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血火筑紫(1/1)

筑紫的海岸线在晨雾中若隐若现。

刘仁轨站在五牙战舰的楼船上,望着远处密密麻麻的倭国战船。那些船只比白江口时所见要精良许多,显然是倭国紧急建造的新舰。海岸线上,数十座箭楼拔地而起,后面隐约可见倭国士兵奔跑的身影。

"报!倭军派使者前来!"亲兵高声禀报。

一个穿着绛紫色朝服的倭国文官被带上旗舰,他脸色惨白,双手捧着一卷帛书,用生硬的汉话说道:"我...我国天皇愿向大唐皇帝称臣纳贡...请将军退兵..."

刘仁轨冷笑一声,接过帛书扫了一眼,随手丢进海里。

"三个月前白江口之战后,我大唐皇帝给过你们机会。"老将军的声音如寒铁相击,"现在才想求和?晚了。"

倭国使者腿一软跪倒在地:"将军!我国愿割让对马、壹岐二岛,年年进贡..."

刘仁轨转身对亲兵道:"砍掉他一只手,放他回去报信。告诉倭国天皇,我唐军所至,只有两个选择——降,或者死。"

惨叫声中,使者被拖了下去。苏定方凑近低声道:"大元帅,倭军沿海布防,我军是否等孙将军南方得手后再..."

"不必。"刘仁轨拔出佩剑,"传令,五牙战舰为先锋,楼船压阵,走舸掩护两翼——全军突击!"

号角声响彻海面。三百艘五牙战舰如同离弦之箭,向倭国舰队直扑而去。倭军显然没料到唐军如此果断,慌忙调船迎战。

"放拍杆!"

随着刘仁轨一声令下,五牙战舰两侧的巨型拍杆轰然落下。这些包铁的巨木每根都有数千斤重,砸在倭船上顿时木屑横飞,一艘倭国战船直接被拍成两截,倭兵如下饺子般落入海中。

"八牛弩准备——放!"

嗡的一声巨响,数百支巨箭离弦而出。这些箭矢粗如儿臂,射程可达千步,轻易贯穿倭船的薄弱船板。一支巨箭甚至连续穿透三艘倭船才力竭坠海。

倭军彻底乱了阵脚。他们的弓箭射在五牙战舰上,却被高大的船体和厚实的护盾挡住。唐军箭雨却从高处倾泻而下,每一波都带走数十条性命。

海岸线上,倭国防守的士兵惊恐地看着海面上的屠杀。他们精心建造的战船在唐军巨舰面前如同玩具,一个接一个被拍碎、撞沉、射穿...

正午时分,筑紫海面已被鲜血染红。四百艘倭国战船仅剩不到五十艘狼狈逃向内海,岸上箭楼大半倒塌,守军四散奔逃。

刘仁轨收剑入鞘:"传令,先锋部队登陆建立滩头阵地,其余战舰警戒。明日进军内陆。"

皇宫惊变

近江京,夜雨滂沱。

天智天皇蜷缩在御座的阴影里,手中紧握着一串佛珠。殿外雷声轰鸣,每一次闪电都将他的脸照得惨白。

"陛下,筑紫...失守了..."藤原镰足跪在殿中,声音嘶哑,"阿倍比罗夫将军战死,我军损失战船四百余艘,将士..."

"闭嘴!"天智猛地将佛珠砸向藤原,"都是你们这些废物!废物!"他突然歇斯底里地大笑起来,"哈哈哈...朕要逃...对,逃到山里去...唐军找不到..."

殿门突然被猛地踢开。雨幕中,中大兄皇子一身戎装,带着数十名武士大步走入。雨水顺着他的铠甲流下,在殿内地板上汇成小溪。

"皇兄,"中大兄的声音冷得像冰,"你疯了。"

天智天皇像受惊的兔子般缩成一团:"你...你想干什么?朕是天皇!朕..."

"不再是了。"中大兄一挥手,武士们立刻上前将天智团团围住,"你懦弱无能,导致国家危亡。从现在起,由我继位。"

藤原镰足突然站起:"中大兄殿下!此乃大逆不道!"

