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马上给朕彻查到底,绝不能放过任何线索。(1/1)

“朱小子啊,这是你自己要去边关的选择,可不是我要逼你的。

以后妙锦找你算账可不要跑来找朕抱怨。”

“滚回去准备吧,明日即刻出发。”朱元璋带着无奈挥挥手示意退下。

“臣告退。”

朱雄怀着难以按捺的激动之情再次躬身一拜,随后退出殿外。

此刻空荡的大殿里,就剩下了朱元璋、蒋琳、朱权和王景弘四人。

这时

朱元璋的视线缓缓落在朱权身上。

“还记得当年你母妃犯下的大错吗?”

朱元璋突然问道,目光直视着朱权。

“记得。

母妃当时因酒醉冲撞皇后娘娘是滔天大罪,全赖父皇开恩相救。”

朱权一听立刻吓得跪倒在地。

“那你知不知道是谁当年为我们向我和皇后求情,才保住她一条性命?”朱元璋继续询问,此言一出。

朱权脑海里的回忆飞速转动,顿时想起一个小孩子的身影——那时候还是年幼模样。

“儿臣怎么敢忘怀。”

“当年若不是雄英为母妃求情,单只是冒犯皇后娘娘这一桩事就够母妃被打入冷宫永不翻身了。”朱权马上应道。

不过

眼下他实在不明白为什么朱元璋此时又将这段往事提及出来。

毕竟这件事都已经过去了太久太久。

“要记住大孙对你的恩惠。”

“这一次前往大宁,你务必要好好保护好他。”

朱元璋神色肃穆、语重心长地叮嘱着。

“保卫雄英?”

朱权的脸上满是不解,他疑惑地看着朱元璋。

随即,他猛然回过神来,整个人的神情都发生了变化,眼中满是震惊。

与他一同前往大宁的,还有一个人,那便是刚刚转身离去的朱雄。

难道……真的是他?

朱权猛然间闪过一个不可思议的念头。

“父皇……莫非朱雄……他……他竟是……”

朱权的声音都在颤抖,语气里充满了难以置信和震惊。

“上天有眼啊。”

“竟然又把我们的大孙儿送回来了,并且直接送到咱们面前了。”朱元璋的语调中也透着些许的颤抖。

这件事,关于朱雄就是雄英的身份,朱元璋尚未对任何人提起过。

朱权是当下知道的第一个,其次是王景弘,再接着是蒋琥。

其实,早在接受旨意调查朱雄的事项时,蒋琥心中就已经隐约有些猜测了。

当这一刻真相昭然若揭的时候,朱元璋心底亦充满了激动,毕竟这不是他一个人的秘密了。

“父皇,您说的是真的吗?”

“只是……这也太怪异了吧?当年雄英下葬,我可是亲眼目睹的。”

“况且,如果他真是雄英,为什么他认不出父皇?认不出大哥?甚至连我也认不出来?”

“我们当初,十四哥还有雄英的弟弟,可一直都是形影不离的玩伴,他怎么可能会认不出我们?”朱权满是疑惑地说道。

此时这个消息对他而言也是个极大的震撼。

然而。

这终究是一桩值得高兴的大事。

“八岁前的记忆全都不见了,或许就是因为那次大病的原因吧。”朱元璋缓缓地开口。

“可是父皇。”

“我们亲眼看着雄英被埋在了钟山脚下,他怎么可能自行爬出?当年他已经没有生息了,连太医们都无计可施。”

“如今他又怎么会成为朱雄,还跑到数千里外的北平去了?这太不符合常理了啊!”朱权将自己的疑虑全部说了出来。

“这些事情,我们正在深入追查。”朱元璋沉声道,眼中透露着对往事的探寻之意。

他深知,那年的真相绝非表面上看到的那么简单。

“父皇。”

“能够将雄英从您的眼前带离并悄然安排到北平去,除了母后还能有什么人能办得到呢?”朱权言道。

“我和你所想相同。”

“除了我那位妹妹,又还有谁能做得成?”

“只是,她如此行事背后的深意是什么,我始终不明白。”朱元璋答道。

“若确实是母后的特意安排。”

“那么,儿臣认为只有一种可能。”朱权思考片刻后深沉地说到。

“说。”

朱元璋立刻催促着。

“母后当初察觉到了什么情况。

雄英染上天花很可能并非巧合,而是遭人蓄意针对。

母后于临终前不想让雄英继续蒙受灾难,故此把他送至北平,纵使失掉了皇族的权利与地位,却至少能够安稳一生。”朱权缓缓说道。

朱元璋听闻之后眉头先是一皱,继而又舒展开来。

细细思量,朱权的推测确实合乎逻辑。

也能解释为何自己妹妹要把孙儿送到远离应天的北境去。

“是谁呢?能够在我的眼皮底下对雄英下手?”朱元璋皱着眉头思索着。

这个答案一时半会实在是无法揣测清楚。

“父皇。”

