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刘繇太史慈士燮传(三)(1/1)

孙策身边的人都说:“太史慈肯定往北跑了不回来。” 孙策却说:“子义要是离开我,还能投奔谁呢?” 他在昌门为太史慈饯行,握着他的手腕告别:“什么时候能回来?” 太史慈回答:“不会超过六十天。” 后来果然如期返回。(《江表传》记载:孙策刚派太史慈出发时,议论纷纷,都说太史慈不可信,有人说他和华子鱼是同乡,恐怕会留在那里为华子鱼出谋划策,有人怀疑他会往西投靠黄祖,借路返回北方,很多人说派他去是失策。孙策说:“你们说的都不对,我已经仔细考虑过了。太史子义虽然勇猛有胆识,但不是反复无常的人。他心怀谋士的谋略,立志践行道义,看重承诺,一旦答应知己,至死都不会背弃,你们别再担心了。” 太史慈从豫章回来后,议论的人才开始佩服孙策。太史慈见孙策说:“华子鱼是品德良好的人,但没有谋略才能,没什么长远规划,只会自我保全罢了。另外丹杨人僮芝在庐陵擅自做主,谎称有诏书任命他为太守。鄱阳的百姓首领另立宗族武装,凭仗兵力割据边界,不接受华子鱼派去的官吏,说‘我们要另立郡府,等汉朝派真正的太守来,才会迎接’。华子鱼不仅不能平定庐陵、鄱阳,最近连海昬的上缭壁垒都管不了,那里五六千家百姓结成宗族武装,只向郡里缴纳租布,要征调一个人都做不到,华子鱼也只能眼睁睁看着而已。” 孙策拍手大笑,于是有了兼并豫章的志向,不久就平定了豫章郡。)

刘表的侄子刘磐骁勇善战,多次率军侵扰艾县、西安等县。孙策于是从海昬、建昌分出左右六个县,任命太史慈为建昌都尉,治所设在海昬,同时统领众将抵御刘磐。从此刘磐再也不敢来侵扰。

太史慈身高七尺七寸,胡须漂亮,手臂像猿猴一样修长,擅长射箭,箭无虚发。曾跟随孙策讨伐麻保的贼人,贼人在营寨里顺着楼台边走边骂,还用手抓着楼台的横梁。太史慈拉弓射箭,一箭穿透那人的手钉在横梁上,营外上万士兵无不叫好,他的箭术就是这么精妙。曹操听说他的名声,派人送信给太史慈,用箱子封着,打开一看里面没写什么话,只装着当归(暗指希望他归顺)。孙权掌权后,因为太史慈能制服刘磐,就把南方的事务托付给他。太史慈在建安十一年去世,年仅四十一岁。(《吴书》记载:太史慈临死前叹息说:“大丈夫活在世上,应当带着七尺长剑,登上天子的台阶建功立业。现在志向还没实现,怎么就要死了呢!” 孙权十分悲痛惋惜。)他的儿子太史享,官至越骑校尉。(《吴书》记载:太史享,字元复,曾任尚书、吴郡太守。)

士燮,字威彦,是苍梧郡广信县人。他的祖先本是鲁国汶阳县人,到王莽作乱时,迁居到交州避难。

士燮的家族迁居交州后,传到第六代到了他父亲士赐这一辈。汉桓帝时期,士赐做了日南太守。士燮年轻时到京城游学,拜颍川人刘子奇为师,专门研究《左氏春秋》。后来被推举为孝廉,担任尚书郎,可惜因公事被免官。父亲士赐去世,士燮守孝期满后,又被推举为茂才,任命为巫县县令,后来升任交址太守。

他的弟弟士壹,起初在郡里做督邮。当时的刺史丁宫被召回京城,士壹侍奉护送非常勤恳恭敬,丁宫很受感动,临别时对他说:“我要是将来能担任三公之职,一定征召你做下属。” 后来丁宫真的当了司徒,就征召士壹去任职。可士壹赶到京城时,丁宫已经被免职了,黄琬接替丁宫担任司徒,也很优待士壹。董卓作乱时,士壹逃回了家乡。(《吴书》记载:黄琬和董卓互相陷害,士壹却尽心尽力辅佐黄琬,名声很好。董卓很讨厌他,就下命令说:“司徒掾士壹,不能提拔任用。” 所以士壹多年没有升迁。等到董卓进入函谷关,士壹才逃回故乡。)

交州刺史朱符被夷族贼人杀死后,州郡陷入混乱。士燮就上奏朝廷,推荐士壹兼任合浦太守,二弟徐闻县令士{黄有}兼任九真太守,({黄有},读音同 “于鄙反”,在《字林》中有记载。)士{黄有}的弟弟士武,兼任南海太守。

士燮性情宽厚,能谦虚地对待有才能的人,中原地区的读书人前来投靠避难的有几百人。他痴迷《春秋》,还为这部书做了注解。陈国人袁徽给尚书令荀彧写信说:“交址的士府君学问渊博,又通晓从政之道,在天下大乱的时候,能保全一郡之地,二十多年来边境没有战事,百姓没有失业,那些流亡寄居的人,都蒙受他的恩惠,就算是从前窦融保全河西地区,又怎能超过他呢?公务稍有空闲,他就钻研典籍,对《春秋左氏传》的理解尤其简练精深,我多次向他请教传中的疑难问题,他的解释都有师承渊源,思路十分缜密。他对《尚书》的研究也贯通古今,主要义理讲解得详细完备。听说京城中古今学派,为了是非争论不休,现在我想整理《左氏传》和《尚书》的重要义理上奏朝廷。” 士燮就是这样被人称赞。

