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章 你留下的路比玉佩还 亮(1/1)
林宇的指腹在玉佩上的"监"字刻痕上反复摩挲,青铜纹路凹凸的触感像极了幼时在祖母旧木箱里摸过的鼎耳——冰凉、粗粝,又带着岁月磨出的圆润边角。
晨雾如纱,缠绕在驿站檐角,露珠悬在泥地浅坑边缘,将坠未坠,映出玉佩压痕的轮廓,仿佛裴琰昨夜蜷缩在此的体温尚未散尽。
风过处,枯草窸窣,檐下铜铃轻晃,一声,又一声,像谁在低语。
“阿蛮,来。”他转身招呼缩在廊柱后的小丫头,炭笔在青砖上划出沙沙的细响,她正画一只歪歪扭扭的蝴蝶,翅膀一高一低,却偏偏透着灵动。
少年文物修复师的手指虚按在陶罐表面,指尖传来粗糙的颗粒感,“把玉佩贴上去,描摹光影的轨迹。”
阿蛮的眼睛亮起来,像星子落进炭灰。
她总爱用炭笔捕捉那些别人看不见的东西——风的形状,梦的余温,还有人心深处悄然流动的暗河。
当半枚玉佩贴上陶壁时,林宇分明看见陶罐表面浮起极淡的光晕,如月光在釉面游走,勾勒出一行几乎不可见的字迹,像被时间舔过的诗句。
阿蛮的炭笔簌簌移动,炭粉簌簌落下,不多时,一条蜿蜒小径便跃然陶上——不是墨线勾勒的地图,而是由深浅不一的炭痕组成,有些地方粗重如急雨砸地,有些地方细若游丝,仿佛呼吸的尾音。
谢云归不知何时凑过来,罗盘在他掌心转得缓慢,铜针轻颤,发出细微的嗡鸣。
“这不是地图。”他低语,指尖轻点陶上某段粗重炭痕,“这里心跳得很快,像被人追着跑;这段细的……”他顿了顿,耳畔似有风声掠过,“像在听谁哼歌。”
林宇突然想起昨夜裴琰蜷缩在檐下的模样,梦里还在呢喃“他们也怕黑”,声音轻得像一片叶落在水面。
他伸手覆住陶罐上的炭痕,掌心传来微微的热,像那少年藏在棉被下的体温,隔着时光,烫在心上。
“出发。”他将玉佩收进衣襟,布料摩擦间发出沙沙轻响,抬头时正撞进白芷的视线。
守镜人今日没戴那副银边眼镜,发尾沾着晨露,湿漉漉地贴在颈侧,连腰间的青铜镜都用粗布裹了,布纹粗糙,像她此刻的呼吸。
她的声音比往日轻,却带着不容置疑的笃定:“我跟你们去。”
林宇刚要应,就见她突然顿住脚步——他们正穿过一片荒丘,枯草在脚下发出细碎的响,像踩碎了无数干枯的骨节。
白芷的指尖在发抖,指甲边缘泛白。
她望着前方土坡上半埋的青石板,石板缝隙里塞着褪色的红绳,绳结松散,像被风咬过。
她的喉咙发紧:“我娘……死在这里。”
林宇这才想起裴父遗留的批注里提到过“北境无效生育处置场”。
从前白芷总说,守镜人只看命运轨迹,不看具体人生。
可此刻她蹲下来,指甲抠进冻土,泥土冰冷黏腻,翻出半块碎陶片,上面歪歪扭扭刻着“阿柔”两个字,笔画颤抖,像孩子写的。
“这是我娘的名字。”她的声音发颤,从袖中取出匕首,割破指尖——血珠滚落,砸在陶片上,晕开一片暗红,像一朵迟开的花。
“我以前总觉得,镜子里的命运线是冰冷的。”她抬头时,眼眶里有水光,风吹过,那光晃了晃,“现在才知道,每条线的尽头,都有人偷偷哭过。”
山风卷着松针香掠过荒丘,林宇看见白芷将染血的陶片收进布囊时,布囊里隐约露出几截红绳——都是她这些日子悄悄收集的,每个绳结里都裹着被记录的名字,像一颗颗藏起来的心跳。
转过第三个山坳时,墨离突然抬手示意停下。
他的剑眉皱成一团,盯着前方横在路中的青石碑——那是命门残阵的标记。
