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9章 熟悉而陌生的街头(1/1)
时间在焦灼和观望中缓慢流逝。终于,站台另一端的喧嚣渐渐平息。周秉昆在一众领导的簇拥下,走向站台出口处停着的一长溜锃亮的小轿车。
为首的几辆,正是北机厂引以为傲的新款“奔驰”。车门次第打开又关上,车队在保卫车辆的开道下,缓缓驶离了站台。
站台的秩序仿佛一下子松懈下来。广播里终于传来了允许旅客下车的通知。
车门打开,冷风裹挟着煤烟味猛地灌入车厢。周志刚跟着刘处长、马科长,随着人流,有些蹒跚地走出冰冷的车门。
刚踏上站台,就看到了等候在不远处的大儿子周秉义和儿媳郝冬梅。周秉义穿着一身笔挺的草绿色军装(65式),外面套着军棉袄,身姿挺拔如松,脸上带着温和的笑意。郝冬梅穿着深蓝色的棉袄罩衫,围着厚厚的红围巾,怀里抱着一个裹得严严实实、只露出小脸的婴儿。看到周志刚,两人立刻快步迎了上来。
“爸!”周秉义的声音带着激动和欣喜,上前一把接过周志刚手里简单的行李卷,“路上辛苦了!可算把您盼回来了!”他的目光快速扫过父亲略显疲惫但精神尚可的脸。
“爸,您没累着吧?快看看您大孙子,长得多结实!”郝冬梅笑着把孩子往前送了送,婴儿似乎被冷风激了一下,小嘴一瘪,发出细小的哼唧声。
“哎!好!好!”周志刚看到大孙子,脸上的皱纹瞬间舒展开,眼中涌起热意,伸手想摸摸孩子的小脸,又怕手凉,忙在嘴边哈了几口热气,才小心翼翼地用粗糙的手指碰了碰婴儿柔嫩的脸颊。
小家伙似乎感受到了亲昵,哼唧声停了,乌溜溜的大眼睛好奇地看着眼前这个风尘仆仆的老人。这一刻的温情,冲淡了些许旅途的疲惫和方才的复杂情绪。
另一边,北机厂销售部的几位同志也快步迎向了刘处长和马科长,热情地握手寒暄:“刘处长!马科长!一路辛苦!厂里都安排好了,车就在外面,咱们先去招待所安顿?厂办一再交待要好好招待你们……”
“好,好,麻烦你们了。”刘处长和马科长连忙应道,又转向周秉义和周志刚,
“周团长,周老哥,那我们就先跟北机厂的同志走了。老哥,您好好休息,咱们回头再聊!”
周秉义正色道:“刘处长,马科长,这次多亏你们一路照顾我父亲,还特意绕道送他回来,这份情谊,我们周家记下了,非常感谢!”他郑重地向两位干部敬了个军礼。
“两位领导,事情办完后,有时间到我家来作客,”周志刚也真心实意的向两表示感谢,这次回来,托他们的福,坐的可是卧铺。
“周老哥,周团长太客气了!应该的,应该的!有机会一定上门拜访。”
刘处长和马科长连连摆手,随即跟着北机厂的销售干部,提着行李走向另一边的出口。
周秉义开来了一辆军绿色的BJ212吉普车。周志刚在儿子儿媳的搀扶下坐进了副驾驶的位置,怀里抱着大孙子的郝冬梅则坐到了后座。
吉普车的引擎发出粗犷的轰鸣,驶离了依旧喧嚣杂乱的火车站。
车子碾过积雪,行驶在吉春街道上。寒风从吉普车缝隙钻入,带着刺骨凉意。
车内一时沉默,只有引擎噪音和婴儿偶尔的咿呀。
周志刚望着车窗外飞掠的街景,熟悉中透着陌生。
低矮的砖房依旧,但临街墙面新刷的灰浆掩盖了旧痕,褪色的标语口号下,街道竟少见地干净,积雪被推到路沿,露出新铺的柏油路面。
行人匆匆,穿着蓝灰工装的身影明显多了,不少人骑着锃亮的自行车,车把上挂着饭盒网兜,叮当作响汇成一股车流。
街角不见往日三五成群、无所事事晃荡的青年。
“路……好像宽了点?也干净了。”周志刚喃喃,眼中透出惊讶,“骑车子的人多了,穿工装的也多了……”
周秉义专注开车,闻言点头,语气带着军人特有的简练和一丝不易察觉的骄傲:“嗯。这几年吉春变化不小,由北机厂带动的。整个江辽,特别是吉春的工矿企业大发展。
很多厂子的规模翻了几番,连带配套厂、服务社,养活了多少人。
市里也有了钱,下了力气整顿市容,修路清淤。也对治安犯罪下重手…,大伙儿有了奔头,自然不一样了。”
郝冬梅在后座接口,声音温和清晰:“爸,您是没见厂区那片,新盖的家属楼一片连一片,澡堂子、合作社、子弟学校都齐了。
工人们下了班,不是赶着回家,就是去夜校学技术,精气神足着呢。”她轻轻颠了颠怀里的孩子,“娃以后,肯定比咱们这辈强。”
周志刚听着,望着窗外井然有序的景象,心头那点陌生感渐渐被一种熨帖的暖意取代。
吉春,他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地方,确实在变好。这变化,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
但他又有些堵然,望着车窗外飞速掠过的、既熟悉又有些陌生的街景,心头那被大孙子短暂压下的沉甸甸的牵挂,再次不可抑制地翻涌上来。
他深吸了一口气,那带着寒气的气息似乎也浸透了苦涩。他转过头,看向旁边专注开车的大儿子,声音带着难以掩饰的沙哑和颤抖:
“秉义啊……”
“爸?”周秉义侧过头,看到父亲眼中那浓得化不开的悲戚,心头一紧。
“我……我在回吉春之前,”周志刚的声音哽住了,他用力咽了口唾沫,仿佛要把那翻腾的酸楚压下去,“我……去了趟黔省,去了金坝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