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7章 竟专为迎接我等修了路(1/1)

大殿内,金碧辉煌,气势恢宏。

胡惟庸站在大殿最前方的台阶下,引领百官。

朱元璋尚未驾临。

百官私下交谈。

低声议论。

“善长先生……李大人回来了。”

“我听说李大人被皇上封为太师,虽是虚职,但李大人能重返朝堂,是否意味着皇上要重新启用李大人?”

“李大人之前已告老还乡。”

“皇上或许心有不舍。”

“故而再次召回李大人。”

胡惟庸听后,面色不悦。

李善长归来又能怎样?他终归只是个太师。而自己,身为丞相,地位仅次于皇上。即便李善长昔日官职高于他,需以李善长为尊,但如今一切已不同。他早已非昔日可比,无需再屈从于人。

胡惟庸的随从察觉其不悦,迅速制止了周围小声议论的官员。

“此乃商议朝政之地,岂容你们喧哗!”

官员们畏惧胡惟庸的势力,顿时噤声。

此时,大殿外传来喧闹之声。

“李大人!”

“李大人回来了!”

这声浪如潮水般涌来,吸引众人目光。他们向外望去,只见人群自动分开,让出一条路。

一位身着绯红色官袍、须发皆白的老者逆光走来,面容模糊,但威严难掩。周围官员簇拥,如同众星捧月。

胡惟庸在随从的簇拥下,眯眼打量着走近的老者。待适应光线后,他看清了这位老者——李善长,他曾经的恩师,也是他的姻亲。

他,终于回来了。

但胡惟庸已非昔日之小官,无需再依附李善长。他淡淡地看了一眼李善长,点了点头,便转身离去。

李善长眼神微眯,心中不悦。

那个曾经紧跟其后,时常恭敬称他为大人的谄媚之徒,如今竟敢如此轻视自己。胡惟庸莫非真以为自己已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了?若非倚仗他的人脉,胡惟庸焉能有今日?真是个忘恩负义之辈。

“恭喜大人重回朝堂。”

“大人重回朝堂,实乃皇上仍需大人之力,欲大人继续为大明效劳啊。”

原本簇拥在胡惟庸周围的一些官员,见李善长归来,立刻转向,如同哈巴狗般围拢到李善长身旁。

李善长面露得意之色。这些人本就是他的旧部,现在他重回朝堂,他们果然又回到了他的麾下。胡惟庸面色铁青,紧握双拳,目光中满是怒意。这群随风倒的墙头草!先前还巴结着他,一见到李善长便立刻倒戈。难道他们还以为自己是昔日的胡惟庸吗?如今的他,已是权倾朝野的丞相!

胡惟庸狠狠地瞪了这群墙头草一眼,心中盘算着如何整治他们。

“皇上驾到!”宦官尖锐的声音响彻大殿,众人顿时安静下来。

朱元璋身着明黄色衮服,步入大殿,登上台阶,端坐在金丝楠木雕龙奢华龙椅上,俯瞰着下方的文武百官。他眯眼扫视下方,势力分明,一派以胡惟庸为首,一派以李善长为尊,刘伯温的势力则缩在角落。

朱元璋嘴角微扬,这正是他想要的结果。刘伯温竭力降低自己的存在感,望着朝堂上的争斗,心中疲惫至极。他只想隐退,远离这一切纷争,然而朱元璋却不肯让他如愿。

他无奈地卷入了宫廷的 ** 争。

第300章 高丽覆灭,震惊万国!

高丽已成为大明的属地。

此消息迅速传播,令邻近各国惊愕不已。

在安南,宫殿内回荡着缠绵的音乐。

安南王被侍从们簇拥,慵懒地躺在虎皮软榻上,享受着侍从的伺候。

他悠闲地俯视下方,舞姬们身着轻薄丝绸,舞姿曼妙,大殿内香烟袅袅,仿佛仙境,舞姬们如同仙子下凡。

安南王阴冷的脸上浮现出满足的神情。

“大王,请享用葡萄。”

侍从将去皮后的鲜嫩葡萄递至安南王嘴边,其纤细的手指闪烁着水光。

安南王正要张口,却被匆匆闯入的内侍打断了这慵懒的氛围。

“大王!大事不好了!”

舞姬们尖叫着散开,捂住轻薄的衣物,蜷缩一旁,惊恐地看着闯入者。

安南王眼神一沉,脸色骤变。

“大王,高丽已投降。”

“现已臣服于大明。”

内侍喘息着报告。

安南王的不满瞬间消散,他猛地推开身边的侍从,坐起身来,神情变得严肃。

“此消息是否确凿?”

“千真万确。”

“我们的探子亲眼见到大明燕王的军队入驻高丽,全面接管,此事确凿无疑!”

“高丽王被封为大明国公,表面上是留在京城享福,实则作为人质被扣押在大明!”