碑面符文幽绿,像蛇鳞在呼吸。
“我来破。”他的手按上剑柄,指尖已经泛起青光,剑鞘轻震,发出低鸣。
“别硬闯。”玄音的声音像片落在他肩头的羽毛,轻得几乎听不见。
她抱琴站到阵前,闭目抚弦,极轻的颤音从琴弦上淌出来,像溪水滑过石缝,“他们也怕黑……”正是裴琰昨夜梦呓的词句。
林宇看见石碑表面的符文开始动摇,像被风吹散的墨,发出细微的“嘶嘶”声。
当最后一个颤音消散时,石碑“咔”地裂开一道缝,两个少年从缝隙里跌出来,缩成两团。
他们的衣襟上还绣着命门学徒的云纹,只是洗得发白,腕间系着褪色的草绳,绳结松散,像他们的心跳。
“我们……我们不是敌人。”左边的少年声音发哑,像砂纸磨过木头,“师父说……说我们是废阵,要守着这里直到死。”右边的少年突然抓住他的手腕,指向阵后——那里挂着块褪色的蓝布,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乳名:“小枣”“阿福”“春芽”……字迹歪斜,却一笔一画,像在祈祷。
林宇蹲下来,与他们平视。粗糙地面冰凉,硌着膝盖。
楚婉君不知何时站到他身后,轻声哼起闽越古谣,曲调苍凉,像风穿过空屋。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苏砚则捧来陶罐,指着边沿新刻的“记得我”三字:“你们不是废阵。”他说,声音沉稳,“是被人忘了的守夜人。”
两个少年的眼泪砸在蓝布上,把“小枣”两个字晕开了,墨迹像花在水中绽放。
当他们合力扯下蓝布时,林宇听见空中传来细微的“咔嗒”声——那是命流裂痕自发弥合的响动,像锁扣闭合,又像命运松了口气。
暮色漫上山脊时,众人在山洞里歇脚。
林宇靠着石壁闭目养神,胸口突然泛起钝痛——南宋爱妻的脸又模糊了些,像被水浸过的画。
他习惯了这种疼痛,正要摸出怀里的陶片安抚自己,肩头突然一暖。
白芷不知何时坐在他身旁,将半块守镜碎片轻轻贴在他心口。
镜面冰凉,却传来一丝微弱的脉动。
镜面没有映出洞外的暮色,反而浮起模糊的光影:穿王袍的女子、握药炉的医师、执画笔的画师……是他七世的轮廓,像旧照片在水中浮现。
“你……”林宇怔住。
“你说光会传染。”白芷的手指抚过镜面上的光影,触感如烟,“那我也试试照亮你。”她的声音很轻,却像春雪落在松枝上,发出细微的“簌”响,“我开始相信,有些东西比规则更值得记住。”
洞外的风突然变了方向,林宇嗅觉微颤——有股熟悉的沉水香飘过,带着旧书与药草的气息。
他抬头望向洞外,暮色里只余山雾缭绕,像一层层未拆的信。
“是陈九娘。”他轻声说。白芷的手顿了顿,却没有追问。
次日晨雾未散时,众人收拾行装继续北行。
林宇握着玉佩走在最前,陶上的炭痕在晨雾里泛着淡金,像被露水点亮的星轨。
他听见前方山风里传来若有若无的童谣,像柳无咎昨夜哼的那首,又像裴琰母亲留下的琴曲,音符断续,却执着地飘在雾中。
“前面该是灰檐坞了。”谢云归的罗盘突然转得急促,铜针嗡鸣,直指雾中若隐若现的青瓦顶。
林宇望着那片隐在雾里的房舍,胸口的光又暖了些,像有人在心口点了一盏灯。
山雾渐散时,灰檐坞的轮廓终于清晰起来——青灰的屋檐像排列整齐的鸟翼,在晨雾里微微颤动,仿佛下一秒就要飞走。
林宇深吸一口气,抬脚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