“也许是这样的原因。

母亲或许不知道是谁伤害了雄英,因此为了保住他的性命不得不把他送走。”

从当前形势看,父皇还是应先查明幕后黑手,再为雄英正名。

否则再次遭人暗算,到时后悔就来不及了。”朱权神色郑重地进言。

“我也是这般想法。”

“至少要等兄长自陕西返回,与他商讨此事才行。”朱元璋闻言微微颔首。

“父皇,您莫不是还没告知兄长?”朱权听罢怔了一瞬,心中满是不解。

“本欲今日告知他的,奈何昨日孙儿大婚,朕一时饮醉,他来时朕还在沉睡,是以只能待他从陕西回京。”朱元璋轻笑着说道。

“原来如此,儿臣还以为父皇已同兄长说了呢。”

“昨日雄英大婚,瞧那兄长的模样,就像真的给自己儿子办喜事似的。”朱权不禁感慨道。

“你兄长那是脑中迷糊,一心只想把江都许配给朱雄,早早就尝到未来岳丈的滋味了。”朱元璋语气颇有些无奈。

一想到自己的这个嫡长子,朱元璋心中便愁闷不已。

这几个月里总是吵着要将江都嫁给朱雄,让他恨不得动手教训一番。

两人相视一笑后,朱权忽又疑惑道,“父皇,您为何要独独告诉孩儿呢?”

“你现在就要动身去往大宁就藩了。

那边战事不断,十分险峻。

所以朕希望你能多多关照雄英,务必要保证他的安全。”朱权立即明白过来回答。

“你能体谅为父的心思就好。”

“雄英,那是朕的爱孙。”

“他,是朕曾丢失过一次的人。”

“他是大明未来的储君。”

“当初他患病夭折之事,都是朕这个做爷爷的疏忽,未能好好保护他周全。

如今既找到他,断不能再重蹈覆辙。”

“这件事必须彻底查明原委,还雄英一个真相。”说到这里,朱元璋神情愈发严肃起来。

“请父皇放心,孩儿必竭尽全力守护雄英。”朱权听闻当即伏身下拜。

“罢了,眼下朝廷已有定夺,大宁边患渐起,你也该着手准备前往就藩之事了。”

“此次谈话内容不得外泄,就连雄英也不要让他知道。

目前,他仍只是朱雄。”

“等到水落石出之时,朕自会让他堂堂正正认祖归宗。”朱元璋缓缓叮嘱。

“孩儿记下了,告退了。”朱权躬身行礼后转身离去。

议政殿内,朱元璋望着远去的朱权背影,目光陡然变得冷厉而深邃。

片刻之间,殿内氛围骤然凝重压抑起来。

“倘若当初雄英染上天花并非偶然,那朕妹子之死也极有可能与此奸人相关。”

“那个幕后之人竟同时加害朕最为珍视的两个人!此仇不共戴天!”朱元璋攥紧双拳咬牙怒喝。

他猛然转向一直静立在旁的大臣命令道,

“马上给朕彻查到底,绝不能放过任何线索。”

蒋瑞跪拜回应:“陛下勿忧,老臣定全力以赴决不负圣恩。”

“去吧。”朱元璋淡声挥了挥手。

待众人皆离开,偌大的议政殿只余朱元璋一人和王景弘站在一旁。

前者阴鸷地看着这位贴身近侍警告道:

“今日之事,不可对外吐露半分。”

后者忙称遵旨。

王景弘满头冷汗,连忙惊恐地跪倒在地。

“你知道朕为何让你听见方才之事吗?”朱元璋语气平缓地问道。

“奴才不明白。”王景弘颤抖着回答。

他心里也在疑惑。

这种事以往都会让他回避,可今日却半点不避嫌,让他很是不解。

“朕的孙子如今性格怎样?”朱元璋问。

“朱将军……不,皇孙性情依旧温和仁德。”王景弘恭敬答道。

“果然,这才是我的大孙子。”

“就算失去了过去的记忆,就算离开这么多年,他依然保持着本性的仁厚,对每个人都宽和仁义,这正是皇者的气质。”

提到朱雄,朱元璋一脸得意。

“而且现在皇孙回来了,在民间历练后变得更强大了。”

“他的勇武与统兵之能,天下谁人不敬仰?”

“日后若他恢复身份,定能令天下人信服。”王景弘又恭敬说道。

此刻自然是要迎合朱元璋的心思以保全自己。

但事实上这也是王景弘的心里话。

在朱雄那,王景弘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正如当年的朱雄英。

听闻朱元璋的话确认了朱雄就是昔日的朱雄英皇孙,这让王景弘心中悬着的事总算有了答案,因为他同样期盼着这一天。

“王爷爷,每日照管我祖父要小心,祖父脾气急,若他欺负你了,你就告诉我奶奶去说教他。”

“王爷爷,请帮我盯着祖父,要是他乱发脾气就告我知。”

一个个稚嫩的话语不断回荡于王景弘耳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