“高丽王室也被留在京城。”

“朱棣被大明皇帝册封为高丽新王。”

“他正在全面接管高丽!”

内侍一口气将所知之事全部告知安南王。

安南王闻悉大明燕王朱棣攻伐高丽已逾一年半,然高丽凭地利与国力之坚,难以攻克。

本以为大明即便强盛,亦需十年八载方能破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孰料,仅一年半载,高丽竟降。

“高丽何以骤降?”安南王面色凝重问道。

“高丽近来屡战屡败,无法抵御大明燕王朱棣之猛攻。”

“加之高丽王李成桂,致内部生乱。”

“恐系内因所致,兼之外不敌明军。”

“故高丽王主动请降。”内侍禀报。

安南王闻此言,心中忐忑。

大明与诸番邦历来井水不犯河水,不料大明近期似疯魔,藩王们纷纷攻打周边小国,威胁他们。

如此强横之高丽亦降,安南何以自保?

显然无望。

安南王脸色变幻,终咬牙下令:

“遣使赴大明,献贡品,示臣服!”

内侍愕然。

“大王,您……”

前时大王尚言不惧大明,安南亦非弱者,今何以献贡?

安南王怒目相视,厉声道:

“本王说了算!”

“休要多言!”

“遵命!”

内侍惶恐,忙筹备贡品与使臣,启程赴大明。

三佛齐 ** 坦麻沙那阿,闻高丽投降,面露忧色。

召其子麻那者巫里共议此事。

“高丽已降。”

“你对此有何见解?”

麻那者巫里认为:“即便强如高丽,亦难挡大明之威,我三佛齐国力因远征细兰而渐衰,此刻更不宜与大明为敌。与其硬碰硬,不如向大明进贡,以示我三佛齐归顺之心。”

坦麻沙那阿赞同其子之见,随即派遣使者前往大明,行朝贡之礼。

此时,初至三佛齐的梁道明,立于港口,望着一艘艘老旧船只,心生疑惑:“何来如此多船?”经一番询问,方知高丽已被大明攻陷,三佛齐欲借此示好大明。

梁道明内心感慨,大明之强盛,竟令三佛齐等国心生畏惧,身为明人,他倍感荣耀。

大明周边诸小国,惧怕被大明吞并,纷纷效仿三佛齐,前往大明进贡,以求一时安宁。他们深知,大明若欲灭之,易如反掌,故而只能选择妥协。

那些正遭受大明皇子攻打的国家,得知高丽投降之事,更是惶恐不安。

“国力、军力皆不及高丽。”

“高丽尚且投降,若大明全力攻打,我等岂不更无生路?”

这些国家惶恐至极,不愿坐以待毙,纷纷遣使求和,甘愿放弃已失领土,只求大明网开一面。

同时,他们派遣使节向大明进贡,意在表面归顺,实则祈求大明手下留情。

高丽本就强横,底蕴深厚,国力昌盛,兵力强健。连高丽都难以抵挡大明的进攻,那些小国自知军力与国力不及高丽,既已见大明令高丽屈服,便深信自身亦难逃败亡之运。

大明四周的诸多小国皆被震慑,纷纷派遣使者向大明进贡,或向大明皇子乞怜,态度谦卑至极,皆不愿步高丽后尘。

......

第301章 国强,则万邦臣服!

各国使节络绎不绝地奔赴大明京城,或循水路,或沿陆道。

水路而来的使者,乘坐帆船,抵达大明港口。海鸥翱翔,海风带着浓重的海腥气息。

众多外邦使节抵达港口,远望大明,只见高楼林立,港口的水泥大道直通京城,交通便利至极。

使节们惊叹连连:“竟专为迎接我等修了路!”

“真是太过方便了。”

礼部官员早已恭候多时,身旁已有数名外邦使节。

“诸位乃何国使臣?”礼部官员询问。

“吾乃三佛齐使臣。”三佛齐使臣回应。

“明白了,请稍候登记。”礼部官员不卑不亢,“尚有他国使臣未到,需待众人齐备,再引领诸位前往公馆。”

三佛齐使臣望向一旁等待的外邦使节,心中释然,原来众人皆在等待使节到齐。

杨乾知与于乾同为礼部官员,时值众多番邦使臣纷至沓来,礼部上下一片繁忙,杨乾知等人亦不得闲暇,正忙于接待这群远方来客。

一旦人数集齐,杨乾知等人便安排车马,将番邦使臣及其贡品一并运至专门接待外宾的公馆。除了水路抵达的使臣,还有自陆路骑马驾车而来的,番邦使臣络绎不绝,贡品堆积如山。所有贡品与使臣均需经过严格搜查,以防 ** 或不合规矩之物混入。

“请稍候片刻。”

“检查完毕即可通行。”

“诸位将被引领至公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