好歹你透露点东西啊。
可他倒好,竟然坐在这里一言不发喝起了闷酒!
没办法,何大清只得再次扔出了一颗炸弹:“要说这易中海不是故意的,打死我也不相信。
当初白寡妇可是他易中海介绍给我的,他们两个可是老熟人的关系了,如果没有易中海在我们中间撮合,我也不会看上白寡妇。
可我家柱子去保定找我的时候,这老东西竟然给了我家柱子一个假地址,而且我根据柱子说的时间段算了算,那几天白寡妇找借口离开了家几天,你说这事情是不是太巧合了些,这巧合多了,它就不是巧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