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6章 随军家属(1/1)
清晨的寒气被屋内的暖意驱散。周秉昆起床后,洗漱完毕,换上郑娟熨烫平整的蓝布棉袄,整个人显得精神而沉稳。
他走到在院子里检查车辆的司机王铁柱和秘书张建军身边,声音不高却清晰:
“铁柱,建军,这两天我就在家陪陪父母,你们不必守在这里。”
他目光扫过那辆乌黑锃亮的“奔驰”,“车也开回厂里去,停在这儿太显眼,惹人议论。我大哥有吉普车在,够用了。”
王铁柱利落地应了声“是”,将手里的棉纱塞进兜里。张建军点头:“明白了周部长。您有事随时打电话到厂办。”
这时蔡晓光也走了过来说,“那正好,我也跟着回去,好消息早点让家里人知道”
“吃了早餐再走吧”周秉昆看向厨房方向。
蔡晓光摆摆手,“少吃一餐饿不死”说笑着,上了车,司机铁柱发动车子平稳驶出院门。
良久,母亲在台阶上喊差吃早餐了,周秉昆才转身走向飘着饭香的堂屋。
堂屋里,李素华和郑娟已经摆好了早饭:金黄的小米粥冒着热气,一碟子切得细细的芥菜疙瘩咸菜,还有一笸箩刚出锅的玉米面贴饼子。
郝冬梅抱着裹在厚实棉袄里的大孙子,正用小勺仔细地喂着温热的牛奶糊糊。小家伙吧嗒着小嘴,吃得香甜。
周志刚坐在主位上,眼睛就没离开过那粉嘟嘟的小脸,浑浊的眼里满是慈爱。
他搓了搓粗糙的大手,终于忍不住开口问周秉义:“秉义啊,我这大孙子,取名字没?”
周秉义放下筷子,看向父亲:“爸,名字还没定呢,就等着您回来给拿主意。”
周志刚连忙摆手,脸上的皱纹舒展开,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自豪:
“哎,这取名的事儿,还得看你们年轻人!你和冬梅都有大学问,比我强。
不过啊,”他顿了顿,腰板微微挺直了些,“这排辈的字号,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不能丢。”
他清了清嗓子,眼神变得郑重起来,声音也提高了几分:“咱们老周家,是从山东老家闯关东过来的。老家祠堂里传下的辈分诗,我截取了二十个字,从我这开始,‘志秉承国运,道希振家声。永登友仁厚,诗书佐圣明’。我这一辈是‘志’字辈,你们兄弟俩是‘秉’字辈。
这辈分诗,讲的是咱老周家做人做事的根本——立志要承托国运,行道要光耀门楣;永远追求仁义厚道,靠读书明理辅佐圣明。这是根儿,不能忘了!你们哥俩,还有这娃娃,都得记在心里头!”
周秉义和郝冬梅对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郑重。郝冬梅温婉一笑,开口道:“爸,您说的对,根儿不能忘。秉义和我琢磨着,孩子是‘承’字辈了。
您和妈盼了这么久,他爹又常年在部队为国效力,这孩子就叫‘承东’如何?取‘承接东方朝阳,志在四方’的意思,也暗合了咱家闯关东的来处。”
“周承东……”周志刚在嘴里反复念了几遍,脸上的笑意越来越浓,最后用力一拍大腿,
“好!这名字好!响亮,也有意思!承东,承东!好孙子!”他探身过去,粗糙的手指小心翼翼地摸了摸孙子柔嫩的脸蛋,小家伙仿佛感应到,咧开没牙的小嘴笑了。
吃完早餐后,周志刚在家也坐不住了,急急地翻找着自己的旧帆布工具包:“说今天我得去建筑公司报到,耽误了就不好了。”
周秉义拿起吉普车钥匙:“爸,我送您去建筑公司,顺道送妈去街道办。”
“哎呀,不用不用!几步路,我走着去就行!”周志刚嘴上推辞着,眼睛却瞟向门外那辆军绿色的吉普车,脚步也没挪动。
李素华在一旁抿嘴笑:“让你送就送吧,老头子,别装了,心里美着呢!正好省得吹冷风。”
周志刚被老伴点破,脸上有点挂不住,咳了一声,这才“扭扭捏捏”地跟着儿子媳妇出了门。临上车前,他回头对周秉昆和郑娟嘱咐了一句:“看好家啊!”语气里带着点一家之主的矜持和新生活的期盼。
引擎声远去,小院瞬间安静下来,只剩下北风吹过屋檐的轻哨声。郝冬梅抱着吃饱了又睡着的周承东,轻轻拍着。郑娟利落地收拾着碗筷。
周秉昆坐在堂屋的椅子上,看着忙碌的郑娟和抱着孩子的嫂子,沉默了片刻,才开口,声音低沉而平稳:“嫂子,大哥怕在家待不了几天。”
郝冬梅拍孩子的手微微一顿,抬眼看向周秉昆,眼神里有询问,也有了然。
“上面有任务给他,”周秉昆的目光投向窗外灰蒙蒙的天空,仿佛穿透了时空,“很重要,也很特殊。要去……脚盆鸡那边。”
“脚盆鸡?”郝冬梅的声音下意识地压低了,带着惊愕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郑娟也停下手里的活计,担忧地看向周秉昆。
“嗯。”周秉昆收回目光,看向嫂子,语气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沉稳,“驻军。大哥过去,是代表,负责协调一摊子事。安全上不用担心,有保障。关键是他要做的事,不止是看着那点兵。”
他顿了顿,手指无意识地在膝盖上轻轻敲了敲:“那边有不少早年留下来的遗孤后代,日子过得艰难,身份也尴尬。
大哥过去,得把他们拢起来,组织起来。教他们语言,教技术,重点是教他们怎么把咱们的东西——布匹、农机、日用品——卖到当地去,深入到他们的乡镇市集。这些人熟悉当地,是咱们撬开他们市场的‘种子’。还有接触那边新技术…,这事不容易,但干成了,意义重大。”
郝冬梅静静地听着,低头看着怀中熟睡的儿子,长长的睫毛垂下,掩盖了眼底翻涌的情绪。
过了好一会儿,她才轻轻“嗯”了一声,再抬起头时,脸上已是一片温婉的平静,只是抱着孩子的手臂收得更紧了些。
“他……能行。”她低声说,像是对周秉昆说,又像是对自己说。
“嫂子,你也别怕,哥在那边干两年,攒些成绩,调回来后,前途差不了,如果你愿意,等承东稍稍大一点,也可申请调过去,算是随军家属…。”
郑娟走到周秉昆身边,默默地将一杯刚沏好的热茶放在他手边的小桌上。周秉昆端起茶杯,氤氲的热气模糊了他深邃的眉眼。
屋子里很安静,只有炉火偶尔发出的噼啪声,和婴儿熟睡中细微的呼吸声。窗外的风,似乎也小了些。
(大大们帮忙关注一下我,过千关注可以建群,到时给大家们发福利,也请大大们在点催更时,帮忙用爱发个电,打个赏,叩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