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人心向背(1/1)

杨望庄里的日常内宅管理是七巧在做,刘珍珠协助,梁红玉倒是有一大半时间跟韩世忠一起呆在军营里。

杨景川几天前已经去了金州,这次至少要带回来一万渤海骑兵。

由于提前将军马和器械已经运到了养马岛上了,所以这次去就是要将人带回来就行。

以前登州水师的运力要是运送一万人,那也是捉襟见肘。

大约在六个月以前,阮通和阮仲已经回到了登州。

随着他们一起返回来的还有一千多水手和一百多艘大船。

有时候就是如此凑巧,阮通兄弟在泉州的大仇家正是杭州水战逃跑的曹蛟。

这个家伙以前是泉州的水军统领,有一万多强悍的水军。

曹蛟家族在福州泉州经营多年,属于当地的豪强,欺男霸女的事情属于稀松平常。

方腊起事后,曹家觉得可以凭借着多年积蓄的力量更进一步。

只是没有想到,方腊败亡的如此之快,他们从当地望族转眼就成了阶下囚。

曹家在陆地上当然抵挡不住朝廷的兵马,可是在海上,那就可以称王称霸了。

既然陆地上待不下去,曹家索性收集家产,全族到了海上。

泉州对面有一座大岛,叫做流球,岛上之人不服王化,只有海盗和土着。

曹蛟带着两三万人占了那岛,他们卡住航道,自己也做些远洋买卖,顺道抢劫来往客商,成了海上一霸。

阮通和阮仲两人虽然有些势力可也到不到与曹蛟为敌的程度,只能北上回登州躲避。

有了这一百多艘船和熟练的水手,这才能够往来渤海运送兵员。

这次杨景川要在渤海待一段时间,率领这两万人马回来的是辛兴宗。

辛兴宗是杨元嗣的结义大哥,从忠诚度上来说是全无问题。

但是赵纬纶这个安排杨元嗣还是能看出深意。

登州和金州隔海相望,虽说现在每月都有来往,但是始终是一块飞地。

辛兴宗在金州经营的有声有色,对于杨元嗣的忠诚没得说,但是长时间一人守一城,也不太妥当。

杨景川就是一个非常合适的替换人选,他也是渤海出身,在军中也有巨大的威望。

杨元嗣其实是不太同意这种做法的,只是转念一想,辛兴宗也好久没见了,正好一聚。

李重山可不想这么多,安排了盛大的家宴来欢迎杨元嗣。

登州军这时候又添了很多专业人士,陶宗旺本来就擅长采矿,最近和黄家三兄弟打得火热。

雷振在登州靠近海边的地方建设了一座规模很大的火药厂。

按照杨元嗣给他的提示,不断研究火药的新配方,据说又研究出了许多稀奇古怪的东西。

七巧现在身上多了一种稳重的气质,更像是一个大家闺秀。

杨元嗣感叹时间的力量真的可以让人改变很多,现在的七巧哪里还能看出以前那个瘦弱女孩儿的影子?

七巧却笑着说道:“阿哥瘦了许多。”

李重山好像很怕这个跟自己差不多大的姑姑,不太敢说话。

他听说了杨元嗣要出征燕云,心想这次怎么也要争取一个同去的机会。

杨元嗣也正有此意,李重山这家伙是个练武的材料,假以时日肯定能够成为一个出色的将领。

李重山听了杨元嗣的话,高兴的跳了起来,酒还没喝完就忙着回去准备器械马匹。

杨元嗣对这个脾气急躁的儿子也无可奈何,只能由他去了。

黄金石神神秘秘的靠了过来,说道又发现了三条大矿脉,问元嗣需不需要继续开采。

杨元嗣笑道,“这些俗务你还是问军师就好了。”

黄银石却将大脑袋摇的跟拨浪鼓一样,“如此大事,还是要请主人做主才行。”

赵纬纶在旁边只是笑而不语,看来甩手掌柜也不是那么好当的。

杨元嗣知道现在登州缺的不是人,也不是钱,而是地盘太小了。

六万军队已经是整个登州和渤海的极限,要想着匡扶天下,跟金军斗,这些兵力显然是不够的。

燕云十六州必须要掌握在自己手中!

杨元嗣以前一直以为可以隐藏在阴影里,可是现在的实力却是已经藏不住了。

大宋从开国到现在,还没有出现过一个权臣和割据的武将,原因很多。

宋朝的兵将分开制度,枢密院和三衙制度,以及三年换防制度等等,都防止了军阀的形成。

这些还都是表面原因,最主要的是后勤粮饷,这才是一支军队的命脉。

现在对杨元嗣来说,这些已经都不成问题。

如果说凭着登州的这些兵力去问鼎天下,在军事实力上来说,够攻破汴梁十回了。

但是破坏总比建设要容易许多,古代干什么都讲究一个道义是有道理的。

杨元嗣要是直接将徽宗干掉,那么第二天就会有无数个杨元嗣出现,那才真正的是生灵涂炭。

登州之所以要依附朝廷,就是为了一个有个大义的名号。

毕竟大宋养了这些文人不是白养的,士绅阶层掌握的舆论和话语权代表的就是天下人心归属。

赵纬纶也是最明白这个道理,所以才会慢慢布局。

第二天杨元嗣回到登州的消息还是透露了出去。

杨望庄前面聚集了无数的民众,几个领头的老者准备了山里的野味和田里的特产求见杨元嗣一面。

杨元嗣推脱不过,只能出门迎客。

这些人按理说都是杨元嗣的佃户,因为他们种的地,打猎的山林名义上都是属于杨元嗣的。

只是要交的赋税却是比给朝廷的要少许多,他们也从挣扎在温饱线上的饥民变成了现在的小康之家。

领头的是几个白发老者,有穿着长衫的斯文人,也有穿着短衣,货真价实的庄稼人。

一个老者远远的给杨元嗣下拜,杨元嗣急忙上前将他扶了起来。

老者由于激动,双手微微颤抖,“节度使这次回来就不要走了吧?我们都盼着你世代在登州,哪里也不要去。”

人群里也开始七嘴八舌的附和,杨元嗣对着人群说道:“大家放心,不论我走还是不走,都保证让你们有口饱饭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