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8章 喜讯(1/1)

翌日早朝,皇帝陛下颁布圣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朕临御天下,以仁德抚四海,以义理正纲常。

今昭告高野、怀朔、明府、玄柔、怀荒、御夷六部藩王,昔年老六部随先帝征战四方,皆有勋劳于社稷,朕未尝或忘。

然尔等数载以来,不思勤勉治理封地为朝廷分忧,改善民生,反令治下屡生乱象,私扩甲兵,干预民政,滋扰临近州郡,致百姓不安,法度不彰。

朕念及尔等旧功,不忍骤加罪责,冀能迷途知返,改过自新。

今特命楚王元远任固北大将军,统领北元虎贲军、楚王军十万,于景明十四年七月十八出征前往幽州朔城处理收编事宜。

着以上六部藩王自颁旨二十日内整顿军务,入朔城军营纳降,将所属部众悉听收编。

凡部伍编制、粮草调配、城池防务,皆由固北大将军统筹调度。

以上六部各藩王若能诚心归附,既往不咎,仍可保其爵位,永享富贵。

若敢负隅顽抗,拒不从命,则大军所至,必以叛贼论处,玉石俱焚,绝不姑息!

各部麾下将校士卒,凡有抗拒收编者,罪加一等,诛及三族。

凡弃暗投明、率部归降者,过往罪过一概赦免,量才录用。

尔等当晓以大义,速作抉择。勿谓言之不预也!

钦此!

景明十四年七月初四

……

圣旨宣读完毕,满朝皆惊!

除个别知情者,满朝文武都没料到对老六部藩王作乱多时的解决方案,竟是由多年驻守南境的楚王殿下转战向北,亲自出征去收编老六部撤藩!

皇帝陛下还当朝严令兵部、户部和工部各署,抓紧配合筹集此次出征的粮草、军备,如有疏漏怠慢,一律按贻误战机、军法论处!

同时,陛下还授了虎符给楚王元远,诏命除北部州郡各处,北元东部冀州、西部秦州等军营驻扎的北元各部军士,固北大将军皆可按需调用……

此举一出,更是满朝哗然!

晋王元拯义愤填膺,可圣旨颁布在先,授虎符在后,元拯虽有不忿也不能当朝反驳圣意,只能怒目不语,低头运气……

……

位于洛城东南“青云坊”的楚王府,五阶三开的朱漆大门庄严肃穆,铜制猛虎门环厚重扎实,门前左右两尊汉白玉雕的石狮,威严庄重中透着一派祥和安宁。

寸土寸金的青云坊,楚王府大门前坊道的对面却无酒肆商铺,而是一面长达百米,足有两层楼高的青石照壁。

照壁上的浮雕,是旭日东升的广袤草原,万马扬鬃奋蹄,在碧草连天的大地上肆意驰骋,尘沙伴着草屑在空中飞扬。

群马或聚若洪流,或分若游龙,画中的草原每一寸土地都涌动着热血与豪情。磅礴的气势,令蹄踏声与嘶鸣声犹如排山倒海一般,伴着奔腾的骏马呼之欲出。

楚王府的大门,无一不彰显着楚王在北元地位的显赫与低调。

元远一早出府进宫早朝,若筠的马车稍晚些也出了楚王府。

马车行至坊道尽头向北直行至皇宫外东西向的主路,之后向东过“展旗坊”,出了洛城东阳门再一路向东,只需过一条坊道,便是征西侯府所在的洛城东外城“护碑坊”。

此次回洛城,元远命长庆做若筠的随行,负责安排若筠出行护卫及所有府外事务,长庆懂得殿下用意,执行任务格外尽职用心。

巳时初刻,若筠的马车到了征西侯府。

若筠诊出了喜脉,又得与家人团聚,心情格外舒畅。

若筠还没下车,先一步得了府门家丁禀报的侯府二少夫人已快步迎到了府门。

魏葳蕤笑盈盈的站在征西侯府的大门口,目光一路伴着若筠走上台阶。

时隔一日,若筠神情间的变化在魏葳蕤眼中格外显眼,

“果然是回家了心情好啊,妹妹今日的气色好了很多!”魏葳蕤看着若筠明媚的笑脸,语气也格外轻快。

“是啊,比起第一日回来,我感觉今日更加归心似箭呢!”若筠把手放到魏葳蕤伸过来的双手掌心之上,驻足微微蹲身行了个屈膝礼,

“二嫂嫂好!”

“王妃好……”不待若筠起身,魏葳蕤也对着若筠回了个屈膝礼。

“噗嗤……”

不待礼毕,姑嫂二人忍俊不禁的相视而笑,

“哈哈哈哈……妹妹这礼,是调侃嫂嫂吗?”

“妹妹岂敢,嫂嫂替妹妹在父母前尽孝,再大的礼也是应该的!”

“这说的是什么话,尽孝父母各人是各人的,谁也不能代替谁!

快进去吧,母亲还等着你呢!”

“好啊!嫂嫂,怎么不见子栩和子初?”姑嫂一起走进大门,两个小宝贝儿没有第一时间现身,若筠忍不住发问。

“子栩去上学了,子初今日起的早,刚才熬不住睡着了,午时前准能醒!”

