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还是太子殿下比较过分(1/1)
众人相互对视着,表情是肉眼可见地兴奋。
多一种粮食意味着什么,谁能不知道?
曾经的土豆给大裕带来了多大的变化?多少吃不饱饭的百姓都能活下去了。
多一种粮食多一个希望。
太和帝压抑着兴奋的心情,“封鸿,你们司农司后面负责推广种植玉米,跟江鲤好好学习种植方法。”
太和帝语气更加温和地对江鲤道:“孩子,这玉米种子是不是不多?”
江鲤点点头,“是的,陛下,买到的种子不多,都种下了,不过这些玉米粒都是种子,也能种不少土地。”
太和帝点点头,“好……好好好……那之后就辛苦你一些,好好教授他们种植方法,有什么需要的朕做的,都可来告诉朕。”
“是,陛下。”
太和帝一行人在天工院待得也够久了,他们还有许多事要做,玉米的事吩咐完,便急匆匆离开了。
封鸿则回了司农司。
“你……你也赶快走吧,你不是要查案的嘛?在此处待得够久的了。”
见秦晔磨磨蹭蹭不走,江鲤催促他一声。
秦晔:“那你下值后只能自己一人回家了。”
“嗯嗯,我知道了,我又不是小孩子。”
他摸摸她的头,目光落在她脖颈处,“方才不是故意的……日后定不会再留下印子。”
江鲤瞪他一眼,“我看你就是故意的!不想同你说话了!”
秦晔高高大大一个人,存在感太强了,就这么站在她身侧,直直地看着她,任谁都受不了。
“你别看我了,我知道了,原谅你了,你走吧。”她小声道。
秦晔忍不住伸手摸摸她的脸,又捏捏她的耳朵,温声夸赞道:“你好厉害,总能发现如此多有用的东西,没人比得上你。”
江鲤愣了一瞬,嘴角微微上扬,“我本来就很厉害!我如今可不是平头老百姓,我是当官儿的了!”
“当再大的官儿也是应该。”
“哼哼……别说好听的,你走吧走吧。”她伸手推了他一把。
秦晔看了一眼天色,今日还要去一趟大理寺,只能按耐着想要留下来的冲动。
天工院一下子安静下来,江鲤连忙跑到房间里。
她走到镜子前,仔细照了照,瞬间看见了脖颈上那可怖的痕迹,目光短暂地呆滞了一下。
这人也不知是如何用力啃的,这痕迹也太深了。
谈恋爱亲亲脸就好了,怎么能亲脖子嘛?
不过一想到是自己先亲的,她又有些心虚。
不过她根本是被他引诱的,不是真的特别想亲,而且也没在他身上留下任何印子!
还是这个太子殿下比较过分!
气呼呼地在心里嘟嘟囔囔好半晌,她目光扫着那些痕迹,盯着看了一会儿,白皙的脸蛋儿一点一点染上绯红。
等着吧,她肯定是要还回去的!
把手帕丢到一边,她重新找出一条长纱巾,又漂亮又能起到装饰作用,不像手帕那样显眼。
将纱巾系在脖颈上,别说,还有一种精心搭配的感觉,好看!
确保不会被人看到任何痕迹,她提着篮子去掰了不少玉米。
一部分送进宫里给皇后娘娘和太和帝,一部分带回家,还要送给公主府一些。
天色不早,江雨过来接她,江鲤提着玉米跟他回了家。
“妹妹,这就是你的玉米?原来是这个模样,长得真怪!”
“这多漂亮啊!哪里怪了,一会儿你别吃!”
“这么多玉米粒,长得密密麻麻的,还不怪?有些不习惯的人,瞧了,确实会这样想啊。”
江鲤无奈,这玉米都能有密集恐惧症?
玉米多好啊!长得又漂亮又清甜。
“一会儿咱们先去公主府一趟,我给他们送点玉米。”
没过多久,马车来到了公主府。
兄妹俩跳下马车,进了公主府,来到里院,一眼就看见了坐在院子门槛上,吃着冰葫芦的一大一小。
魏廷钰嘴里吃得鼓鼓囊囊的,小脑袋靠在魏清风身上,小模样很是悠闲。
魏清风眯着眼,吃着冰糖葫芦,时不时低头看他一眼,又扭头看看院子里,坐在躺椅上,正看书的秦徽音。
秦徽音穿着一身雪白的绸衣,瞧着就凉快。
看着这副情形,江鲤脚步一顿,看着魏清风,由衷地为他感到高兴。
现在的清清一定很幸福吧。
“哎呀!!鲤鲤姨姨!三叔叔!”
魏廷钰率先发现他们,小团子惊喜地瞪圆了眼,急忙起身,朝他们走来。
“钰儿!”
“钰儿,清清!”
“参见公主殿下!”
秦徽音脸上带着笑,坐直了身体,“不用行礼,你们快进来。”
“你们俩这么大的人了,怎么还坐在门槛上吃冰糖葫芦?”江雨忍不住问。
平时寡言的秦徽音这回都忍不住开口了,“钰儿说你们幼时跟他爹便每日坐在门槛上吃冰糖葫芦,看风景,看太阳,他跟他爹爹也要这样做。”
“之前他们是直接坐在大门口的门槛上,来来往往那么多人,实在不像话,只能退而求其次让他们坐坐院子门槛了。”
江鲤和江雨一听,纷纷笑了。
魏廷钰咬一口冰糖葫芦,笑嘻嘻道:“娘亲,这样真的很好的,让你跟我和爹爹一起,你都不愿意!”
秦徽音抿抿唇,“你们俩坐坐就行,我就算了。”
“唉……真是拿你没法子!”
“鲤鲤,小雨,你们俩今日就在家中用饭吧,厨房应该很快就做好饭菜了。”
“不用了,公主殿下,我今日是来给你们送东西的。”
江鲤把篮子递过去。
魏廷钰踮着脚尖,“咦……这是什么呀?长得好漂亮!”
“这是玉米,是我在胡人那处买到的种子种出来的,是一种粮食,你们一会儿可以将它煮了,煮一刻钟便能吃,就吃表面的黄色玉米粒,很香甜。”
“种子不多,得到的玉米也有限,所以今年没那么多,吃了这一回,就得等明年了。”
“哇!”
秦徽音看了看玉米,“这种粮食产量如何?能给百姓们种植吗?”
“能的,不过要推广种植估计需要好多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