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3章 挑事儿一(1/1)

产品导向制也不能说错。

杨山早些年玩的也是产品导向制,但那是因为他有天眼,知道技术发展的方向,所以他搞出的产品都是在适合他的工厂发展的科技树轨迹上的。

但878厂就不同了,在一系列的行政干预下,工厂常做的事情就是集体大会战、百日攻坚等类似的任务型科研攻关,这就搞的工厂的技术能力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散乱无章,不成体系,更行不成脉络。

简单的说,就是功利性太重,前瞻性不够。

杨山对此也没有好办法,这不是他这个顾问身份能够解决的。

想来想去,杨山不得不祭出他的老办法。

你不是产品导向制么,那我就想办法让你们按照我的思路挑选产品,这样技术发展的轨迹也能确定。慢慢的,自会有人明白这样做的好处。

当然,第一个产品在那次滑冰的时候,已经由耿波挑选出来了,那就是计算器用芯片。

这个芯片和越同半导体厂起家的电子表芯片类似,工艺不太复杂,晶体管集成度也不太高。

好吧,即便不太高也需要在单个芯片上放入5000个以上的晶体管,比电子表芯片高出一倍以上。

878厂好歹不是杨山8年前初创工厂时候的草台班子,所以制作这样的芯片还是可以做到的,耿波的选择比较务实。

耿波拉了厂里的几个技术尖子,一番讨论后觉得这事儿有搞头,所以联名向厂里提申请。

厂领导自无不可,只要部里给资源就行。所以把报告提给到了部里。

这事儿也不算大,消耗的资源不太多,正好也符合部里准备让878厂深入民用领域的想法。

获得上级批准后,厂里就按照指示,迅速成立了由各部门精兵强将组成的突击作战小组,还开了个誓师大会。

恩,那都是杨山到厂前一个月的事情了。

到他入厂的第八天,石书记回来了。

这位书记是个纯粹的政工型干部,业务上的事情不怎么懂。

在这一世杨山接触的都是董处长这样的技术性领导,而在上一世他可碰到过很多石书记这样的。他对这样的领导向来是充满偏见,从里到外的生理性厌恶。

杨山现在身份超然,所以他对石书记也没多少恭敬。

一个厅级干部而已,百科上都没有单独的词条,老子要抱大腿也不会抱你的。

“小杨同志,你来厂里没多久,对我们这里可能还不太熟悉。我和你说啊,这里的干部工人全都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思想过硬的人才,最关键的是能吃苦。”

石书记回来后第一件事就是亲自拉着许厂长带着杨山到他统管的部门逛一圈。

“自从部里下达了试产计算器用芯片的指示后,我们按照业务需要成立了多个项目组,并且成立的x小组为主的负责班子,分头攻坚,最终形成合围之势。”

说着话,石书记把他带进了一间会议室,“你看,现在他们还在加班加点开讨论会。”

许厂长在旁边补充,“他们正在讨论生产工艺问题。”

杨山跟着进门。

屋里边有十来个人,见到来人后纷纷站起身,这些技术骨干很多都在杨山那里待过。

“稍微耽误大家两分钟时间,我来介绍一下,这是咱们厂新来的顾问,杨山。你们中的很多人应该都见过,以后咱们都要一起共事,大家都要虚心的向他学习。”

石书记还是很给杨山面子的,说的话很敞亮,就是有点见外。

杨山指了指第一批跟着穆瑞凡一起去香江的一个人问道,“你们在讨论什么?”

“老板,哦,杨顾问,我们在讨论生产计算器芯片所使用的工艺,到底是cmoS好还是pmoS好。”

杨山心说这有什么好讨论的,厂里现有的技术条件是什么样子你们不清楚?

他点点头,直接站在了会议室的黑板前,伸手用粉笔在pmoS 下边重重划了一道,“就用这个。”

人的名树的影,那个技术员毫不犹豫的答应,“好的。”

“杨同志,这么做决定有些草率吧。就我所知,应该是cmoS工艺更先进一些,也更适合计算器这样的便携设备上使用。”石书记对杨山如此做派有些不悦。

“您说的都对,但我们的目标是制作出适合市场的产品,而不是制作出最好的产品。现阶段p moS就是最适合的,能够尽快投产,尽快回笼资金,用来回补我们购置设备和研发付出。这与部里下达的企业市场化的指导原则一致。”

“我们为什么不能生产更好的?”石书记一想到杨山的身份,他换了种说法,“按照组织流程,也不能就这么定下来,我们是个集体,要充分吸取每个人的意见…….”

杨山懒得理他,过两年国家就会明确在国有企业中实施厂长负责制,石书记这样的角色会退出具体业务领域。

许厂长没想到杨山会突然插手具体业务,他只好和稀泥,“中午休息时间到了,都先去吃饭吧,下午再讨论。”

屋里开会的人都起身收拾东西。从他们的表情中,许厂长看得出来,即使下午继续讨论,也会是杨山给出的结果。

“杨山同志,你的想法可能是对的,但是决策的过程是不科学的。”石书记不再在业务上和杨山掰腕子。

杨山撇撇嘴,“抄作业还要什么科学不科学,当然是把最容易抄的拿到手再说。”

这句话太打击人了,连许厂长都听不下去了,“杨山同志,那是学习和借鉴。”

杨山笑着指了指厂资料室的方向,那地方现在还是闲人免进,“资料室里的一些材料文章,就是我亲手翻译抄出来的。”

他在资料室泡了几天,居然发现了他跑路之前翻译出来的那些东西,还非常怀旧的翻看了许久。

当然,这些资料早已过时,也就是当作备案存着。

许厂长听到杨山这么说,有些哭笑不得。

杨山在入厂之前就打听过了,在厂里边,许厂长的性子有些软,所以大部分事务都与是书记说了算。

其实在很多企业里,虽然理论上书记是一把手,但通常情况下都是谁强势谁说了算。

看到厂子这么好脾气,杨山耐下性子解释了两句,“天下文章一大抄,全世界的人都在互相抄。既然已经确定下来方向,那就不要有什么犹豫,把路途上需要拣起来的东西全都拿走。如果抄的速度还不如人家写的速度快,那还不如直接买人家的产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