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程黄韩蒋周陈董甘凌徐潘丁传(五)(1/1)
徐盛,字文向,是琅邪郡莒县人。遭遇战乱后客居吴地,以勇敢闻名。孙权掌管政事时,任命他为别部司马,拨给他五百名士兵,让他担任柴桑县长,抵御黄祖。黄祖的儿子黄射曾经率领几千人顺流而下攻打徐盛。当时徐盛手下的官吏士兵不到两百人,却与敌军顽强对抗,杀伤黄射的官兵一千多人。随后打开城门出战,大败敌军。黄射从此再也不敢来侵犯。孙权任命徐盛为校尉、芜湖令。他又讨伐临城南阿的山贼立下战功,升任中郎将,督率校兵。曹操出兵濡须时,徐盛跟随孙权前去抵御。魏军曾经大举出兵横江,徐盛和众将一起前往征讨。当时他乘坐蒙冲战船,遇到狂风,船只飘到敌军岸边,众将都很害怕,没人敢出战,只有徐盛率军上岸突袭敌军,敌军溃散后退,徐盛杀伤了不少敌人,等风停后返回,孙权非常赞赏他的英勇。
等到孙权向魏国称臣,魏国派邢贞前来册封孙权为吴王。孙权到都亭迎接邢贞,邢贞面带骄傲神色。张昭已经很愤怒,徐盛更是愤恨不已,回头对同僚说:“我们这些人不能奋勇献身,为国家吞并许昌、洛阳,攻取巴蜀,却让我们的君主和邢贞结盟,这难道不是耻辱吗!” 说着泪流满面。邢贞听到后,对随从说:“江东的将相如此,不会长久屈居人下的。” 后来徐盛升任建武将军,封都亭侯,兼任庐江太守,被赏赐临城县作为奉邑。刘备驻军西陵时,徐盛攻取各军营寨,所到之处都立下战功。曹休出兵洞口,徐盛和吕范、全琮渡江防守。遇到大风,很多士兵落水遇难,徐盛收集残余士兵,与曹休隔江对峙。曹休派兵乘船攻打徐盛,徐盛以少敌多,敌军无法取胜,各自撤军。徐盛升任安东将军,封芜湖侯。
后来魏文帝大举出兵,有渡江的打算,徐盛建议从建业修筑围墙,建造假楼,在江中布置浮船。众将都认为这样做没有用处,徐盛不听,坚持修建。魏文帝到广陵后,看到围墙十分惊讶,围墙绵延几百里,加上江水大涨,就率军撤退了。众将这才佩服徐盛的远见。(干宝《晋纪》中所说的疑城,已经在孙权传中注释。《魏氏春秋》记载:魏文帝感叹说:“魏国即使有上千群勇猛的骑兵,也没有用武之地啊。”)
黄武年间徐盛去世。他的儿子徐楷承袭爵位并统领军队。
潘璋,字文珪,是东郡发干县人。孙权担任阳羡县长时,潘璋开始前去追随他。潘璋性格豪爽,喜好饮酒,家境贫穷,常常赊账买酒,债主上门讨债,他就说以后富贵了会偿还。孙权觉得他很不一般,很喜爱他,就让他招募士兵,招到一百多人,于是任命他为将领。潘璋讨伐山贼立下战功,被暂任别部司马。后来担任吴郡大巿的刺奸官,辖区内盗贼绝迹,因此闻名,升任豫章郡西安县长。刘表在荆州时,当地百姓多次遭受贼寇侵扰,自从潘璋任职后,贼寇再也不敢进入境内。邻县建昌发生贼乱,潘璋转任建昌县长,加授武猛校尉,讨伐整治凶恶之徒,一个月内就全部平定,他召集失散的百姓,得到八百人,带领他们返回建业。合肥之战时,张辽突然率军赶到,众将都没有防备,陈武战死,宋谦、徐盛等人都溃败逃跑,潘璋在后面,立即策马前进,横马斩杀了宋谦、徐盛军中两名逃跑的士兵,士兵们于是都返回作战。孙权非常赞赏他的英勇,任命他为偏将军,于是统领百校,驻守半州。
孙权征讨关羽时,潘璋和朱然切断关羽的退路,到临沮后,驻守夹石。潘璋部下的司马马忠活捉了关羽,以及关羽的儿子关平、都督赵累等人。孙权当即分出宜都郡的巫县、秭归县设置固陵郡,任命潘璋为太守、振威将军,封溧阳侯。甘宁去世后,潘璋又合并了他的军队。刘备出兵夷陵时,潘璋和陆逊合力抵御,潘璋部下斩杀了刘备的护军冯习等人,杀伤很多敌军,被任命为平北将军、襄阳太守。
魏将夏侯尚等人围攻南郡时,分出三万人马在前方搭建浮桥,渡过百里洲扎营。诸葛瑾、杨粲一同领兵赶来救援,却想不出破敌的办法,而魏军仍在源源不断地渡江。潘璋说:“魏军气势正盛,江水又浅,不能硬拼。” 当即率领部下前往魏军上游五十里处,砍伐了几百万束芦苇,捆成大筏,打算顺流而下放火焚烧浮桥。芦苇筏刚准备好,正等江水上涨就出兵,夏侯尚却提前率军撤退了。潘璋于是撤军驻守陆口。孙权称帝后,任命他为右将军。