姑嫂二人手拉着手进了侯府大门。

拜见了母亲,母女、婆媳、姑嫂三人喝茶聊天,轻松惬意。

魏葳蕤看着若筠越看越疑惑,找了个空档把若筠拉到自己房中,上下左右仔细打量她一番道:

“从一进门我就看你神情不一般。

前日刚回来时,你那眉心紧的就像结了冰。怎么隔了一日,整个人都不一样了。

莫非是昨日入宫,陛下没出难题还给了什么赏赐?”

若筠不说话,只微笑着摇摇头看着她。

魏葳蕤疑惑更深,反复猜度,把所有能想到的可能问了个遍,看着若筠煞有介事始终一副不置可否的表情,眼底蕴着的喜悦却是藏不住的快要溢出来了,

“都不是?”魏葳蕤看着若筠,再次审视着她的眼睛,忽然拉住若筠的手臂,声调也高了些,

“莫非是……你怀孕了?若筠,你跟楚王殿下又有孩子了?”

若筠再掩饰不住眼中欢喜又诧异的光,

“二嫂嫂,你……你真是个……智多星!”

“二少夫人,您真是太厉害了!

您真是跟小姐一样聪明!”芷舒惊叹不已的声音,姑嫂二人回头一看,芷茹和芷舒不知何时端着点心站在门口。

午时三刻刚过,杨侯爷同楚王女婿下了早朝,并骑回到侯府。

洗尘宴还没开,杨侯爷便从夫人口中得知了女儿有孕的消息。

因对之前的落胎心中尚有余悸,若筠当日就要求元远先不要让太多人知道她有孕的事,元远起初感觉如此就像“锦衣夜行”,虽有强按欣喜的遗憾,可体谅若筠的担心自然是无有不从。

次日入宫接了皇帝陛下让他出征老六部撤藩的任务,元远开始担心若筠有孕的消息传出去,恐有心之人暗中作祟,会令若筠与胎儿陷入危机,故此又感慨若筠的诸葛之才。

因这种种因由,元远还郑重提醒了芷茹和芷舒,跟长庆和长喜也反复强调,无论如何对楚王府里的老家人也不可说漏了嘴!

元远与若筠的顾虑,个中轻重侯爷夫妇、杨若琨和魏葳蕤自然明白,好消息只有家人分享有什么关系!

杨子栩满了九岁,自五岁入国子学启蒙,七岁就通过了太学考试。如今子栩每日卯时二刻便出门入洛城太学院上课,两年时间,已初现小儒生气质了。

杨子初已经三岁半,样貌越发像若筠。一双大眼睛清澈明亮,像两颗水汪汪的黑葡萄。小脑瓜儿灵秀机敏,活泼可爱格外爱笑。奶声奶气带着童稚的笑声如有魔力,让身边的每个人都忍不住随着她的笑声绽开笑脸……

这样的子初,元远看在眼里就像看到了小时候的若筠,宠溺之情溢于言表。

洗尘宴后,杨易之与元远转到书房叙事。

“陛下今日当庭颁布圣旨,朝中各部那些老氏族朝臣的反应,殿下可有看到?”杨易之开门见山,直切主题。

“老六部撤藩本就敏感,各部老氏族朝臣身后都关系着封地利益,反应大些也是有的,侯爷因何有此一问?”元远对老泰山的话题虽不觉得突兀,却也并不太理解为何如此郑重的提起。

“有反应说明有触动。殿下可曾想过,我北元开国多年因何国力总难强盛?国库因何总难充盈?”杨易之又问。

“概因建国之初延续曾经祖制,以军功论封赏,分封的藩王太多以致军力分散难以凝聚,成为隐患贻祸至今……”谈到如今藩王割据,元远感触颇深。

“此为其一。另有其二,殿下未尝不知!”杨易之肯定了元远的观点,继续补充,

“殿下驻守南境这些年,可知西部高车、北部柔荑为了粮食、财帛军资等,频繁侵扰我北元领土。

朝中讲和派总用以和为贵主张安抚,虽看似边境国土未有损失,可朝廷在商贸、钱粮税收付出的让步并不比平乱耗费少?”杨易之为元远交代了他不在朝中这些时候,北元各方面的情况和问题,

“种种问题积少成多,昔日隐患已成祸患,如今已到了不除不可的时候。

否则长此以往,国库空虚、国力不振,北元与南萧一统天下的实力恐难匹敌。

一旦差距悬殊明显,殿下以为,南萧还会否甘心与我北元分江而治?”

杨侯爷的话如一记猛击,令元远一时间竟有些心乱如麻,捋不清头绪。

“多年来,先帝一统南北的夙愿非但无果,北元各州郡驻军朝廷调用乏力,大有分庭而治、各自为政之势。”杨易之继续说道:

“殿下虽年轻,然驻守南境辖管州郡内外军政之事多年且也算身经百战,在朝中和地方上都积累了相当的德行与威望,如今该当考虑为陛下多分忧、为我北元社稷永昌一展雄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