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于劲松的考量(2/1)

省府。

常务副省长于劲松神情严肃地看着手中的报告。

这是今年黑省农业总结报告,情况不容乐观。

他叹了口气,拿起桌上茶水喝了一口。

由于上缴公粮不力,他感受到了国府的压力,只能立下军令状,明年保证提升产量。

只是到底能不能办到,他心里也没底。

马上年底,他必须要去京城拜访,寻求支持。

“唉,年关难过啊……”

于劲松想想就头疼,用手扭着眉心。

“于省长,京城中组部的罗科长求见。”

金秘书从门口探头进来,悄声说道。

“哪个罗科长?”

于劲松微楞。

他记得上次来了以为罗处长,现在怎么变成了罗科长?

“就是罗豪处长的堂弟,叫罗峰。”

金秘书解释。

“又是罗家人……”

于劲松皱眉。

他确实在京城寻找强援。

罗家就是一个根深蒂固的大家族。

但值不值得自己站队,还需要仔细考虑。

可是他们的手未免伸得太长,这已经是第二个家族子弟来到黑省了。

他们到底想干什么?

“让他进来吧。”

于劲松想了想,还是决定见一面,看看他的目的再说。

“是。”

金秘书应承一声,回到自己的办公室。

“罗科长,于省长请您进去。”

金秘书轻声道。

“多谢。”

“金大哥,以后去了京城,咱们聚一聚。”

罗峰脸上十分热情。

来到省府,他又变成了彬彬有礼的三少爷。

跟在公社时那副趾高气扬的态度截然不同。

跟随金秘书进入于劲松办公室。

罗峰立刻问好:“于省长您好,打扰了。”

他毕恭毕敬地鞠躬。

“不必客气,我前些日子才见过你堂哥罗豪。”

于劲松从文件里抬起头,面露微笑。

态度算不上热情,但能够接见一个小小的科长,已经算是破格开恩。

毕竟,两人之间的地位差距实在太大。

如果不是因为罗峰是京城罗家人,根本不可能见到于劲松。

“于省长,实不相瞒,这次来是有事情要跟您反应。”

罗峰也不藏着掖着。

他曾经听堂哥罗豪说起,在黑省找于劲松办事很得力,对方很给面子。

所以,他也就找了过来。

“哦?有什么事,你说。”

“只要能办的,我尽量办。”

于劲松语气平淡。

他对待罗峰的态度,比罗豪可差了不止一层。

能办的尽量办。

那意思不能办的,就不办了。

而且是尽量办,不是一定办。

领导的话,是非常有深意的。

往往差了几个字,意思就天差地别。

罗峰虽然年轻,但从小在家族耳濡目染,也练得一身察言观色的本事。

他听到于劲松的话,就知道对方并没有特别在乎自己。

这也难免,自己年纪轻、职位低,还是罗家旁系子弟。

于劲松这位封疆大吏,确实犯不上太客气。

不过,只要对方肯给几分面子,这事就能办成。

罗峰有着绝对的信心。

将唐生怀以权谋私,让自己老婆当红旗镇公社社长。

还有徐佩云处世不公,违规提拔陈建安的事情说了一遍。

“于省长,我这次来黑省,主要想为柳首长分忧。”

“他女儿在乡下插队,吃了不少苦。”

“现在首长副职,想要弥补女儿。”

“我就去村里处理一下,想要帮他完成这个心愿。”

“没想到,基层的政治生态如此败坏,真让人心寒啊!”

罗峰说得痛心疾首。

仿佛真的是一颗公心,看不惯陈建安和徐佩云。

还有,他这番话里又透露一层意思。

他这次,是替柳家办事。

听他说完。

于劲松沉默起来。

如果只是一个罗峰,他完全可以不理。

可他居然提到了柳首长。

那不就是柳无涯么。

于劲松也收到消息,这位柳老,将是京城举足轻重的一位。

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甚至将来黑省的发展,也受人家管理。

这罗峰究竟真的跟柳家关系密切,还是扯虎皮做大旗?

罗峰一直悄悄观察着于劲松,想从他表情里看出端倪。

可惜,于劲松功力深厚,一丝表情变化都没有。

片刻后,缓缓开口:“这事我需要调查一下,你先休息几天。”

“如果真的有违法乱纪的情况出息,我一定一查到底!”

于劲松话说得很漂亮。

算是给罗峰一个交代。

可仔细一想,他什么也没答应。

只是说调查。

至于调查结果是什么……没人知道。

罗峰眉头轻皱。

于劲松并没有明确要帮自己,这不是个好兆头。

说是调查,可怎么调查,调查尺度多大,都是人家说了算。

要是于劲松一心想保,自己根本毫无办法。

可他现在又不敢再说什么。

毕竟人家堂堂黑省二号人物,已经给了答复的情况下。

自己再追问,就显得不懂分寸了。

想到这,他鞠了一躬:“那就多谢于省长,告辞了。”

罗峰离开之后,于劲松招了招手。

“于省长。”

金秘书上前。

“你去查一查,罗峰跟柳家是什么关系,一定要查清楚。”

“记住,是罗峰跟柳家的关系,不是罗家跟柳家的关系。”

于劲松神情严肃。

“明白。”

金秘书郑重点头。

关于大家族的事,马虎不得。

“对了,罗峰提到那个陈建安,你有印象吗?”

于劲松突然想起什么。

觉得自己似乎从哪里听到过这个名字。

“就是柳首长女儿插队那个地方的村长啊。”

“黑省日报还有一篇报道,是关于他们村丰收的。”

金秘书上次亲自带着罗豪去小河沿村。

虽然没见到陈建安,但是对他这个名字有印象。

“对啊,我想起来了。”

于劲松眼睛亮起。

他事情太多,一个村长这样的小人物,确实记不住。

但是在全省农业减产的背景下,有村子能够取得大丰收,这就太难得了。

一下子让于劲松记忆深刻。

“柳首长女儿……大丰收……全省最年轻村长……”

一条条信息汇聚在脑海。

于劲松突然觉得这个年轻人挺有意思。

“你安排一下,近期我去做一次视察。”

“呃?您要去哪儿视察?”

金秘书一时没反应过来。

“就是陈建安担任村长的那个村子啊。”

于劲松淡淡道。

“是,我这就去安排!”

金秘书赶紧掏出本子,在上面记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