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确定火箭研发(1/1)

林墨沉浸在对飞船资料的深入探究中,随着了解的逐步深入,他愈发清晰地认识到这艘飞船代号背后所蕴含的惊人实力。

尽管它仅仅是一艘深空运输舰,但其所包含的技术却如同一重重震撼弹,彻底颠覆了他对现有科技认知的想象。

飞船的外形设计独具匠心,采用了流线型的八面体主舱构造。

这种设计不仅在美学上别具一格,更重要的是,它能在宇宙复杂的环境中,以最小的阻力进行高速航行。

而飞船外部覆盖着的,是一种可自行修复的纳米装甲,其反射率竟高达 99.7%,宛如一层坚不可摧的护盾,能有效反射各种宇宙射线和微小陨石的撞击,为飞船内部提供了坚实的保护。

从尺寸上看,这艘飞船堪称庞然大物,长度达到了1200米,宽度也有300米。

如此巨大的身形,其核载量自然也十分夸张,能够承载大量的物资与设备,满足不同的星际任务需求。

而它的推进系统更是令人惊叹不已,由正电子催化聚变引擎——“曙光阵列”驱动。

这种引擎以氚 - 氦三混合球作为燃料,每个混合球直径为三米,巧妙地封装于磁悬浮约束环内。

虽然林墨对这些专业术语背后的具体原理还不能完全参透,但仅仅从数据上看,就已然感受到了其强大的力量。

飞船内部的各项参数同样夸张得让人咋舌。

喷口内部耐温竟然能达到2亿摄氏度,这意味着它可以靠近恒星等高温天体而不被融化。

内壁超导环生成的10亿高斯磁喷嘴,更是一项极其精密的技术,能够将离子体射流聚焦至 0.001弧度,从而实现更高的推进效率。

在性能方面,单台引擎的推力达到了75万吨,这相当于尼米兹级航母的重量,如此强大的推力足以推动飞船在宇宙中高速驰骋。

能源核心作为飞船的心脏,更是凝聚了一级文明的顶尖科技。

由量子遂穿聚变炉,简称“创世纪”提供动力。

其中的技术难点在于可以通过真空零点辅助点火,使聚变临界体缩小至篮球大小,却能输出高达12钛瓦的功率,这相当于全球电网总功率的 60%。

看到这些数据,林墨不禁倒吸一口凉气,如果不是系统抽奖所得,他无论如何都不敢相信,这竟然是一级文明所能缔造出来的杰作。

他终于理解了为何这艘飞船的资料会被三级文明收录进历史之中,其优越性实在太多,与南星现有的科技水平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表面上看,这只是一艘运输飞船,但实际上,它所搭配的模块化任务舱丰富多样。

无论是殖民采矿,还是深空探索,都配备了相应的模块。

以殖民模块为例,它甚至可以在火星上搭载一个千人规模的生产基地,足见其功能的强大与全面。

同时,飞船的防御能力也相当强悍。

第一层防护是等离子防护罩,能够轻松瓦解固体撞击物,无论是陨石还是其他飞船的撞击,都能有效抵挡。

第二层则是一种强相互作用力的力场,虽然耗能为0.1太瓦每秒,但却可以抵御百吨陨石的撞击,那么强大的防护能力可以为飞船在星际航行中保驾护航。

林墨越深入了解,心中的激动与渴望就愈发强烈。

然而,他也清楚地认识到,以蓝星当前的科技水平,想要将这些技术真正落实到实处,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这些资料一旦泄露,必然会引起全球的轩然大波,所以只能由他自己慢慢研究,争取先将第一代航天发动机研制出来。

凭借一级文明的技术,对于林墨来说,研发出 0.7 级文明的运载火箭并非遥不可及,虽然他还没有踏入大学校门,但脑海中所掌握的这些资料,已然超越了蓝星上的所有人。

当下,林墨要做的,就是尽快将这些资料吃透,同时启动星辰科技第一代运载火箭的研发工作。

当然,在此之前,他需要做好诸多准备。

首要任务便是打造自己天才的名号,为此,他甚至连后续的计划都已规划妥当。

他打算以个人私人实验室的名义申请发射一枚小型火箭,高度无需太高,只需达到平流层即可。

目前,他在音乐领域已经崭露头角,7月10号的发布会也可以适当向外透露一些相关信息,为自己造势。

在这个过程中,搭建独立实验室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而且资金方面他毫无顾虑,没有上限。

同时,为火箭发射地选址也至关重要。

目前在华国,火箭发射尚未对民营企业开放,他想要参与其中基本不可能。

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还是试一试,而最终选址自然是海南,海南具有诸多得天独厚的优势。

首先是经纬度的优势,能够为火箭发射提供更好的初始速度,节省燃料;其次,海运便利,便于运输大型设备和零部件;

再者,发射安全优势明显,周边人口相对稀少,可降低发射风险。

有了这三大优势的加持,林墨甚至畅想未来可以打造一个集发射、产业与文旅为一体的产业链,助力区域经济实现转型升级。

越想下去,林墨心中的热情就愈发高涨,几乎迫不及待地想要立刻开启研究。

然而,大晚上的,他也无法立刻展开行动,只能先让星辰天书自行吸收星辰能量。

他则继续钻研运载飞船中的技术。

尽管这些技术晦涩难懂,但在系统的加持下,他的学习速度远超常人。

整整一晚上,林墨全神贯注地研究,终于在脑海中构建出了一款发动机的雏形。

虽然与一级文明的飞船发动机相比,这款雏形还显得极为稚嫩,完全没有可比性,但林墨却充满信心。

他坚信,一旦将这颗发动机研制出来,必将在当前蓝星的火箭发动机领域掀起一场革命,吊打所有现有的发动机。

不过,要将发动机从理论变为现实,其中涉及的东西实在太多。

技术层面他可以凭借系统掌握,工程理念他也能够理解,但产业协同方面却让他有些不知所措。

相关的人脉以及这些产业的具体情况,他完全就是两眼一抹黑,好在他现在什么都缺,唯独不缺资本。

在米国,只要愿意花钱,很多事情都有可能实现。

所以,这件事他决定交给花旗银行的工作人员帮忙处理。

昨天晚上他直接就给迈尔和杰瑞两人发了信息。

他自己去联系很麻烦,但好在可以使用钞能力。

第二天一大早,迈尔和杰瑞两人便急匆匆地赶到了酒店。

对于林墨这位大金主的召唤,他们丝毫不敢怠慢,连早餐都没顾得上吃,就火急火燎地赶了过来。

一见到林墨,迈尔便恭敬地说道:“林先生,请问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吗?我们这边绝对义不容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