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3章 化纤厂和化肥厂一体建设(1/1)

西厢房炉火正旺,暖意驱散了门缝里钻进来的寒气。

郑娟手脚麻利地在炕上支起矮脚炕桌,端上几碟小菜:薄切酱牛肉、油酥花生米、翠生生的拍黄瓜,还有一盆酸香扑鼻、热气腾腾的酸菜白肉锅子。

她摆好碗筷,目光在周秉昆身上轻轻一落,周秉昆朝她微微颔首,眼底是化不开的爱意。

郑娟会意,带着无声的关切,轻手轻脚退了出去,带上了房门。

“大哥,晓光,坐。”周秉昆率先脱鞋上炕,盘腿坐在热炕头,下巴朝对面一扬。

周秉义和蔡晓光跟着脱鞋上炕。蔡晓光脸色透着苍白,眼下泛着青影,强撑着镇定,但眉宇间那层焦虑和疲惫像蛛网一样粘着,瞒不过人。

他端起郑娟温好的酒壶,给三个粗瓷酒杯满上。清澈的酒液注入杯中,发出细碎的声响。

“家里刚撂下碗筷,”周秉义朝蔡晓光摆摆手,把将军大衣搭在炕沿,露出笔挺的军装内衬,“你们吃,我陪着说说话。今天上午在接父亲,哎,他又在感伤周蓉的处境,真是……”

周秉昆眉毛一挑“哥,二姐如果出来可是个定时炸弹,我将她圈固在金坝村,可没少她吃穿,前不久她生下侄女,我还派人送去不少婴儿用品和营养……”

“我知道,就是父亲那,”

“你们多劝两句,过几天把他安排到市建筑公司做培训师傅,事多了,周蓉的事也就淡了。”周秉昆低沉着声音,有点冰冷。

“来来,秉火别看着,就陪我们喝两杯?天冷,暖暖身子。”蔡晓光把酒杯推到周秉义面前,声音绷得有些紧。

周秉义点点头,没推辞:“行。”他端起酒杯,看向周秉昆,“秉昆,路上顺当?”他也差开周蓉的话题。

“嗯。”周秉昆应得干脆,没绕弯子,直接夹了块酱牛肉,慢慢嚼着。他动作沉稳,炉火跳跃的光映在脸上,衬得眼神格外深锐。

蔡晓光端起酒杯,没喝,手指无意识地捻着冰凉的杯壁,终于忍不住开口,声音压得很低,带着砂纸磨过的哑:“秉昆,我爸他……,哎,张姨和乐乐六神无主……。”

“情况我清楚。”周秉昆打断他,放下筷子,目光平静地罩住蔡晓光,“多木集团的旧账,早年那些扯不清的人事,都被翻出来了。工作组进驻隔离审查,你也受了牵连,北机厂和图门江后勤部的职务都停了。”

蔡晓光喉结艰难地滚了一下,点点头,眼里是压不住的痛苦和茫然:“是……家里乱成一锅粥,调查组天天找人谈话,风声鹤唳。我真不知道……”

“慌什么。”周秉昆声音不高,却像沉铁落地,带着一种奇异的定力,“你父亲的问题,根子是历史遗留,性质特殊,但不是死局。关键看我们怎么应对。”

他端起酒杯示意,蔡晓光和周秉义跟着抿了一口。辛辣的酒液滚过喉咙,带起一股暖流,蔡晓光紧绷的神经似乎松了一丝。

“今天在省里,跟王书记他们深谈过。”周秉昆放下酒杯,目光扫过两人,语气沉凝,

“核心就一条:吉春,乃至整个江辽省这几年拼出来的大好局面,来之不易的发展势头,绝不能因为翻旧账就停滞甚至毁了!

北机厂的腾飞,图门江的崛起,解决多少人的饭碗?创了多少外汇?

带动多少产业?这些实打实的功劳,谁也抹不掉!蔡挺凯同志作为主政领导,你蔡晓光具体执行,功不可没!这一点,省里认,上面也清楚。”

蔡晓光听着,眼底那点微弱的光闪了闪。

“你那份《关于引进CF和Hills公司成套化纤、化肥技术设备的报告》,”周秉昆话锋一转,看向蔡晓光,

“写得扎实,切中要害。吉春,东北,穿衣吃饭是头等大事。引进这套设备,能极大缓解布票紧张、化肥短缺的民生困境,更能推动地方工业升级,意义重大。报告已经直送国家计委,引起高度重视了。”

蔡晓光脊背一挺:“真的?”

“嗯。”周秉昆肯定道,“所以,我向省里和计委建议:

由你,蔡晓光,担任吉春市城北工业园区引进设备建厂团队的负责人。

团队级别定正厅,直属省里和计委双重领导。”他详细说明,

“你的核心任务,全权负责与CF和Hills公司的技术引进谈判——设备选型、价格磋商、技术消化吸收方案。

同时,在城北工业园区选址、规划、筹建这座大型现代化联合工厂——化纤厂和化肥厂一体建设。

工厂建成,你就是首任厂长。团队人员、技术专家、启动资金,省里和计委全力支持。这是块硬骨头,也是块试金石,更是你蔡晓光重新站起来、证明价值的最好战场!”

蔡晓光听得心口咚咚直跳,嘴唇翕动,一时失语。这不仅是复职,更是委以重任,独当一面!巨大的转折让他有些恍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