士燮兄弟同时担任各郡太守,在交州称雄一方,这里地处万里之外的边疆,他们的威望尊贵无比。出门时鸣钟击磬,礼仪威严完备,还有笳箫组成的鼓吹乐队开路,车马挤满道路,常有几十个胡人在车驾两侧烧香随行。妻妾乘坐有帷幕的车子,子弟跟着骑马的士兵,当时的尊贵显赫,震慑降服了各个蛮族,就连当年的尉他也比不上。(葛洪《神仙传》记载:士燮曾经病死,已经过了三天,仙人董奉把一粒药丸给他服下,让他用水含着,捧着他的头轻轻晃动使药力散开,一顿饭的功夫,士燮就睁开眼睛动了动手,脸色渐渐恢复,半天后就能坐起来,四天后就能说话,于是恢复了常态。董奉,字君异,是候官人。)士武先因病去世了。

朱符死后,汉朝派张津担任交州刺史,张津后来又被他的部将区景杀死,荆州牧刘表就派零陵人赖恭接替张津。这时苍梧太守史璜也死了,刘表又派吴巨去接替,和赖恭一起到任。汉朝听说张津死了,就赐给士燮诏书说:“交州是偏远的地区,南边靠着长江大海,朝廷的恩德不能宣扬,下面的忠义被阻隔,得知逆贼刘表又派赖恭窥视南方土地,现在任命你为绥南中郎将,督察七个郡,仍然兼任交址太守。” 后来士燮派官吏张旻到京城进贡,当时天下战乱,道路断绝,可士燮没有停止进贡的职责,朝廷特地又下诏任命他为安远将军,封为龙度亭侯。

后来吴巨和赖恭产生矛盾,发兵赶走了赖恭,赖恭逃回零陵。建安十五年,孙权派步骘担任交州刺史。步骘到任后,士燮率领兄弟们服从他的调度。可吴巨心怀二心,步骘就杀了他。孙权加任士燮为左将军。建安末年,士燮派儿子士廞到孙权那里做人质,孙权任命士廞为武昌太守,士燮、士壹在南方的儿子们,都被任命为中郎将。士燮又劝说益州的豪门大族雍闿等人,率领郡里的百姓远远地向东归附孙权,孙权更加赞赏他,升任他为卫将军,封为龙编侯,弟弟士壹为偏将军,都乡侯。士燮每次派使者去见孙权,送去的各种香料、细葛布,总是数以千计,还有明珠、大贝、琉璃、翡翠、玳瑁、犀角、象牙等珍宝,以及奇物异果,像香蕉、椰子、龙眼之类,没有一年不送到。士壹当时进贡的马匹共有几百匹。孙权总是写信,给予丰厚的赏赐,来答谢慰问他们。士燮在交址郡任职四十多年,黄武五年,九十岁时去世。

孙权因为交址县地处偏远,就把合浦以北划分出来设立广州,任命吕岱为刺史;交址以南为交州,任命戴良为刺史。又派陈时接替士燮担任交址太守。吕岱留在南海,戴良和陈时一起前行到合浦,可士燮的儿子士徽擅自任命自己为交址太守,发动宗族武装抵抗戴良。戴良只好留在合浦。交址人桓邻,是士燮提拔的官吏,他叩头劝谏士徽让他迎接戴良,士徽发怒,用鞭子打死了桓邻。桓邻的哥哥桓治的儿子桓发又集合宗族武装攻打士徽,士徽关闭城门防守,桓治等人攻打了几个月也没能攻下,只好约定和亲,各自撤兵回去。

后来吕岱奉诏书诛杀士徽,从广州率军日夜兼程赶来,经过合浦,和戴良一起前进。士壹的儿子中郎将士匡和吕岱有旧交情,吕岱任命士匡为师友从事,先写信给交址,说明利害祸福,又派士匡去见士徽,劝说他认罪,虽然会失去太守的职位,但保证没有其他忧患。吕岱紧接着士匡之后到达,士徽的哥哥士祗,弟弟士干、士颂等六人光着上身来迎接。吕岱辞谢让他们穿上衣服,前进到郡府。第二天一早,吕岱设置帐幔,邀请士徽兄弟按顺序进入,宾客坐满了屋子。吕岱站起来,手持符节宣读诏书,列举士徽的罪过,左右的人趁机把他们反绑着押出去,当即都被处死,首级被传送到武昌。(孙盛说:安抚远方的人,没有比讲信用更好的办法;保全大业成就功业,没有比行仁义更好的策略。所以齐桓公开创基业,在柯地会盟时彰显德行;晋文公开始称霸,在讨伐原国时显示道义。因此能多次会合诸侯匡正天下,世代主持中原的盟会,美好的名声长久流传,为历代帝王留下典范。吕岱以士匡为师友,让他传递诚信的誓言,士徽兄弟光着上身投降,推心置腹地托付性命,吕岱却趁机消灭他们,来谋求功利,君子因此知道孙权不能有长远的谋略,而吕氏的福运也不会长久。)士壹、士{黄有}、士匡后来被押解出来,孙权宽恕了他们的罪过,以及士燮做人质的儿子士廞,都被免去官职成为平民。几年后,士壹、士{黄有}因犯法被诛杀。士廞病死,没有儿子,他的妻子守寡,朝廷下诏让她居住的地方每月供给俸米,赐钱四十万。

评论说:刘繇修养名声品行,喜欢褒贬人物,到了天下动荡的时候,占据万里土地,这不是他的长处。太史慈诚信道义深厚刚直,有古人的气节。士燮在南越担任太守,悠闲自在地度过一生,到儿子时不谨慎,自己招来灾祸,大概是平庸的人贪恋富贵又依仗险阻,才导致这样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