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虽不奢侈无度,却夜夜笙歌(1/1)

到了朱元璋、胡大老爷这样的层次,官场上的委婉手段已不再需要。

无需含蓄暗示。

事情重大,若玩含糊其辞,一旦出错,后果不堪设想。

沟通不畅导致误解或背道而驰,无疑是日常中最令人头疼的事。

小事或许一句误会或道歉就能解决。

此事关乎皇位更迭及胡府这一看似式微实则影响力巨大的家族未来,何人愿意含糊其辞?

直言不讳便是。

怎的?

不想活了吗?

对于胡大老爷这等人物,早已与这帝国命运紧密相连。

大明昌盛,胡家自然兴旺;大明若倾颓,胡家岂能独善?

因此,朱元璋并不忧虑胡大老爷家族,唯独顾虑他们利用胡大老爷的影响力扶持朱允炆。

一旦朱允炆在胡大老爷的支持下崛起,必将天下大乱。

故而,不如早早把话说开,以免日后烦恼。

说清楚,一切便迎刃而解。

至于颜面?

这还不足够尊重吗?

敢于直言进谏,不畏龙颜大怒!

至少,朱元璋心满意足了。

他对胡大老爷的回答极为满意,以至于平日里节制饮酒的他,此番也多喝了几杯。

若非胡大老爷一再坚持离去,朱元璋怕是要拉着他再饮一轮。

遗憾的是,胡大老爷对陪皇帝饮酒的“殊荣”毫无兴趣。

前世,他陪酒无数,光是回忆便觉胃部不适。

彼时,为生活奔波,老板待遇尚可,便也认了。

而今,他别无所求,只愿找点乐子,混混系统奖励。

还陪酒?

岂不是白来这一趟?

于是,胡大老爷毅然离去。

临行之际,老朱悄声对女儿安庆吩咐道:

“安庆,有件事得交代你。”

“若有空闲,不妨常来宫中探望你大嫂。”

“这样,我和你母亲也能多见见你,不是吗?”

“记住了!”

安庆公主闻此,并未推辞。

对她而言,公主府的生活自由无拘。

探望大嫂亦非难事。

一来可顺道看望父皇、母后。

二来,她自己也即将临盆。

此时多学些经验,或许到时能轻松许多。

哪怕能稍减痛苦亦好。

然而,安庆次日刚到,见胡馨月精神不振,顿觉异样。

“皇嫂,你这是怎么了?”

“莫非身体不适?”

胡馨月勉强抬头,见是安庆公主,勉强一笑:

“安庆,我并无大碍。”

“只是不想吃东西,没胃口。”

安庆一听,眉头紧锁,公主的气势油然而生。

她扫视四周,对侍立的宫女喝道:“本宫的大哥何在?”

“我皇嫂为他生育子嗣,他竟不知前来关怀?”

“此乃大明东宫太子妃,你们若敢怠慢,小心你们的皮!”

在安庆看来,没胃口不过是托词。

定是因大嫂产后不便活动,下人伺候不周,加之大哥又不陪伴左右,心中不畅罢了。

正因如此,胡馨月感到愤怒。

这不仅是她的大嫂,还是她的小姑子,双重亲戚关系让未来相处的时间漫长。

尤其安庆公主此刻还怀着孕,胡馨月怎能不感同身受。

安庆公主如小老虎般怒气冲冲,胡馨月心中难以平静。

她握住安庆公主的手,轻声安慰:“安庆,你大哥对我很好。宫里人伺候得也算尽心。想想我的身份,东宫太子妃,还有胡家撑腰,哪个宫女、内侍敢轻易得罪我?

“至于你大哥,我们的感情虽不至如胶如漆,但也算举案齐眉。”

“我生气不是因为别人,只是不知为何没了胃口!”

“你也怀孕了,该明白怀孕时心情的起伏,有时突然想吃什么,有时又突然对某样东西反胃。”

“没来由,但偏偏就是这样。”

安庆公主听后,勉强点头,虽未全信,但也觉得胡馨月说得有理。

这时,宫女们快步走来,提着食盒:“娘娘,这是陛下和皇后特地吩咐御厨为您准备的饭菜,请用些吧!”

胡馨月打开食盒,看见平时最爱的饭菜,此刻却毫无食欲。

她摆手示意:“先放着吧,这些都是我喜欢的,但此刻嘴里无味,不想吃。”

安庆公主闻言,心念一动。

曾记得公爹所种的辣椒,极能开胃。

何不前往胡府取些,给大嫂尝尝?

大嫂刚诞下孩子,不思饮食,如何能承受?

念及此,安庆公主匆匆告别,直奔胡府。

未经胡大老爷同意,她便吩咐厨房烹制了两道含辣椒的菜肴。

随后,她带着这些菜肴与米饭,返回东宫。

原本无甚兴趣的胡馨月,本想勉强品尝以谢安庆公主苦心。

然而,当她打开食盒一嗅,顿觉异样。

这香气何其诱人!

且辣味之下,饭菜竟如此可口!

美味至极!

朱标今日甚忙。

此忙碌,乃其日常常态。

近来,他能抽空探望妻儿,已是难得。

自朱元璋采纳胡大老爷之策设立内阁后,生活愈发惬意。

人皆有惰性,能安逸,何必劳碌?

更何况,他安逸之时,大明亦运转如常。

于是,老朱愈发享受安逸,而朱标则愈发辛劳。

换作他朝他君,或许会忌惮太子权势过大。

但朱元璋不同。

他早早为朱标铺路、组建团队,并赋予监国之权。

真乃称职之父皇。

朱权行事果敢,无所畏惧!

