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迅速成立星舰工厂(1/1)
炎黄城军部议事厅的灯光彻夜未熄,星银矿石长桌上,星舰设计图的防磁保护盒静静矗立,盒壁上的蓝色晶体与桌角的全息投影相互辉映 —— 投影中,曙光大陆的地图正反复放大 “探月城” 周边区域。龙首指尖在虚拟地图上的一片开阔平原划过,留下一道蓝色标记,苏睿和李龙成将军俯身凝视,眼中满是凝重与期待。
“星舰设计图的破译需要时间,但星舰工厂的建设不能等。” 龙首的声音带着熬夜后的沙哑,却依旧坚定有力,“我们必须抢在未知风险出现前,造出第一艘星舰。李将军,‘探月城’东南的‘空港平原’,是否符合工厂建设条件?”
李龙成立刻调出空港平原的地质数据,投影瞬间切换为三维地形模型 —— 平原地势平坦,岩层坚硬,周边有已建成的能源管道和临时公路,远处的山脉还能起到一定的防御作用。“报告龙首,完全符合!” 他的声音带着兴奋,“空港平原原本就是太空港的预留用地,地质承载力能满足重型厂房建设,而且距离‘探月城’的量子计算分中心只有 20 公里,技术支持和防御部署都能快速到位。”
苏睿却微微皱眉,手指点在模型上的能源接口处:“但这里的能源供应可能不足。星舰工厂的重型机床、熔炉等设备,需要的电力是机甲制造厂的三倍,现有的临时能源管道根本无法支撑。而且工厂需要大量的星核合金和蓝色晶体,运输线路的安全也得重点考虑。”
“能源问题我来解决。” 李龙成立刻回应,“我会命令工程部队在一周内铺设一条专用超导能源管道,直接连接‘探月城’的核聚变反应堆,同时在工厂周边建设两座小型备用反应堆,确保电力供应零中断。运输方面,从北郊矿场到空港平原的磁悬浮支线已经完工,只要加派一个机甲连沿途巡逻,就能保障物资安全。”
龙首点头,抬手在投影上圈出空港平原的核心区域:“工厂就定在这里!分两期建设:一期建设 3 座核心厂房 —— 舰体组装车间、动力系统车间、武器整合车间,同时配套建设材料仓库和员工宿舍;二期再扩建生态循环系统车间和星舰测试跑道。苏博士,你需要多少时间拿出工厂的布局设计图?”
“三天!” 苏睿的回答毫不犹豫,她调出星舰设计图的核心参数,与工厂布局进行虚拟匹配,“舰体组装车间需要 500 米长的巨型厂房,配备 3 台千吨级起重机;动力系统车间要安装防辐射隔离层,毕竟涉及蓝色晶体的能量调试;武器整合车间则需要与‘探月城’的武器实验室实时联网,确保脉冲炮与护盾系统的兼容。这三个核心车间必须呈‘品’字形布局,方便零部件转运。”
“产能规划必须明确。” 李龙成补充道,他调出机甲制造厂的产能数据作为参考,“按设计图,一艘星舰的建造周期预计 3 个月。一期工厂至少要达到月产 1 艘的产能,需要配备 200 台重型机床、50 座星核熔炉,以及至少 5000 名技术工人和机器人操作员。我建议从各军工企业抽调骨干,同时从‘曙光大学’选拔优秀学员提前实习,确保工厂建成即投产。”
龙首的手指在投影上轻轻敲击,将工厂建设的时间节点逐一标注:“一周内完成土地平整和图纸会审,半个月内完成厂房基础浇筑,三个月内核心设备安装调试完毕,四个月后实现第一台星舰部件的生产 —— 这个进度能不能保证?”
“能!” 苏睿和李龙成异口同声地回答。苏睿的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我会带领科研团队全程驻场,确保厂房布局与星舰设计参数完全匹配,避免后期返工。而且我们可以同步启动零部件的预制生产,比如舰体的合金框架,现在就能在机甲制造厂的空闲车间里生产。”
李龙成也跟着表态:“工程部队已经做好了准备,只要命令下达,3 万名工程兵和 2 万台建设机器人将立刻奔赴空港平原。材料方面,我已经协调矿业部门,将星核矿石的月开采量提升 50%,优先供应星舰工厂。”
就在这时,通讯器突然响起,赵队长的声音带着激动传来:“报告龙首!我们在断云峰山洞附近,发现了蓝色晶体的矿脉痕迹!虽然储量还未探明,但初步检测显示,晶体纯度远超盒子上的样本!”
议事厅内瞬间沸腾。龙首猛地站起身,目光扫过两人:“这是天赐的机遇!李将军,立刻增派一个机甲营保护矿脉,同时组织勘探队全面探明储量;苏博士,尽快制定晶体提纯的工艺方案,工厂要同步建设提纯车间,实现‘矿石 - 提纯 - 制造’一体化!”
“是!” 两人同时立正敬礼。
接下来的三个小时,三人细化了工厂建设的每一个环节:工厂的防御由 “探月城” 的驻军负责,周边部署 100 台脉冲炮和 500 台防御机器人;员工宿舍配套建设学校、医院和食堂,解决工人的后顾之忧;工厂与科研基地建立专用通讯频道,确保技术问题能实时沟通。
当天亮时分,《星舰工厂建设方案》正式定稿。龙首在方案上签下名字,笔尖划过纸张的声音格外清晰:“传我命令,星舰工厂命名为‘曙光一号’,由李将军担任建设总指挥,苏博士担任技术总顾问,各部门必须无条件配合,如有延误,军法处置!”
命令下达的瞬间,炎黄城的各个角落立刻行动起来:工程部队的装甲车沿着磁悬浮线路疾驰,扬起的尘土在朝阳下泛着金光;机甲制造厂的工人开始调试闲置的熔炉,准备预制星舰部件;矿业部门的勘探机器人则分批奔赴断云峰,展开地毯式探测。
苏睿抱着工厂布局图,快步走出军部,准备前往空港平原实地勘察。李龙成则拿起通讯器,开始调度工程部队和物资运输。龙首独自留在议事厅,走到窗前望着远方 —— 空港平原的方向,已经升起了袅袅的烟尘,那是建设的信号,也是希望的象征。
三天后,空港平原上举行了简单而庄重的奠基仪式。龙首亲手将第一块星核合金奠基石嵌入地基,苏睿和李龙成站在两侧,看着工程机械开始轰鸣作业。远处的 “探月城” 传来量子计算机的嗡鸣,断云峰的矿脉勘探也传来好消息 —— 已探明的蓝色晶体储量,足够支撑 10 艘星舰的建造。
夕阳西下时,第一座厂房的钢架已经竖起,在余晖中像巨人的骨架。苏睿站在钢架下,对照着设计图检查尺寸,李龙成则在一旁协调机器人进行混凝土浇筑。龙首望着忙碌的建设现场,眼中满是感慨:“从星门关闭到星舰工厂奠基,我们只用了不到半年。只要保持这个速度,曙光大陆的未来,一定属于我们。”
夜色渐深,空港平原上灯火通明,建设的轰鸣声与机器人的电子音交织在一起,像一首激昂的战歌。“曙光一号” 星舰工厂的轮廓在夜色中逐渐清晰,它不仅是一座工厂,更是龙国迈向星际时代的起点,是文明延续的希望之基。
苏睿和李龙成陪着龙首站在高处,望着这片沸腾的土地。他们知道,建设过程中还会遇到无数困难,但只要齐心协力,就没有迈不过的坎。第一艘星舰的影子,已经在工厂的钢架间悄然浮现,等待着在曙光大陆的天空下,展开它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