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物以稀为贵(1/1)

“卖这么高的价格,有人会买吗?”

冯卫东他们之前定的价格是散装能卖一块二,带包装的卖一块五。

跟国营店计划内鸡蛋糕价格差不多,这样也会好卖一些。

利润也不小。

他们用的是计划内的特供面粉,一斤只需要一毛八分钱。

鸡蛋也是平价购买,八毛五一斤。

白糖,八毛一斤,花生油,一块二一斤。

做一斤鸡蛋糕,需要六两面粉,三两鸡蛋,二两白糖,五钱花生油。

合算下来成本在六毛钱。

卖一块二,都能有一倍的毛利。

带包装的成本要再加一毛多钱,卖一块五的话,同样也有将近一倍的毛利。

即便是除去人工,回扣,提成,利润也有百分之五十以上。

卖一百斤鸡蛋糕,就能赚三十块钱。

他们厂子虽然小,全力生产,一天三四百斤没有问题。

加起来每天都能赚一百多块钱。

他们两个一个月的工资,加起来都没有这么多。

对冯卫东,郑永红来说,这已经非常多了。

现在要加价出售,那能赚的钱会更多,一天差不多就能赚一百五到两百。

如果真卖得好,还能加大产能。

冯卫东已经不敢相信,要是真能按照这个价格卖出去,他们能赚多少钱。

“必须要按照这个价格卖。”

“咱们价格卖便宜了,反而不好卖出去。”

“物以稀为贵。”

“现在是供不应求的市场,如果卖便宜了,反而会引起大家的不信任。”

“这两天,东西不好卖出去,就是一个例子。”

王东升十分肯定的说道。

“销售这块,我和卫东也不是很懂。”

“就按升哥你说的价格卖。”

郑永红一锤定音。

“老红儿,原材料,你这边能保证每天供应吗?”

“如果不能保证,那我就要重新制定销售计划。”

“前期不开拓那么多的销售渠道。”

王东升倒是有办法弄到议价面粉,但是成本就会增加很多。

现在市面上的议价面粉差不多要四毛三一斤。

哪怕是最便宜的,也需要四毛。

贵的时候,卖五毛都有可能。

如果按照这个价格卖面粉,再加上议价的油和鸡蛋,那成本最少也要合算到一块。

即便能赚钱,也只是赚个辛苦钱。

王东升现在还真看不上这点钱。

他们现在还没有到以量取胜的程度。

“我可以保证,每天五百斤鸡蛋糕的原材料。”

“如果想要更多,就需要想其他的办法。”

郑永红稍微思索了片刻才开口说道。

这说得比较保守,真要想搞的话,还是能搞到更多面粉。

再怎么说他爹也是副市长,真要划拉面粉,不仅可以从市里,还可以从下面县里弄指标。

只是现在还没有做出成绩,他也不好跟老爹提这些要求。

等以后他做出成绩,再跟老爹提这事儿,就要有底气很多。

现在还没有官员子女不能当官的规定。

这个规定,要等到八四年以后,才会出台。

最开始只是规定干部子女,配偶,不得在管辖范围之内经商。

而且刚开始出台,管理很松懈。

要等到两千年后,才会出台更加严格的规定。

“五百斤鸡蛋糕的原材料,也够用了。”

“咱们现在一天撑死也就能弄三四百斤。”

“其他方面,你们还有没有问题?”

“没有问题,等机器过来,生产出第一批带包装的鸡蛋糕后,我就可以去打通渠道,销售咱们的鸡蛋糕了。”

王东升看着冯卫东,郑永红两人询问道。

“我这边没问题。”

“这段时间,我得一直在药厂上班,咱们厂子得麻烦升哥,老红儿你们多看着点。”

冯卫东摇了摇头道。

三人中,他就相当于是个吉祥物。

对厂子本身来说,基本上没有什么太大的作用。

主要也是用不到他,销售有王东升负责,厂子生产由郑永红负责。

但是,他也并不是没有作用。

他就相当于是王东升和郑永红之间的糅合剂。

当两人意见出现分歧,或者像今天这种事情,就能在中间进行调节。

王东升选择跟郑永红,冯卫东两人合作,也正是因为有冯卫东在中间。

如果是让他单独跟郑永红一起合作,他肯定不会同意。

“我这边也没有问题。”

“等厂子步入正轨,有了盈利,我再联系厂子,制作更多磨具,加大产能。”

郑永红说道。

“我建议步入正轨,也不要去浪费钱,制作更多磨具,建造烤炉,先看一段时间。”

“如果效益好,咱们一步到位,直接建造厂房。”

王东升提议道。

“升哥这个提议更好。”

“咱们一直在这里,也不是个事儿。”

“既然做了咱们就要弄得更加正规,要跟那些小作坊进行区分。”

冯卫东十分赞同的说道。

“是我考虑不周,咱们这个地方确实有些上不得台面。”

“先看看厂子的效益如何,效益好,就重新选地方建厂。”

郑永红感觉自己还是有些保守了,在思维,格局方面,跟王东升相比,差了不少。

把这些事情商量好,郑永红,冯卫东各自回家。

王东升也回到自己在厂子里的房间休息。

第二天一早,嘱咐完李宏伟,陈建设后,带着一大早就从家里赶过来的三个舅哥,来到火车站,帮着明明卖完卤肉。

从明明这里了解到家里这几天,卖出去的电视机,广播匣子,手表,电子表数量。

跟冯卫东打了个招呼,从市管仓库,把东西拉回了家。

这几天,他虽然没有在家,但是花花,明明,老爹老娘,老丈人,三个舅哥,几个姐姐,却一直在卖各种东西。

卖出去后,会让明明来市里的时候,把具体的数量告诉他。

然后让三个舅哥,花花,过来帮忙带回去。

十几天的时间,王东升靠着卖这些东西,又有小一千块钱的进账。

“升子,厂子弄得怎么样了?”

回去的途中,明明开口问道。

三个舅哥听到明明的话,也都把目光看向了王东升。

“封装机还没到,跟前几天没什么区别。”

“每天生产二三十斤鸡蛋糕,随便卖卖。”

“你这段时间,弄的卤肉是越来越多了,不少赚吧。”

王东升随口说了两句厂子的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