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亩产超千斤(1/1)

小河沿村。

一小队负责区域。

这里地势高,水分少,气温高,所以庄稼最先进入成熟期。

入眼处,是一望无际的金色农田。

沉甸甸的玉米棒挂在笔直的玉米杆上。

似乎在昭示着丰收的信号。

小河沿村的传统,秋收时各小队各自负责自己区域。

今年显然要大丰收,光靠本小队的力量已经不够。

陈建安决定,二、三小队依旧负责自己区域。

而其他机动力量,全部支援一小队。

早上集合之后,浩浩荡荡的队伍集结在这里。

一小队、荒草滩开发小队、工程队。

所有人分片站好,随着陈建安一声令下,正式开始秋收。

密密麻麻的村民,开始进入玉米地。

将玉米棒掰下,然后归拢到一起。

“杨队长,你注意把第一亩地的产量统计一下。”

陈建安特意将杨建设叫过来交代。

“明白!”

杨建设答应一声,匆匆离去。

现场已经准备好了麻袋和磅秤,柳青伊和许梅拿了账本,准备记录。

农民对土地有着特殊的深厚感情。

一年辛苦劳动,挥洒汗水的付出。

为的就是到了秋天,这收获的时刻。

往年大伙觉得无论收获多少,自己也分不到多少钱。

所以消极怠工,情绪低落。

今年却不同。

陈建安的新政策,让大伙看到了多干多得的希望。

田地里那沉甸甸的玉米棒,更是让他们感受到了丰收的喜悦。

人们鼓足干劲,熟练和快速地劳动着。

很快,特意标注好的第一亩地,玉米全都运送出来。

看着地上那一堆玉米棒的规模。

虽然人们心里早有预感,但也吃了一惊。

这产量,明显比往年大多了。

“陈村长,这也太多了吧,得多少斤啊……”

广播员李春花每年都见证村里的产量。

今年却让她大吃一惊,嘴巴都张开合不拢。

“具体多少,称过才知道。”

“脱粒、装袋,过称!”

陈建安手一挥。

杨建设立刻组织人手。

本来刚摘下的玉米棒水分高,不容易脱粒。

但计算亩产量是不含玉米棒,只算玉米粒的。

为了重量准确,陈建安让人脱粒。

这些人都是干农活的老手,二话不说取出工具就开始脱粒。

很快,一堆堆金黄色的玉米粒被装入麻袋。

“一袋、两袋、三袋……十一袋!”

李春花瞪着眼睛数。

“我不是数差了吧?”

她对自己产生了怀疑。

往年也就六七袋,最多八袋。

今年居然是十一袋?

她不放心,再次数了一遍。

没错,确实是十一袋!

“过称吧。”

陈建安再次发话。

民兵小队长葛二壮招呼两个民兵,将一麻袋玉米粒抬到磅秤上。

“九十八斤!”

葛二壮高声报数。

“嚯……”

这个数字,顿时引起一片哗然。

一袋将近一百斤。

那十一袋岂不是……

所有人互相对视,都产生了一种不敢想象的念头。

难道今年的亩产量要打破纪录,突破一千斤?

小河沿村种了这么多年底,从来没有这么高产量啊。

最终结果还没出来,大家只是心里怀疑,不敢高声议论。

甚至连呼吸都紧张起来。

“第二袋,一百零一斤!”

“第三袋,九十九斤半!”

“第四袋,一百零五斤!”

葛二壮没报一次数,柳青伊就在账本上记录。

这些村民不亏是种田老手,装袋时手上有数,误差很小。

基本控制在每一袋一百斤左右。

“第十一袋,一百零三斤!”

终于,最后一袋玉米也称完了。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记录的柳青伊身上。

她迅速计算,很快,抬起头来。

说出一个数字。

“总共一千一百零五斤!”

“哇!”

“我没听错吧!”

“亩产超过了一千斤?”

“我的天爷啊!”

巨大的议论声,引来更多人注意,纷纷跑过来看热闹。

“你说啥,亩产超过千斤?这不可能!”

“我老汉活了一辈子,从来没见到过亩产超过千斤的。”

一个五十来岁的老头满脸不信。

他会瓦匠手艺,这些日子一直跟着工程队在县里干活。

所以对村里粮食情况并不太熟悉。

可是他经验丰富啊。

毕竟是种了一辈子地的老农民。

往年村里亩产量也就六七百斤,好的时候能七百多一点。

现在你居然说亩产超过一千斤。

这不是吹牛吗?

“我说刘瓦匠,你不信自己看啊。”

“人家会计可是计算得清清楚楚,不知千斤,而是一千一百多斤!”

刚才被质疑的人不乐意了,拉着刘瓦匠往人群里挤。

当穿过人群,看到堆积在地面上的麻袋之后。

刘瓦匠傻眼了。

他只是看了一眼,就能在心里估摸出来。

这些麻袋的规模,确实超千斤。

“我老刘活了大半辈子,今天真是开眼了啊。”

“陈村长,我种了一辈子地,却不如你一个少年人!”

“你是这个!”

他伸出大拇指。

“刘瓦匠,这还用你说?”

“没有陈村长,咱们村产量不可这么高。”

“就是啊,别看人家陈村长年纪轻,可是水平高啊。”

陈建安的所作所为,大家都看在眼里,记在心上。

激励政策,调动了大伙的积极性。

小队充足,避免了人浮于事,磨洋工,提升效率。

化肥和农家肥,极大提升了土地的肥力,给玉米充足营养。

几项措施下来,效果立竿见影。

围观人群纷纷对陈建安夸赞起来。

陈建安却摆摆手。

“大家稍安勿躁。”

“这点成绩不算什么,等到明年争取让产量再上一个台阶!”

陈建安心里虽然也高兴。

但是他知道,这并不是小河沿村的极限。

等到明年,村里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发展,才会展露出巨大的潜力!

“陈村长,您是开玩笑吧。”

“亩产已经超千斤了,还能有发展?”

刘瓦匠瞪大了眼睛。

“老刘头,你烦不烦!”

“人家陈村长有功夫跟你开玩笑?他说能做到,就一定能做到!”

村里人现在对陈建安可是一百个佩服。

见到刘瓦匠居然敢质疑,顿时不乐意了。

“我也没说陈村长做不到啊……我就是不敢相信啊……”

刘瓦匠满脸尴尬。

“行了,大伙别浪费时间,抓紧干活。”

“陈村长说了,中午村里供饭,肉敞开了吃!”

李春花用标准的播音腔冲着众人喊道。

“什么,有肉吃?”

“太好了!”

一阵阵欢呼声响起,众人充满了干劲,冲进玉米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