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六章 父母爱子则为之计深远(1/1)
柴夫子的为人与背景她都了解,知道对方是有真本事的人,不然也不会把桑兴皓和小昭送过去上学。
既然如今桑兴嘉打算请对方帮忙演戏,那为什么她不能佯装不知,在后面推波助澜,将假装的师徒关系推动演变成真实的师徒关系呢。
教幼童和教已经有一定认知与自我意识的少年,能得到的满足感是不同的。
再怎么淡泊名利、再怎么清高孤傲,也扛不住教出来的弟子学业有成、金榜题名的诱惑。
真到那时候,怕是不用桑榆自己多劝,柴夫子就会主动开解桑兴嘉。
桑榆甚至觉得提出这个主意的桑永景简直是个天才,一般人绝对想不出这么妙的主意。
桑·天才·永景浑然不知自家女儿对自己的夸赞,苦着一张脸,又怕自家儿子上当又怕女儿责骂,只觉得自己里外不是人。
倒是桑兴嘉心中一喜,他还正愁不知道该带什么东西上门呢,原本打算偷两条晒干的咸鱼,现在连咸鱼都省了。
真不是他抠门,是身上实在没钱,仅剩的那几个铜板,买糖葫芦的时候也花得差不多了。
桑家的钱基本都交给施老太太保管,原先没纸笔,她便全都记在脑子里。
如今钱数多了,家里也有纸笔,她甚至都开始做账本了。
何月何日入账出账多少,总计钱数多少皆一清二楚,一目了然。
其实原本没有这么清楚,账本虽然是个能记账的好东西,但没什么章法,出账入账全都记在一本上面,想要核对十分麻烦。
不过在桑榆提出以大写数字与小写阿拉伯数字同时列账,入账出账分开记录,按年月日记录后,原本冗杂的账本顿时就变得易懂且方便起来。
这样的记账方式,桑榆同样交给了刘茂。由他来做每日的账目,每隔半月送一份给她,由祖母核对审查。
她虽然愿意给刘茂一定的信任与自由度,但有些事不得不防,小心谨慎总不是什么坏事。
既然有账本有出账入账,那他身为桑家长子,出门总该带点钱吧。
但桑家除去桑榆,剩下的包括桑兴嘉本人在内的所有人,都觉得这笔钱基本都是桑榆挣来的。
他们仗着血缘关系享受着建成的房子就已经足够,不该再额外去花她的钱。
这个说法似乎有点生疏,而且桑榆本人并不介意给家里人花钱,一家人分得那么清做什么,何况他们也花不了多少钱。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过后,终于得出一个双方勉强接受的结论。
虽然主意基本都是桑榆出的,挣钱的法子也都靠她,但家里人总归是有出工出力,也应该获得一定的酬劳。
于是桑家所有人,就都有了一份分红,少量按月发放,大量等年底时候再结清。
桑榆实在搞不明白为什么要把钱分得这么清楚。
长时间的相处下来,让她足以了解全家人的性子,知道他们不是大手大脚会随意挥霍的人,觉得完全没必要搞这一出。
但后来施老太太拉着她的手细细说了一通。
“榆儿,祖母知道你聪慧有各种法子能挣到钱,咱们家齐心协力日子过得蒸蒸日上,这很好,但……”
“但你大哥如今年纪不小,再过几年怕是要娶妻。到时候得建房得迎亲,这份钱不该由你来出的。”
“趁着祖母还在,早点把事情分个清楚明白,免得日后新妇进门横生事端。”
“祖母知道你是个心善的,定不会亏待家里人,但时光流逝,人心易变呐!唉——”
说到最后,施老太太一声长叹,望着天空出神,也不知道是不是想起自己另外几个许久未曾见面的儿子。
桑家人如今拧成一股绳力往一处使,是为了让日子过得更好。但世事易变,等家里有钱以后,还能不能维持这份和谐,谁也说不准。
直到这时,桑榆才彻底明白为何祖母要闹今日这一出,‘父母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此话不假。
怕是今日谢秋槿如此积极,也是想到了这些将来可能发生的隐患。
扯得有些远,总之正因如此,桑兴嘉一个足足十六岁的少年郎,身上总共掏不出十文钱,实在是囊中羞涩。
桑永景身上倒是有钱,但大头是完整的碎银,傍身用的。只有遇见紧急情况或者特殊意外才能花,真正能支配的也就十多文钱。
父子俩加一起凑不齐二十文钱,一个赛一个的穷。
全家最有钱且能够随意支配钱的,自然是桑榆莫属。
她只要说句需要用钱,转头施老太太就会把钱点清交给她,全然不问用来做什么。
毕竟是她挣来的钱,就是随意挥霍掉,旁人也没立场去责骂。
回到家中,趁着桑榆给祖母和娘亲分糖葫芦的工夫,桑兴嘉拉上桑永景挑着担子就往溪边跑。
只留下一句:“我跟爹去洗桶,等会儿回来。”
瞧着两人风风火火地跑出院门,施老太太觉得奇怪:“他们不歇会儿?”
往常回来都得且歇会儿才会起身去干活的,今日这是打鸡血了?
桑榆回头瞥了一眼,笑着将一串单独存放的糖葫芦打开递给施老太太。
“没事,想背着我做坏事,这才这么着急的。祖母您吃,这份糖葫芦我让爹把籽给剔干净了。”
见她知道内情,施老太太顿时放松下来,接过糖葫芦,慢慢咬下半口,含糊着说:“以后就别给我买了,吃不完浪费。”
桑榆知道老太太爱吃酸甜口,笑着说:“如今天冷能存得住,每日吃个一两颗,四五天总是能吃完的,不会浪费。”
这边三人说说笑笑好不和睦,溪边的两人却是提心吊胆。
挑着担子一路狂奔到溪边,还没等喘口气呢,做贼心虚的桑兴嘉便回头去望,见空旷无人才稍稍放下心。
“爹,你帮我拿几个竹筒,我来打奶茶。”
旁边还没喘匀气的桑永景倒是听话,让做什么就做什么。
甚至他因为知道桑榆不会出来都不回头,比时不时就要猛回头的桑兴嘉看起来还要镇定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