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九章 最不缺的就是人手(1/1)
“老尹,你不是在沧塘搞百货批发吗,怎么又把业务做到泽山来了?”
高凡岔开了关于仁桥的话题,问起了尹小彪的业务。
尹小彪也不愿意在那个话题上纠缠,有些事记在心里就好,说得多了反而显得矫情。他在桌上捡了条炸小鱼塞进嘴里,嚼了嚼咽下,然后说道:
“百货批发的业务,我交给我弟弟去做了,他今年高中毕业,和我一样,不是读书的料,没有考上大学。做了两年的百货,我也有点烦了,所以就到泽山这边来做了点新业务。”
“什么样的新业务?”高凡问。
“收破烂。”尹小彪道。
“收破烂?”高凡想了想,点点头说,“我倒是听人说起过收破烂能赚钱的事情,好像什么地方还出过一个万元户,人送外号叫破烂王的。”
他这样说,其实只是顺着尹小彪的话头。对于收破烂的业务,他了解得不多。有关“破烂王”的传说,也是他在后世听来的,目前是否已经出现这个说法,他并不确定。
不过,既然尹小彪正在做这件事,他也不便去打击,只能是随口附和一句了。
尹小彪听出高凡话里的敷衍,他笑着说道:“高凡,我知道你做技术有一套,不过,像我做的贩卖小商品,还有现在收破烂这样的生意,你可能就不太了解了吧?”
高凡笑着承认:“的确不了解,隔行如隔山吧。怎么,现在废品回收的利润很高吗?”
尹小彪说:“如果像国营的废品回收公司那样干,其实是没什么利润的。我给你举个例子,你知道现在废铜的收购价是多少吗?”
高凡想了想,发现自己的记忆中并没有这样的知识,于是摇摇头,表示不知道。
尹小彪说:“现在回收一斤废紫铜,是2元钱;一斤黄铜,是1.5元钱。”
“然后呢?”
“有些工厂里的废电线,还有废铜丝,都是按这个价钱卖给废品收购站的。但如果能够把这些电线、铜丝运到仁桥那边去,价钱能够涨上三倍。”
“哦?”
高凡稍一错愕,便明白了其中的缘由。
其实,尹小彪的叙述里已经留下了很多线索。他刻意强调废电线、废铜丝,其实就是说这些东西并不是废铜,而是可以作为工业品来使用的。
比如工厂设备检修的时候,会把一些陈旧的电线更换掉。这些电线并不是已经不能用了,而是使用的时间太长,外面的绝缘胶皮有些老化,存在漏电的危险。从安全生产的角度来说,这种电线就需要更换。
更换下来的旧电线,工厂是不会重新使用的,一般就是当成废品,卖给废品收购站。而废品收购站收到这种旧电线,也是直接把其中的铜芯剥出来,作为废铜,卖给冶炼厂作为原材料。
但在仁桥那边,却存在另外一种情况。仁桥有大量的民营企业,在计划体制下,它们很难获得国家的物资供应,无法从正常渠道买到电线。
这时候,如果有人把国营工厂里淘汰的旧电线贩卖到仁桥去,虽然不能按新电线的价格出售,至少也会比卖废铜的价格高得多。
至于说使用这样的旧电线会不会有安全隐患,一来是使用者会采取一些安全措施,比如把相对比较完好的部分用在可能被人接触到的场合,存在破损的部分则藏在暗处,这样就不怕漏电了。二来就是这个年代乡镇企业的安全观念原本也比国营企业要弱得多,大家还真的不在乎这样的风险。
举个大家都熟悉的例子,这个年代里,很多人住的房子,包括一些农村小学的校舍,都属于危房,谁又在乎了呢?我们的某个南亚邻国,火车可以卖挂票,不也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吗?
安全、环保这些概念,对于穷人来说,都是奢侈品。
尹小彪看出高凡已经理解了他的意思,便继续说道:“仁桥有个很大的配套市场,大部分卖的都是旧货。仁桥那边,什么都缺,只要还有一点用处的东西,在那里就能卖出去。
“比如说吧,工厂里到处都能看到的旧螺母,长了锈的那种,废品收购站按废铁回收,一斤也就是一毛钱。可是如果拿到仁桥去,就可以按个卖,大的三五分钱,小的一两分钱,你算算看,一斤螺母能卖出多少钱去。”
“可是,要把这些螺母分出大小来,没准还要除掉锈,成本也不小吧?”高凡评论道。
“农民最不缺的就是人手啊。”尹小彪一语道破了天机。
中国的乡镇企业能够异军突起,把许多老牌国营企业都打得溃不成军,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劳动力成本异常低廉。
农民种田是有季节性的。农忙的时候起早贪黑,恨不得全家上阵。而到了农闲,就是无所事事,成天蹲在村口吹牛打屁,消耗时光。
曾经有人这样归纳农民一年到头的生活:一个月过年,三个月种田,八个月赌钱。
在这种时候,如果有人给他们一份工作,一天哪怕只能赚到几毛钱,他们也会愿意接受。
闲着也是闲着,能赚几毛钱有啥不好呢?
“仁桥那边的劳动力已经比较贵了。”尹小彪说,“我现在是在我老家雇了一些人,专门做废旧物资的拆解和清洗。像你说的旧螺母除锈的事情,我现在就在做,还专门搞了一个小车间,用化学方法除锈。我虽然学习不像你们那么好,起码也是读过高中的,这点化学常识还是记得的。”
高凡道:“挺好的。你如果碰上什么技术上的困难,可以到我们沧化科贸去找人帮忙。回头我告诉你几个名字,你找他们联系就行。我们沧化科贸有从省化工设计院聘来的工程师,还有北大的教授在那里做课题,技术实力是非常强的。
“到时候,你支付一点技术服务费就行,十块八块不嫌少,三千五千不嫌多,全看你觉得那些技术值多少钱。”
“这可太好了!”尹小彪眼睛闪闪发亮,他再次端起酒碗,说道,“我还得再谢谢你一次,你可又帮我一次大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