潘璋为人粗犷勇猛,军中禁令严明整肃。他渴望建立功业,手下兵马虽不过几千人,驻守之处却总能展现出万人军团的威势。军队征战途中停下驻扎时,他就设立军市交易物资,其他部队没有的东西,都靠他的军市补给。但潘璋生性奢侈,晚年更加严重,服饰器物都僭越规格,模仿君主用度。对手下有钱的官兵,他有时甚至杀人夺财,多次违反法令。监察官员上奏弹劾,孙权爱惜他的战功,总是宽恕不予追究。嘉禾三年潘璋去世,儿子潘平因品行不端被流放到会稽郡。潘璋的妻子留在建业,朝廷赏赐她田宅,还免除五十户佃客的赋税徭役。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丁奉,字承渊,庐江郡安丰县人。年轻时因勇猛善战担任小将,先后隶属于甘宁、陆逊、潘璋等人麾下。他多次随军征战,作战时总是冲锋在前,常斩将夺旗,身上留下不少战伤,逐渐升任偏将军。孙亮即位后,丁奉任冠军将军,封都亭侯。
魏国派诸葛诞、胡遵等人攻打东兴,诸葛恪率军抵御。众将都说:“敌人听说太傅亲自出征,一上岸必定会逃跑。” 只有丁奉说:“不对。他们调动国内兵力,集合许昌、洛阳的大军大举而来,一定有周密计划,怎会空手而回?不要指望敌人不来,要依靠我们有战胜他们的实力。” 等到诸葛恪上岸后,丁奉与将军唐咨、吕据、留赞等人一同从山的西侧进军。丁奉说:“现在各军行进迟缓,要是敌人占据有利地形,就难与他们争夺了。” 于是请各军让开道路,亲自率领三千部下径直前进。当时刮着北风,丁奉率军扬帆疾行,两天就抵达前线,占据徐塘。当时天寒下雪,魏军将领正在营帐中设酒高会。丁奉见敌军前锋兵力薄弱,对部下说:“博取封侯赏赐,就在今天!” 随即让士兵脱下铠甲只戴头盔,手持短兵器发起突袭。敌军见他们轻装而来,纷纷嘲笑,没有设防。丁奉率军奋勇冲杀,大败魏军前锋营垒。恰逢吕据等人率军赶到,魏军彻底溃败。丁奉因功升任灭寇将军,进封都乡侯。
魏将文钦前来投降,朝廷任命丁奉为虎威将军,跟随孙峻到寿春迎接,在高亭与追击的魏军交战。丁奉跨马持矛,冲入敌军阵中,斩杀数百人,缴获大量军械,进封安丰侯。
太平二年,魏国大将军诸葛诞占据寿春投降,魏军包围寿春。吴国派朱异、唐咨等人前去救援,又派丁奉与黎斐率军解围。丁奉担任先锋,驻守黎浆,奋力作战立下战功,被任命为左将军。
孙休即位后,与张布谋划诛杀孙綝。张布说:“丁奉虽然不擅长文书吏事,但谋略过人,能决断大事。” 孙休召见丁奉告知:“孙綝把持国政,将要图谋不轨,我想和将军一起除掉他。” 丁奉说:“丞相兄弟党羽众多,恐怕人心不齐,不能仓促制服。可借腊祭集会之机,用陛下的卫兵诛杀他。” 孙休采纳了他的计策,趁集会邀请孙綝,丁奉与张布示意左右卫兵将其斩杀。事后丁奉升任大将军,加授左右都护。永安三年,丁奉持符节兼任徐州牧。永安六年,魏国讨伐蜀国,丁奉率领各军进逼寿春,摆出救援蜀国的态势。蜀国灭亡后,军队撤回。孙休去世后,丁奉与丞相濮阳兴等人听从万彧的建议,共同迎立孙皓为帝,升任右大司马、左军师。宝鼎三年,孙皓命令丁奉与诸葛靓攻打合肥。丁奉写信给晋大将石苞,用离间计挑拨他与晋朝的关系,石苞果然被征召回朝。建衡元年,丁奉再次率军整修徐塘,趁机攻打晋国谷阳县。谷阳百姓闻讯逃走,丁奉毫无收获。孙皓发怒,斩杀了丁奉的向导官。建衡三年丁奉去世。他显贵后立有战功,逐渐变得骄横自负,有人诋毁他,孙皓追究他以前出兵失利的罪责,将丁奉的家属流放到临川郡。丁奉的弟弟丁封,官至后将军,比丁奉先去世。
评论说:以上这些将领,都是江东的勇猛之臣,受到孙氏的厚待。像潘璋这样品行不端的人,孙权能忘其过失记其功劳,吴国能在东南割据自保,确实是有原因的!陈表作为将门旁支,却能与贵族子弟、名人贤才并驾齐驱,出类拔萃,不也是很美好的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