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我全都要(1/1)

伦敦阴沉的天空下,空气湿冷得仿佛能拧出水来。

一支由各个领域顶尖专家组成的特别调查小组,如同一把无声的手术刀,悄然切入这座古老都市的心脏。

车队驶过年代久远的街道,车内的气氛却与外界的喧嚣隔绝,冰冷得如同精密的科学仪器。

运动生理学泰斗、材料科学权威、生物力学顶尖专家……每一张面孔都如同冰雕般严谨,

眼神中闪烁着探究的光芒,他们此行的唯一目标——彻底解开陈功身上的谜团。

那双在赛场上创造了奇迹的比赛用鞋,此刻正静静躺在高精尖实验室内。

无影灯发出冰冷的光芒,将它每一个细节都清晰地投射在分析台上,

四周,各种闪烁着金属寒光的精密探头,如同嗅到猎物的机械触手,无声地靠近。

实验室里弥漫着消毒水与金属仪器特有的混合气味。

材料成分光谱分析、结构应力测试、甚至动用了能够透视内部结构的工业CT扫描,

每一个环节都追求极致的细致入微,不放过任何一丝可能隐藏秘密的角落。

与此同时,陈功本人正经历着另一场无声的风暴。

调查小组口中的“全面评估”,早已超越了常规体检的范畴,更像是一场针对未知生命形态的深度探索。

冰凉的传感器紧贴他的皮肤,捕捉着心跳、呼吸、乃至神经传导速度中每一丝肉眼无法察觉的波动。

尖锐却极细的采样针刺入肌肉组织边缘,抽取微量纤维用于分析,

这一切都在双方律师的严密见证下,严格遵循着伦理规范进行。

他异常配合,无论是要求他在极限冲刺后测试心率恢复速度,还是挑战极其复杂的认知反应任务,

他都平静得如同在进行一次普通的日常训练。

评估室内,只剩下仪器运转的低沉嗡鸣,以及专家们偶尔难以抑制的、带着震惊的低语。

各项基础数据陆续汇总,屏幕上跳动的曲线和数字,如同一记记重锤,狠狠冲击着在场所有专家的既有认知。

他的肌肉纤维密度、线粒体活性、神经反应速度……每一项数据都显着超越了人类顶尖运动员的水平,

但偏偏又清晰地显示,这一切都牢牢构建在纯粹的生物学基础之上。

没有基因改造的痕迹,没有植入物的信号,没有任何“非自然”干预的迹象。

数据本身就像一个巨大的问号,沉甸甸地悬在每个人心头。

专家们彼此交换着难以置信的视线,低声讨论着,

最初的怀疑与审视,渐渐被一种更深层次的困惑所取代。

“这……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生理极限样本,但它又清晰地超出了现有教科书的范畴。”

一位生理学专家摘下眼镜,疲惫地揉着眉心,声音里充满了难以排解的不解。

不久,鞋子的分析报告也送达了。

结论同样出人意料,却又在某种程度上,诡异地印证了生理评估的结果。

材料是市面上可以轻易买到的普通高分子聚合物,结构是再标准不过的竞速跑鞋设计,

别说隐藏的动力单元或特殊力学增强装置了,就连一丝可疑的电路都未能发现。

唯一被特别标记出来的“异常”,是那近乎夸张的磨损程度。

根据实验室的严苛模拟,

这双鞋承受的损耗,远远超出了同类鞋款在单次、哪怕是极限强度比赛中所能达到的理论极限,

某些关键受力点的磨损状况,简直像是经历了几百公里残酷地形的蹂躏。

调查小组内部,分歧开始显现,讨论气氛变得激烈起来。

一部分专家,尤其是在生理学领域建树颇丰的学者,开始倾向于接受一个近乎玄幻的结论:

陈功或许真的是那种数百年、甚至上千年难得一遇的“生理奇迹”,

是人类进化长河中,一次极其罕见的、偶然的闪光。

另一部分人,特别是那些更注重工程学和物理规则的专家,则固执地坚守着现有科学体系。

他们坚信,物理定律不容挑战,如此惊人的表现背后,必然隐藏着某种尚未被当前技术手段探测到的“作弊”方式。

“奇迹?科学的辞典里可没有这个词!

”一位材料学专家猛地一敲桌子,语气强硬,“一定有我们还没找到的东西!”

就在内部争论不休、几近分裂之际,

一丝不和谐的杂音,如同病毒般悄然泄露到了外界。

据传,某位持强烈怀疑态度的专家,在一个非正式的酒会场合,向相熟的记者“不经意地”透露了调查陷入僵局的信息,

并极其隐晦地暗示,夏国方面可能掌握了某种突破性的、足以改变游戏规则的技术,却刻意对调查小组有所隐瞒。

这滴悄然投入舆论海洋的墨水,瞬间染黑了一大片水域。

各种猜测、阴谋论甚嚣尘上,如同一张无形的大网,将夏国代表团紧紧包裹,推向了风口浪尖。

面对汹涌的舆论压力,陈功所在的夏国代表团反应迅速,立刻召开了一场吸引了全球目光的新闻发布会。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发布会现场,闪光灯亮如白昼,各国记者的长枪短炮密集地对准了发言席。

代表团发言人首先公布了调查小组(在官方许可范围内)的部分结论:

即在生理和器材两方面,均未发现任何违规或存在异常情况。

随后,发言人语调陡然转厉,字字铿锵地强烈谴责了信息泄露行为,

斥责其为别有用心的污蔑和干扰,并声明保留追究相关人员法律责任的权利。

一直沉默地坐在后排的陈功,在此时在万众瞩目之下,缓缓站起身,一步步走向了发言台。

瞬间,所有的镜头、所有的目光,如同被强力磁石吸引,全部聚焦在他身上。

他身形挺拔,面容平静,似乎连日来的高强度调查和外界山呼海啸般的压力,都未能在他身上留下丝毫痕迹。

面对着全世界记者探寻甚至质疑的目光,他没有长篇大论地辩解,也没有情绪激动地反驳。

他只是拿起话筒,声音清晰而有力,如同穿透层层迷雾的号角,响彻整个发布会现场:

“二百米纪录,只是一个开始。”

他微微顿了顿,目光平静地扫过全场,那眼神中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穿透力,仿佛能直视每个人心底的疑问。

“半月之后,我会前往意大利罗马。”

“届时,我将参加罗马站的钻石联赛,并且,我会参加所有跑步项目。”

“各位,可以用你们的眼睛,继续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