正因如此,朱元璋此刻一旦放松,重担自然而然地落在了朱标肩上。

即便内阁在旁辅佐,最终仍需有人定夺。

故而,朱标肩上担子极重。

平日里,就连与妻儿共餐,也得挤出时间。

他忙碌时,常与东宫属官及朝中大臣在正殿简单用餐。

但这几日不同。

东宫女主人胡馨月刚诞下贵子,若不稍加关怀,似有失体统。

于是,他腾出时间,陪爱妻用餐。

加之近日太子妃食欲不振,他更是焦急。

不料,刚踏入房门,便见妹妹安庆公主与妻子正捧着碗大口吃饭。

二人全然不顾皇家礼仪,吃得畅快淋漓。

只是那偶尔发出的“斯哈斯哈”声,令人困惑。

“月儿、安庆,你们这是……”朱标问道。

直至朱标开口,胡馨月与安庆公主才发现他已站在门口。

三人关系亲密,她们并不觉得刚才的模样有何不妥。

但多少还是有些羞涩。

胡馨月脸颊微红,不知是辣椒太辣还是羞涩所致,她问道:“太子,你什么时候来的?”

朱标望着二人及桌上已半空的菜肴,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刚来!看来,安庆倒是帮了大忙。”

他略一思索,便断定此物绝非宫中所有。

八成是安庆所为。

安庆未加否认,只对朱标招了招手。

“大哥,别光站着。”

“快来尝尝,一试便知。”

“这可是我从公公那里得来的宝贝,如今胡府独一份!”

“虽算不得多么珍贵,但绝对罕见,而且极为开胃下饭!”

朱标闻言,兴趣大增。

他之所以体型如此,虽有诸多缘由,但贪吃无疑是主因。

见刚生完孩子的妻子食欲大开,他怎能不好奇?

加之这是胡大老爷私下里的新奇之物,他怎能不感兴趣?

随后,朱标震惊了!

酸、辣、鲜、咸交织在一起,这道菜,着实美味。

并非食材珍稀,而是令人回味无穷。

不自觉地,一口米饭已下肚。

越嚼越香,欲罢不能。

此刻,朱标终于明白妹妹和妻子先前的模样。

这道菜,让人根本停不下来!

太过瘾了!

许久,吃得满头大汗的三人同时放下碗筷,摸着肚子,满意地笑了。

望着空空如也的菜碗,朱标咂了咂嘴,终于问出了心中的疑惑:

“安庆,这究竟是什么?”

“其他诸如肉、酸笋我都尝过,唯独那道特别开胃的辣物,究竟是何物?”

“那东西虽辣,却让人欲罢不能!”

安庆公主一笑:“味道不错吧!”

“这可是公公在后院亲手种的新品种!”

“大嫂最近胃口不好,我便去向公公讨了些辣椒,吩咐了厨房。”

“他们都是府里的老人,一听说是大嫂要的,立刻就懂了该怎么做。”

“现在看来,效果真不错!”

胡馨月笑眯眯地捂着肚子,满脸满足。

“府上的厨师虽有几个进了宫,但大家都知道,郑老头是不会离开胡府的。”

“他乐意在胡府掌勺,连儿子都带进来了。”

“他在伯父那里也学到了不少新菜式。”

“我可是胡府的大小姐,他们还能不了解我的口味?”

饿了数日的胡馨月,此刻吃到娘家的饭菜,胃口大开,心中满是自豪。

朱标看着桌上的菜肴,咂了咂嘴,转头看向安庆。

“安庆,你公公那儿,这辣椒还多不多?”

“总不能只吃这一顿就没了吧?”

安庆公主一愣,有些不好意思地看了看兄嫂,低声说:

“我只是儿媳,公公辛苦种的东西,我怎能全拿走?”

“大哥,你想想办法吧?”

朱标闻言点头,随即转身去找朱元璋。

朱元璋原本听说儿媳能吃饭了,还挺高兴。

不料,随即所闻令他大吃一惊。

此番能顺利进食,竟是得益于胡大老爷培育的新调料?

朱元璋险些将口中茶水喷出。

胡惟庸府上,何以总能培育出新奇之物?

“标儿,你确定那是胡惟庸亲手所种,且为大明前所未有之调料?”

朱元璋心存疑虑,拉着朱标追问。

朱标神态自若,摊手道:“不然呢?”

“爹,胡公府上培育出的新奇之物还少吗?”

“那番薯、土豆,皆为救命之粮,不也是出自他手?”

“他再尝试些奇异种子,有何不妥?”

“这远比那些朝中大臣们整日勾心斗角、奢侈无度要强得多!”

朱元璋无语地望向自家胖儿子。

一句欲言又止的话,终究没忍心说出口。

朱标因未掌管锦衣卫,对朝臣情况不甚了解。

而他,一直密切监视着众臣,对他们的私生活心知肚明。

尤其是胡大老爷,更是重点监视对象。

正因如此,朱元璋觉得朱标之言实在离谱。

‘别人勾心斗角、奢侈无度?’

‘那你可知胡惟庸在家是如何享乐的?’

‘他虽不奢侈无度,却夜夜笙歌!’

然而,这些话,即便心知肚明,说出口也显得不雅。

毕竟,朱标尚未登基为帝。

胡惟庸不仅是臣子,亦是长辈身份。

若泄露了胡大老爷的底细,恐怕会导致君臣关系失衡,这绝非好事。

因此,听完朱标的感慨后,朱元璋只能沉默不语。待朱标离去,他随即召来毛骧。

“惟庸在家常种地吗?”

毛骧身为锦衣卫指挥使,对核心情报了如指掌,立即回应道:

“陛下,前阵子胡大人确实在府中后院种了些作物。因他对此极为重视,不许府中任何人插手,所以探子们也不清楚种的是什么。”

朱元璋闻言,点头表示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