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还有地方要去(1/1)

猎物打得不少,乔安喜他们就没有再继续。

裴简呈抱过宸宸和熙熙,带着他们俩在山上转悠。

乔安喜跟着小玉她们摘了一些野生香菇和野果子。

大黄就一直在旁边兴奋地跑来跑去。

带着几个沉甸甸的大筐,他们下山回到谭家。

“打了什么?”在厨房里帮谭奶奶忙的田秀芳最先迎了出来。

“田姨,看,这是什么?”乔安喜把那条蛇打开给田秀芳看,“会做吗?”

“会,挺肥呀,这蛇能吃,没问题。”这个田秀芳会,她还很会看,很会收拾呢。

以前跟母亲干活的那户人家,就很喜欢吃这个。

“龙凤汤,怎么样?”乔安喜笑道。

“必须的,绝对鲜。”田秀芳接过装猎物的筐。

挑了两只相对肥一点的野鸡出来,这条蛇有点大,一只野鸡是不够的。

这野鸡可比一般家养的鸡要瘦太多了,也没什么肉,就是熬汤比较好。

龙凤汤,顾名思义,就是蛇和鸡一起炖汤。

“其它的你看着做。”乔安喜交代了一句,也就不管了。

该怎么做,这么些人做多少,田秀芳比她清楚。

他们回到屋里聊天。

直到厨房那边飘出了浓郁的香味。

“这汤还真香。”乔安喜吸了吸鼻子,她起身走去了厨房。

小玉和刘大花也被这香味给香到了,两人跟着过去看。

一走进厨房,更香了。

“那么大一锅呢?”三人看着厨房里那一大锅汤都有点惊讶。

“这蛇大,还挺肥。”田秀芳笑道。

乔安喜让小玉找了一个大盆,她让田秀芳给盛了一盆出来,然后端给刘大花,“端回去给你爹娘尝尝鲜。”

刘大花连忙摆手,“不用不用,留着在这吃,人多。”

“这汤还多呢,够吃,端走吧。”乔安喜塞进她手里。

“别推了。”小玉也推着她往外走,“趁热端过去。”

“谢谢嫂子。”刘大花感激地端着汤往外走去。

刘村长看着自家闺女端着一大盆东西进屋,还闻到一股浓郁的香味。

“你怎么又往家里拿东西。”

闺女总去那边帮忙,谭家人经常有好吃的都让她端回来。

“今天是阿伟的头儿裴军官过来。”刘大花解释了一下,并说了他们去山上打猎的事。

“这可是好东西,那么多,全是肉。”一家人都围了过来,看着一大盆汤里还有那么多的肉。

都知道蛇和鸡炖汤那是大补。

刘村长媳妇赶紧去厨房里装了一篮子鸡蛋和一块腊排骨,让女儿拿到谭家那边。

刘大花回到谭家时,田秀芳的饭也做得差不多了。

看着满满一大桌子的肉菜,她都有点傻眼。

她家生活条件算是村里不错的了,也没见过平时一顿饭那么多的肉哇。

就是过年或者吃席,都没见过那么丰盛的菜肴。

等到菜一入口,更是她从来没有吃过的好吃,“田姨做饭太好吃了。”

“是呀,我们每次去嫂子家,都吃得好撑,田姨做饭特别好吃。”小玉啃着块兔子肉一脸满足。

大黄快乐地在桌子底下穿梭,等着主人们不时的投喂。

吃完午饭,乔安喜拿了两只野兔子和两只野鸡装到后备箱,其它的都给谭家留下。

他们打下的猎物可不少。

小玉把刚才摘的野生香菇全都给乔安喜装上,“这个我们随时都能去摘。”

乔安喜也不跟她推,笑着收下。

一家子坐上车离去。

大黄依依不舍地追着车子跑了好一会儿。

既是周日出来,他们也不着急回家里。

“田姨,咱们到琅城的干货店里逛逛。”乔安喜转头对田秀芳说道。

于是车子一路行驶,径直去了琅城那个干货铺子。

铺子位置还不错,里面布置也是按照乔安喜的交代做的。

看着与旁边其它铺子略有不同,还是比较显眼。

这条街上还是挺热闹,店里也时不时的进出客人。

乔安喜转了一圈,查看了一下账目,整体还算比较满意,比她想象中要好,“看来还是不错的。”

“现在外地过来这边找货的人还是不少。”看店的人是田秀芳大伯哥的儿子。

人看着也十分朴实,不过还是透着几分精明。

乔安喜跟他聊了几句,觉得他还真挺适合在店里。

琅城这边毕竟靠海,如今也有不少外来的人过来这边寻找海货和干货。

虽然只是刚放开没有多久,有想法,敢闯敢拼的人还是不少。

店里也是接了一些单子。

看完店铺,他们也没有多做停留,交代几句便离开。

他们还有地方要去。

供销社那边现在正卖着他们家的货,这个得过去看看。

供销社的人依然是不少。

但比起以前挤得水泄不通的情景还是差了些。

现在放开之后,私人开的店铺多了起来,大家都有了更多的选择,不再是他们一家独大了。

乔安喜和田秀芳转了转,看到他们家的干货礼盒在柜台里还算比较明显的位置。

柜台上也有大玻璃缸装着散称的。

价格合适,总体看着不错。

“看到咱们家的商品了,看着真好。”田秀芳小声地说着,脸上很是激动。

乔安喜笑着赞同地点点头。

看的人也还是有不少的,买的也有。

宸宸和熙熙一进到供销社里面,又被里面琳琅满目的商品看花了眼睛。

两小只拼命挤着要过去看。

京城里的奶奶和姥姥是动不动就给他们买东西,他俩啥都不缺。

但是供销社里有许多他俩没见过的东西。

乔安喜还给他们买了一个这里很简陋的玩具,两人宝贝似的紧紧抱着。

他们连着转了几处供销社,发现都还不错。

接下来的一个星期,乔安喜经常带着田秀芳和宝宝们跑水营村。

她考察发现这个时间段如果要成立加工厂,估计就得和村里合作。

她思考了一下,决定暂时还是保留家庭作坊形式。

不过也加大了与村里其他人的合作,从他们那里收走不少的东西。

现在村里人盯着江家盯得太紧,不如让出一点利,让大家都能受益。

果然村民很愿意这样。

他们有产品,并没有特别好的销路,都是小打小闹的多,江家的收购对他们来说更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