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万元户(1/1)

体育馆项目和芙蓉路的项目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

王安也是两边奔波。

自从上次打架过后,王安也开始教冯阳两口子技术活。

只是冯阳确实有些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很难教会。

只能教点比较简单的挖槽回填。

像放线,找标高这些,完全不行。

反而彭丽丽这方面有点天赋。

杨柳也是经常过来蹭饭。

王伟有天问王安。

“你说杨柳是不是有点喜欢我?”

王安也是惊呆了,看着自己的好兄弟。

啥时候变得这么普信。

最熟悉的陌生人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杨柳作为塞北姑娘,确实性格非常好,想干啥干啥。

而且年龄要比王安他们大6岁,也会来事。

不得不说,王安这边工地的人都挺喜欢这姑娘。

.......

已经12月份了。

第一场雪也开始下。

工人们做事也开始变得慢了起来。

冻手冻脚的,想快也快不起来。

之前平整道路时,一些枯枝栏木现在就派上用场了。

工地现场,工人都会燃起一堆火。

挖掘机在施工的时候,工人就暖暖身体。

等到回填的土方来了,工人们就上去干活。

工作时间也从原来的早八晚八,颠倒过来。

杨柳也是经常到王安这边的女生宿舍工作。

这边舒服。

星城四建那边,铁皮房,房间里面是不能生火的。

也只有一楼大会议室里面弄个炭盆。

都是老大爷们在里面抽烟。

王安这边,虽然是泥瓦房,但胜在有壁炉。

这天气,路上行人大部分都是一件盖到大腿的军绿色大衣。

里面厚厚的棉花。

也有不少年轻女人,穿着羊毛大衣。

王安骑着单车,冻手冻脚的。

路况好点的时候就一只手骑,另一只手放到嘴边哈气。

能暖和点。

体育馆项目部。

随着时间,整个场馆也是慢慢显露出来。

墙体基本都完成了。

也预示着土建部分结束。

原本设计14个月的工期,土建部分有7个月。

现在也提前了1个月。

王安手下的钢筋工自然也就没事做了。

留下了一个给李飞带,剩下的王安都安排到了芙蓉路的项目去。

李飞的水电组,王安之前就给他补了两个人。

现在也有4个人了。

“这土建的工钱,是现在给你,还是后面一起发给你?”

“除了我之前找你挪的六千块,剩下的都发给我呗,工人要发工资。”

“哈哈哈,你这一个芙蓉路的项目,直接就发财了,还在乎这点小钱。”

王安在杨勇办公室抽着烟,喝着茶水,烤着火,道。

“那可不是这么说,我这也解决了不少就业问题。”

杨勇看着王安,生了少许愁绪。

他四十出头,才坐上项目经理的位置。

对方就已经是个体户老板。

今年整个星城最大的一个项目,对方承担了一个标段。

算是从星城四建手上抢下了一块肉。

或许过几年,也能和他们星城六建抢项目了。

也许还不需要。

王安上了工地一趟,给工人发工资。

回来的时候,从单车的篼里拿了用油纸包好的物件进来,还有两个包装袋。

丢到桌上道。

“行,我就先走了,杨经理要是再做项目缺人,随时联系,这帮工人都做出来了,我技术你肯定也放心。”

“那肯定放心,这进度,原本十四个月的项目,预计也十一个半月就能完。”杨勇看了看桌上的物件,道:“这啥?”

“给你一家带了点礼物。”

“拿走,不要搞这套。”

王安也不理会杨勇,出门骑着单车就走。

等杨勇拿着东西追出来。

王安已经出了门卫室。

回头杨勇拆开物品瞧上一眼。

小孩的棉衣,女人的冬天手套。

还有一点吃食,烟酒。

杨勇看着都是一些物件,没有信封,也就收下了。

这些礼物说便宜吧,也要花上小几百。

说贵吧,对于现在王安来说,真不算什么。

工人这边工资发了16200,每个人还加了200的奖金。

这个体育馆项目,包工的钢筋业务,给王安发了33600。

去掉之前和杨勇支6000,王安还能余下10200。

水电的项目比钢筋的钱还多,价格是按工期劳务承包的价格来的。

提前完成自然钱就会多一些。

没有按工期完成的,王安说不定还得亏本。

当初杨勇签王安,也是冲着这个来的。

第一笔真正意义包工赚到手的钱到手。

王安还是很惬意,相比前世这时候拿着100出头的工资。

他已经是万元户了。

......

“妈,今年冬天,多弄点腊味。”

王安回到家,拿了2000块给朱湘平。

不是他不想多给,一下拿一万给他妈,他怕他妈吓着。

“哪来这么多钱?”

“项目做完发的。”

“这么快?那路不还是破破烂烂的吗?”

“这是体育馆项目的。”

“哦。”听到这话,朱湘平把钱收了起来,道。

“多的给存着给你娶媳妇,那和你写信的女孩子,怎么样了?”

说到这,王安才想起来。

前几天刘洁寄过来的信里说。

今年买不到票就可能不回来过年了。

这时候的大学生,路程太远的,都很少回家过年。

路程远是一方面。

主要是时间太长了。

从燕京回星城,买不买得到票是一方面。

专快的火车,也得坐一天一夜,20多个小时。

普通的绿皮,得坐上40多个小时。

“吃饭了,吃饭了。”

王岳松端着一个铁锅从厨房出来。

王安和朱湘平也迅速帮忙,把桌子给挪开。

直接把铁锅放在煤炉上。

再拿把椅子,放竹菜篮。

这种用竹篾片编的篮子,基本是家家户户的标配。

结实好用。

菜篮里放着一些冬瓜,青菜,豆腐皮。

锅里炖了一整只鸭子,下面是土豆片打底,倒点粮食酒进去。

那是真香。

“喝不喝点?”王岳松给自己挖了小半杯粮食酒。

用搪瓷杯子装半杯酒,那是有不少。

“好。”

王岳松刚准备给他挖点,王安自己起身。

“我等会去工地,就喝一点点。”

陶瓷坛子装的酒,每次倒酒还要用漏斗。

挖酒也是长柄酒勺。

今天的饭菜是王安父亲做的。

他父母俩也有意思。

母亲不会大菜,父亲不会家常菜。

夏天就是母亲做饭,到了冬天就是父亲炖一锅。

“来,爷俩走一个。”

“慢点喝。”朱湘平道。

“儿子能独立了,那不是高兴,就是要早点结婚。”

王安一口酒呛了出来。

“别惦记我这事,随缘。”

“早点结婚,孩子大了,自己还年轻,能相处的日子长,等到年纪大了结婚生孩子,孩子大了,你也老了,还有什么意思。”

王岳松罕见的多说了几句。

这话,王安曾经听过。

人嘛,除了工作生活,就是爱情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