中大兄冷笑一声,突然拔刀刺入藤原腹部:"老东西,你以为我不知道你私下派人联系唐军?"

藤原镰足瞪大眼睛,缓缓倒地。鲜血从他嘴角溢出,却露出诡异的微笑:"你...会后悔的...唐军...不会放过..."

天智天皇看着心腹大臣死在眼前,终于崩溃了。他跪爬着抱住弟弟的腿:"别杀我...我让位...我什么都让给你..."

中大兄厌恶地踢开兄长:"把他关起来。传令全国,天智天皇因病退位,由我继位为天武天皇。明日迁都回飞鸟,全国十五岁以上男子全部征召入伍!"

雷声再次炸响,照亮了中大兄——不,现在应该称他为天武天皇——冷酷的面容。他望向殿外暴雨,喃喃自语:"唐军...让我们决一死战。"

月黑风高夜,唐军舰队停泊在筑紫湾内。

刘仁轨正在灯下研究海图,突然听到外面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大元帅!倭军夜袭!"

老将军疾步走出船舱,只见海湾入口处数十点火光正快速接近。借着火光能看清,那是数十艘装满柴草的小船,船头站着死士,正顺风向唐军舰队冲来。

"火攻?"刘仁轨冷笑,"班门弄斧。传令,各舰起锚,变鹤翼阵!"

号角声中,训练有素的唐军水师迅速反应。五牙战舰在外围形成弧形防线,楼船在内侧准备支援。当火船接近时,唐军拍杆齐出,将大部分火船击碎在安全距离外。少数漏网之鱼也被走舸上的水手用长竿推开。

就在唐军注意力被火船吸引时,海湾另一侧突然杀出百余艘倭国快船。这些船体型狭长,速度极快,船上倭国武士张弓搭箭,火箭如雨点般射向唐军战舰。

"是阿倍比罗夫的残部!"苏定方大喊,"他们想趁乱突袭!"

刘仁轨镇定自若:"命令左翼战舰转向,八牛弩准备——专射船桨!"

唐军应变迅速。八牛弩调整角度,专射倭船桨位。一支巨箭甚至能连续射穿三四艘船的船桨。失去机动力的倭船顿时成了活靶子,被唐军弓箭手一一射杀。

海面上火光冲天,喊杀声不绝于耳。一艘倭国快船突破重围,直冲刘仁轨的旗舰而来。船头站着一名倭国大将,正是传闻已战死的阿倍比罗夫!

"唐将受死!"阿倍比罗夫怒吼着跳上旗舰甲板,太刀直取刘仁轨。

老将军不慌不忙,龙泉剑出鞘如龙吟。两剑相交,火花四溅。阿倍比罗夫刀法凶猛,刘仁轨却稳如泰山。三个回合后,刘仁轨突然变招,一剑刺穿阿倍比罗夫咽喉。

倭将倒地前,眼中满是不甘:"天...皇...万..."

刘仁轨收剑入鞘:"打扫战场,加强警戒。倭狗这是困兽之斗。"

黎明时分,一个衣衫褴褛的倭国渔民跌跌撞撞地来到纪伊水道的唐军营地。

"我要见...孙将军..."他用生硬的汉话对哨兵说,"藤原大人的信..."

孙仁师正在检查新缴获的倭国地图,闻讯赶来。那渔民从鞋底取出一片薄绢,上面密密麻麻写着汉字。

"啥玩意儿?"孙仁师挠挠头,把薄绢递给随军书记,"给俺念念。"

书记官仔细阅读后,面露惊色:"将军,这是倭国前大臣藤原镰足的密信!他说新天皇中大兄弑兄夺位,正在飞鸟集结重兵。倭国水师残部计划在濑户内海设伏,利用狭窄水道对抗我军大舰..."

孙仁师眼睛一亮:"好机会啊!快派人给刘大元帅送信!"他搓着手,咧嘴笑道,"这些倭奴不知道,俺们山东渔船最擅长的就是在窄地方捉大鱼!"

当信使乘快船北上时,孙仁师已经命令部队做好战斗准备。他望着北方阴沉的天空,嗅到了风暴来临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