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9章 上任经济政策司(1/1)
汽车碾过最后一段土路,稳稳停在吉春火车站月台旁。
泥浆点子溅在锃亮的车门上,像甩不开的故土烙印。
秘书张建军抢先一步下车,利落地拉开后门。
他二十出头的身板挺拔如白杨,深色中山装不见一丝褶皱,自然的提过周秉昆那只半旧藤条箱时,亦步亦趋的跟在周秉昆身后,心情有些激动,终于回京城了。
“首长,这边。”张建军声音不高,侧身引路,目光锐利地扫过略显嘈杂的月台。
三个穿着同样深色制服的保卫人员无声散开,形成一个松而不懈的三角,将周秉昆护在中心,隔开往来人流。人群里投来敬畏或好奇的目光,大干部的待遇,在这吉春车站也是扎眼的存在。
绿皮火车喘息着停靠。张建军出示证件,列车长亲自引路,穿过车门,径直来到列车前部的软卧包厢。
包厢门拉开,内里洁净安静,四张铺位,下铺的深蓝绒布罩已铺展平整。
“首长,您这边。”张建军将藤条箱稳妥地塞进下铺底下,又接过保卫递上的暖水瓶和搪瓷茶缸——正是印着“为人民服务”的那个——放在小桌上
。他动作流畅,带着一种与年龄不符的沉稳周全,显然是极熟悉这套流程。
保卫人员迅速安置好随行的小件行李,两人留在包厢外过道肃立警戒,一人进入包厢对面下铺。
火车长鸣,缓缓启动。周秉昆靠窗坐下,窗外吉春低矮的房舍和灰蒙蒙的天空急速倒退。
张建军拧开暖水瓶盖,热水注入搪瓷缸,热气袅袅升起。
“您喝口热水,润润。”他将缸子轻轻推到周秉昆面前,“这一路得二十多个钟头,您歇着,有事叫我。”
他自己在对面下铺边缘坐下,腰背依旧笔直,从随身公文包里拿出一份文件安静翻阅。灯光下,他年轻的侧脸线条分明,透着一股将门之后的锐气与自律。
车轮撞击铁轨,发出单调而巨大的轰鸣。周秉昆闭上眼,光字片泥泞的道路、郑娟强忍泪光的脸庞、北疆呼啸的风沙与轰鸣的车间……无数画面在脑海中翻腾。
他睁开眼,拿起桌上那份张建军带来的最新经济信息,目光扫过那些冰冷的数字:龙国1236亿(含北疆特区)VS鹰酱1.2万亿、脚盆鸡3000亿。巨大的鸿沟如同冰冷的铁幕压下来。
火车在辽阔的华北平原上奔驰了一夜一日。
当暮色再次笼罩大地时,窗外稀疏的灯火逐渐变得稠密,最终连缀成一片浩瀚灯海。北京站到了。
月台上灯火通明,空气里弥漫着煤烟与人群的气息,却自有一股肃穆。
张建军率先拎着藤条箱下车,目光如电,迅速锁定站台远端。
两名穿着灰色中山装、干部模样的人正快步迎上来,身后跟着车站工作人员。
“周司长!一路辛苦!”为首的中年人笑容热络,远远伸出手,声音洪亮,
“欢迎欢迎!我是计委办公厅副主任,李达。余主任特意嘱咐,一定要安全、顺遂地把您接上!”
他用力握住周秉昆的手摇了摇,又转向张建军,笑容里带着熟稔,“建军同志,又见面了!”
