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 我让车去接你和管医生(1/1)

杨澜生和管芳正有条不紊地收拾着行李,准备踏上归程,突然,杨澜生的手机铃声打破了房间里的宁静。他低头一看,屏幕上显示着罗军渡的名字,微微一怔后,他停下手中的动作,按下了免提键。

“澜生啊,听说晚饭后你们就要回平原县了,这样吧,从方舱到市里也就二十多分钟的路程,我让车去接你和管医生,今晚上咱们吃个饭,聊一聊,住的地方我给你安排好,明天送你们回去好了。”罗军渡的声音从手机里传来,语气中带着恰到好处的客气与热情。

杨澜生微微皱眉,心中暗自思索。他深知罗军渡身为市长,事务繁忙,此番邀请想必不仅仅是出于简单的答谢。一方面,自己确实帮罗军渡看好了病,从人情世故来讲,似乎不好推辞;另一方面,他也明白,接受邀请可能意味着卷入一些复杂的事务中。但转念一想,人家如此盛情,拒绝似乎也不太合适,而且回去后还有三天的休息时间,明天上午回去也来得及。权衡之下,他决定答应下来。

杨澜生应道:“罗市长,感谢您的邀请,那我们就恭敬不如从命了。”挂断电话后,他立即给何衍忠打了个电话。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他说成是去市中医院与殷利朝一起给一位病人看病。何衍忠在电话那头自然地应了下来,并关切地嘱咐他们小心一点,毕竟疫情尚未完全消散,谁也无法确定危险是否还在身边。

没过多久,一辆黑色的轿车缓缓停在方舱医院的宿舍楼前。见杨澜生和管芳出了大厅,司机小杜就热情地迎上来,帮他们把行李放入后备箱,随后将两人送到了市政府后面的新桥宾馆。新桥宾馆是一家开业不到五年的新店,从外观到内部装饰都透着典雅的中式风格。踏入宾馆,管芳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她对这种风格显然十分喜爱,进入房间后,便好奇地在里面来回看了几遍,嘴里还不时发出赞叹声。

晚上六点,杨澜生的手机再次响起,是罗军渡打来的电话,让他们六点半到宾馆三楼的洹河厅。两人整理了一下着装,准时来到餐厅。推开门,只见里面除了罗军渡,还有三个人。罗军渡见状,笑着起身介绍道:“澜生、管医生,来,我给你们介绍一下,这位是副市长栾雨欣,这位是市政府秘书长董唤林,这位是市卫生健康委主任章平山。”栾雨欣雍容华贵,艳压群芳。董焕林是一位非常文雅的中年人,只是个子有点矮,大概有一米六五的样子。而章平山则是位一米八五的山东大汉,而罗军渡则是非常有派的领导。

杨澜生和管芳与众人一一热情握手,几人当然都认识杨澜生和管芳,一番寒暄后,分别落座。起初,大家的话题围绕着抗击疫情展开,回忆起方舱医院里的日日夜夜,每个人都感慨万千。罗军渡不禁说道:“那段时间,真是多亏了你们这些医护人员的无私奉献啊,方舱医院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离不开你们的努力。”杨澜生和管芳连忙谦虚回应。

渐渐地,话题从抗击疫情转移到了中医和当下的卫生政策上。罗军渡神色凝重地说道:“咱们这时的方舱医院是休舱了,可是全国还有许多地方出现疫情。中医在这次抗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们得好好思考如何进一步推广和发展中医。”栾雨欣点头表示赞同:“是啊,中医文化源远流长,在预防、治疗等方面都有独特的优势,应该加大推广力度。”董唤林和章平山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十分热烈。杨澜生和管芳静静地听着,偶尔也会插上几句,分享自己在抗疫过程中运用中医的经验和感悟。

由于市长在,栾雨欣自然不能与杨澜生显得太熟络,只是在敬酒时,小声道:“澜生啊,真是没想到,你脱离临床十来年,还能做出如此成绩,可见你下了多大的功夫,让姐姐实在是钦佩啊!”

“呵呵,学姐在中西医上都颇有造诣,又能在政府工作中一以贯之,您才是我的榜样,也是我能够沉淀在基层的力量啊!”杨澜生就笑着道,两人相视一笑,她就去给管芳敬酒了,没想到的是,两人竟然聊的很投机,一直小声交流着。

饭局在热烈的氛围中结束,副市长栾雨欣、市政府秘书长董唤林、市卫生健康委主任章平山相继告辞离开。罗军渡微笑着看向杨澜生和管芳,说道:“澜生、管医生,来,咱们到茶台这边坐,我还有些话想和你们说。”杨澜生和管芳对视一眼,心中隐约猜到罗军渡可能还有其他事情要说。

三人来到茶台处就座,罗军渡亲自为他们沏茶,动作娴熟而沉稳。他一边沏茶,一边缓缓说道:“澜生、管医生,经过这段时间的接触,我对你们的能力非常认可。咱们市中医院、甚至整个卫生系统,目前正需要像你们这样优秀的人才,我希望你们能考虑到市中医院工作。到那边后,只要有机会,我一定会提拔你们,为你们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罗军渡的眼神中透露出真诚与期待,他深知杨澜生和管芳的能力,希望能将他们留在市里,为本地的医疗事业增添力量。

杨澜生心中一暖,对罗军渡的赏识表示感激:“罗市长,非常感谢您的厚爱和信任。能得到您的认可,我们深感荣幸。不过,我一直有个想法,我想成为一名地道的中医师,在基层,我能更贴近患者,积累更多的临床经验。在县里,我觉得更有利于我专注于中医的实践和研究,所以暂时可能无法答应您的邀请。”杨澜生的眼神坚定,语气诚恳,他深知自己的追求,不愿意轻易放弃在基层发展中医的机会,而且杨澜生主十年来,跑遍了国内的大医院,一直认为做好一名中医师,最好是在县里或开自己的诊所。

管芳在一旁轻轻点头,她理解杨澜生的想法,也认同他的决定,而且她更愿意陪送杨澜生呆在县里:“罗市长,我和杨老师的想法一致,我们希望能在更适合我们的地方,为中医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罗军渡听到杨澜生的拒绝后,脸上露出了一丝惊讶的表情,他显然没有预料到杨澜生会如此果断地拒绝自己的提议。然而,他的反应非常迅速,仅仅是微微一愣,便立刻恢复了那招牌式的笑容。

“我完全理解你们的想法,”罗军渡语气诚恳地说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道路和追求,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他的目光落在杨澜生身上,流露出对他的赞赏之情,“只是,像你这样的人才实在难得,你的能力和见识,就连市里的一些领导都未必能比得上。”

接着,他将目光转向一旁的管芳,微笑着说:“管医生也是新一代的中医人,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如果能够有一个更好的平台,你们一定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这样才不枉此生啊。”

尽管心中有些许遗憾,但罗军渡并没有表现出丝毫的不满或不悦。他依然保持着风度翩翩的姿态,继续说道:“不过,这只是我的一点建议,最终的决定权还是在你们自己手中。如果你们以后有任何新的想法或者需要帮助,随时都可以联系我。”

罗军渡的这番话,既表达了对杨澜生和管芳的尊重,也展现出了他豁达的胸怀和对他人选择的理解。

在这个宁静的夜晚,杨澜生和管芳面临着人生的一次重要抉择。他们在繁华的都市与基层的杏林之路之间,坚定地选择了后者,怀揣着对中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执着,踏上属于他们的独特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