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破译中(1/1)
连秦老和孙教授这两位泰山北斗都束手无策!
难道说,好不容易从武田信嘴里撬出来的,关于《神农百草经》下卷的唯一线索,就要因为这几个鬼画符而彻底中断?!
“不行,不能就这么放弃!”
就在众人陷入绝望之际,赵强猛地一拍桌子,眼神坚毅如铁!
“一条路走不通,咱们就几条路一起走,我就不信,咱们这么多顶尖大脑凑在一块儿,还解不开几千年前古人留下的小小谜题?!”
赵强的话如同一针强心剂!
一个分工明确、多线程并行的超级破译计划,在他的强力推动下,正式启动!
第一路:黑科技突击!
赵强当仁不让,把自己关进了只有他能进入的最高权限主控室!
“系统!”
他意念一动,眼前的空气中,浮现出充满未来科技感的系统界面。
“给我拉满算力,用最顶级的图像超分辨率重建技术,结合卫星地理信息比对,把这张破地图上的每一个像素点都给我还原出来,我要它在现实世界里,唯一的地理坐标!”
第二路:古文化攻坚!
德高望重的秦老,也接下了最难啃的硬骨头——破译天书!
无数国宝级的绝密上古文献,连夜从京城国家图书馆和故宫博物院空运而来!
刻着殷商卜辞的龟甲兽骨、铸着钟鼎铭文的青铜礼器、甚至传说中夏朝的《连山易》、商朝的《归藏易》的手抄本残卷!
这位年过古稀的老者,把自己埋进了浩如烟海的故纸堆里,戴着老花镜,不眠不休地将那几个神秘符号。
与成千上万的古老图腾,进行着枯燥而绝望的对比、联想!
他要从历史的蛛丝马迹中,找出那把解开谜团的钥匙!
第三路:现代科学逆推!
而孙教授和小高,则选择了一条截然不同的逆向工程之路!
“小高,快来看!”孙教授指着地图残片上一个画着奇怪植物的地方,兴奋得像发现了新大陆。
“你看这种植物,三叶一组,块状根茎,这跟咱们安岭山脉特有的一种罕见伴生植物——三叶乌头,植物学特征相似度高达九成!”
小高眼前一亮,立刻在巨大的现代卫星地图上操作起来!
“没错,三叶乌头生长环境极其苛刻,只生长在海拔一千五百米以上、年均温低于零下五度、且需要充足散射光照的高山苔原!”
两人对视一眼,智慧的火花激情碰撞!
“所以,我们只要在广袤的安岭山脉中,筛选出所有符合这些苛刻条件的区域,就能把这张藏宝图的搜索范围,缩小到极致!”
一时间!
本已陷入死寂的秘密实验室,重新燃起了智慧的熊熊烈火!
至于林小森,他看不懂高深的地图公式,也听不懂专业的学术讨论。
但是他那与生俱来、对植物和土壤超凡的恐怖直觉,却总能为陷入僵局的团队,提供出人意料却又至关重要的灵感!
“孙教授,您看!”
一次,助理小高指着地图上一处极其模糊的黑点,不确定地推测道。
“从阴影面积和等高线密集度来看,这里……会不会是一片原始红松林?”
孙教授刚准备点头,一旁安安静静的林小森却突然弱弱地举起了手。
他指着那个黑点,小声说:“那里……应该不是红松林。”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了过来。
“红松林的味道是又干又燥的,”林小森的逻辑充满了玄学色彩。
“可我从这张兽皮上闻到的味道,是又湿又冷的,还带着一股烂木头的味儿,所以……那里应该是一片长满了白桦树的沼泽地。”
这番神棍般的言论,让在场所有习惯了用数据和理论思考的科学家们,听得是面面相觑,哭笑不得。
这不科学!
然而,当赵强将林小森的推断输入系统,进行最终建模分析后——概率竟然是高达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最优解,竟然跟这个山里娃的瞎蒙,一模一样!
从那以后,再没人敢小看这个木讷的少年。
他神启般的直觉,成了整个团队在迷失方向时,最值得信赖的指路明灯!
可即便如此,破译工作还是不可避免地,撞上了一堵所有人都无法逾越的墙。
问题,还是出在那几个天书般的神秘符号上!
“唉——!”
国学泰斗秦老,在连续熬了三天三夜,老眼都快看瞎了之后,终于无奈地放下了放大镜,发出一声充满疲惫和挫败的长叹。
“不行啊……还是不行……”他揉着酸涩的眼睛,满脸歉意地对一脸期盼的赵强摇头。
“老夫才疏学浅,只能勉强从笔画结构上推断,这是一种比甲骨文更古老的文字,可能是商周时期用于祭祀占卜的金文变体!”
“那您认得出是什么意思吗?”赵强的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
秦老露出一丝苦笑,指着那几个鬼画符。
“这个像是月亮下面画着几颗星星,大概是星或夜,这个像小人跪在祭坛前,应该是祭,至于其他的……”他再次无奈地摇头。
“结构太抽象了,老夫……无能为力。”
“星……月……祭……”
赵强看着这几个零散的、充满古老气息的词汇,眉头紧紧锁死。
所有的线索,到此中断!
整个项目,再次陷入了令人绝望的死胡同!
然而,就在实验室里这群顶尖大脑为天书符号愁眉不展时,一场新的危机,正从黑暗中悄无声息地向他们靠近!
这天深夜,赵强心烦意乱,睡不着觉,便独自一人在药材培育基地的外围溜达巡视。
月光如纱,笼罩着这片神奇的土地,一切都显得宁静祥和。
可当他走到靠近后山的一处偏僻围墙角落时,他的眼睛,突然在一片泥泞的土地上定住了!
那里,有几个极不寻常的脚印!
赵强的脚步瞬间停止!
他缓缓蹲下身,仔细观察,以他顶尖的痕迹学经验,只一眼,就看出了不对劲!
这绝不是村民的脚印,村民穿的解放鞋或布鞋,鞋底花纹简单粗糙。
而眼前的脚印,鞋底纹路异常复杂清晰,带着战术风格的防滑减震设计!
更重要的是,从脚印陷入泥土的深度,和边缘压力分布来看,留下脚印的人,体重绝对超过一百八十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