“李主任好。”张建军微微颔首,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
一行人穿过特殊通道,站外广场上,一辆线条厚重、通体漆黑的“奔驰”轿车静静停泊,车头立着醒目的“奔驰“星徽,在站前昏黄的灯光下泛着冷硬的光泽。
在这个满眼老“上海”和“伏尔加”的年代,它无声地彰显着非同寻常的地位与使命。司机早已肃立门边。
车子无声地滑入京城夜色。街道比吉春宽阔许多,路旁多是苏式风格的灰砖楼房,间或闪过几座巍峨的古建筑剪影。
行人大多骑着自行车,蓝灰的衣装在路灯下汇成流动的暗河。车内异常安静,只有引擎低沉平稳的运转声。
周秉昆望着窗外飞逝的陌生街景,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放在膝上的藤条箱粗糙的藤条表面。
车子驶入一片庄严静谧的区域,最终停在一座有军人站岗的四层灰色大楼前。门楣上悬挂着巨大的国徽。
“周司长,今晚您就住计委招待所,条件还算过得去,就在大院里头。
您先好好休息,明天上午九点,余主任在1号楼大会议室为您开欢迎会。”李达副主任亲自将周秉昆送至招待所房间门口,笑容可掬地告辞。房间宽敞整洁,暖气充足,有独立的卫生间,条件远胜吉春家中。
次日清晨八点五十。1号楼大会议室。厚重的木质大门紧闭,门外走廊异常安静,只有皮鞋踏在水磨石地面上的轻微回响,带着一种无形的压力。
张建军低声道:“首长,这边。”他替周秉昆推开沉重的门扉。
会议室内部空间高阔,光线明亮。一张铺着墨绿呢绒台布的长条形会议桌占据中央,桌后已坐满了人。
空气里弥漫着淡淡的烟味和纸张油墨的气息。周秉昆踏入的瞬间,所有目光齐刷刷地聚焦过来。
主位上,一位身着洗得发白的旧军装、左臂衣袖空空垂落的老者率先站起身。他面容清癯,眼神却如鹰隼般锐利明亮,仿佛能穿透一切虚饰。
“秉昆同志到了!好!”独臂将军余秋里声音洪亮,带着战场上淬炼出的金石之音,
“同志们,这位就是周秉昆同志!从北疆特区、从吉春拖拉机厂闯出来的实干家!经中央批准,到我们计委,担任经济政策司司长!大家欢迎!”掌声随即响起,沉稳而节制。
余秋里抬手压了压掌声,目光扫过全场:“大家别看他年轻,他的成绩,我相信大家都知道,有志不在年高。
国家计划委员会,是咱们国家经济运行的‘总调度室’和‘参谋部’!所有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决策、资源配置、发展蓝图,都要从这里发端或经过这里统筹!大权在握,也责任如山!秉昆同志肩上的担子,不轻!”
他随即开始逐一介绍与会者,语速不快,字字清晰:
“这位是常务副主任马洪同志,我们的‘大管家’,理论功底深厚,日常工作靠他掌总。”马洪戴着眼镜,学者气质,微笑着向周秉昆点头致意。
“陈国栋同志,副主任,主管长期规划、基本建设、物资分配,千斤重担!”
“李强同志,副主任,管全国工业生产、技术改造、能源交通,是咱们的工业司令!”
“宋平同志,副主任,农业、财政金融、劳动工资,关系吃饭穿衣的大事!”
“房维中同志,副主任,对外经济、技术引进、区域协调,开眼看世界的窗口!”
每介绍一位,周秉昆都郑重地微微躬身致意。
张建军如影随形地站在他侧后方半步,每当周秉昆的目光移向下一位,他便用只有两人能听清的气声,极快地点出关键信息:
“基本建设综合司,林汉达司长,批大项目的…工业生产综合司,沈鸿司长,机械专家…物资分配计划司,袁宝华司长,掌全国物资调拨实权…”
余秋里最后指向周秉昆:“秉昆同志负责的经济政策司,是新设的核心司局!
不批条子,不直接调一吨煤!它的任务,是琢磨‘道’,是定方向,是立规矩!
研究经济开放政策前沿探索、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引进消化、区域协调发展机制、经济体制改革方案!
是把下面淌过水、踩出路子的好经验,提炼成能在全国推行的‘正路子’!
同时,也要把快速发展中暴露出的坑坑洼洼,研究出填平的法子!
担子重,意义更大!直接向计委党组和国务院负责!
吴敬琏、孙冶方两位理论功底深厚的同志给你做副手!”
余秋里独臂一挥,目光炯炯地盯住周秉昆:“北疆特区,是前线冲锋陷阵!你这个经济政策司,就是后方制定作战方略、构筑规则的地方!
秉昆同志,把你的闯劲、把你在地方上验证过的那套,带到这个更宏大的棋盘上来!为这台国家大机器,设计出更高效、更能追赶世界的运转章程和升级蓝图!有没有信心?”
所有的目光再次汇聚,沉甸甸地压在周秉昆肩头。他挺直了腰背,如同当年在光字片扛起全家重担,如同在北疆面对质疑力排众议。
眼前浮现出奔驰车窗外广袤而尚显贫瘠的土地,浮现出郑娟温婉却坚韧的眉眼。他深吸一口气,那气息带着京城早春微凉的空气和会议室里淡淡的烟草味,沉声开口,每一个字都像砸在实地上:
“有!主任,同志们!经济政策司这把‘手术刀’,就是要精准地切中阻碍发展的痼疾,为改革蹚路,为开放搭桥!
把沾着泥土、带着机油味的实践经验,变成国家层面的政策推力!这新战场,我周秉昆,全力以赴!” 声音不高,却带着北疆风雪淬炼过的穿透力,在肃静的会议室里激起无声的回响。
余秋里眼中锐光一闪,那只独臂重重拍在铺着绿呢的桌面上:“好!要的就是这股劲!”
(大大们帮忙关注一下我,过千关注可以建群,到时给大家们发福利,也请大大们在点催更时,帮忙用爱发个电,打个赏,叩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