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3章 我觉得挺好(1/1)

听到汪海明的指责,众人都觉得太过于“吹毛求疵”。

“如果说这个项目部的卫生不达标,恐怕全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都不达标。”

“更何况,这可是河道建设的项目,有淤泥和沙石岂不是太正常不过?”

在领导面前,尤其是外部领导面前,李东沐并没有表现出任何的不悦。

“我们在加强管理,争取做的更好。”

一行人率先走进项目指挥部,只见一张超大的图纸挂在墙面上,五角星的位置正是德江港口。

“黎部长,要不请我们的市长汇报一下整体情况?”李东沐问道。

“市长?项目经理在不在现场?”

显然黎达平认为市长的专业水平不够,想要聆听更深层次的工作。

“东沐书记,你看你是怎么安排的,水运建设专业性如此强的项目,还是要安排专业的人员讲解汇报。”

说完,汪海明还瞥了一眼柳利国,看着那木讷的表情,真的是和李东沐一样讨厌。

当一个人对某个人,或者某个地区有成见的时候,任何优点都有可能转变为缺点。

“黎部长,我们的柳市长虽然没有从事水运行业,但却是正宗的水利专业毕业的,专业能力毋庸置疑。”

“没错,前段时间交谈才知道,柳利国市长和我是一个学校毕业的,专业素养甚至要高于一般工程师。”

听罢,黎达平有些不可思议的看向对方。

“看来是我小瞧他了,那就请柳市长汇报吧。”

黎大平特意用了“请”这个词,话意也包含着歉意。

接到指示后,柳利国便果断的站到这项熟悉的图纸前,用无比流畅的语言汇报起了德江运河的整体建设情况。

“德江运河最大的难点,在于过弯处的施工,经过对方研判会商,还是要采用当前最先进的……”

黎达平虽然也不是专业出身,但是在交通部工作这些年,让他对一些专业知识也是非常了解。

聆听的同时,也在思考。而随着深入思考,看向柳利国的眼神也开始变化。

“以上就是德江运河博州段的整体建设情况,不妥之处还是大家批评指正。”

汇报完毕后,黎达平依旧在深思中,一旁的省长汪海明则率先开口了。

“利国市长,你刚才汇报的过弯处采用最新的技术,在工程预算上是不是也会增加?”

“是的。这个技术需要使用最先进的设备,工程量也会有所增加,因此成本肯定会提升。”

“大致增加多少?”汪海明问道。

“具体工程量正在测算中,不过不会超过一个亿。”

听到这个数字,汪海明顿时不耐烦了。

“一个亿!德江运河项目经过万山省三个地市,博州段增加一个亿,其他地市也增加一个亿,不知不觉中工程成本就增加了三个亿。”

“三个亿能做多少民生实事?我觉得还是要再斟酌,将造价压下来。”

“这个……汪省长。采用这个技术后,可以消除不少隐患。每年的维护费用至少能够下降百分之五十。所以算大账的话,还是最有性价比的。”

“算大帐前,还是先将小帐算好。”

汪海明还想再说话时,一直沉默的黎达平开口了。

“宋部长,这个就是你前段时间和我汇报过的事情吧?”

“当初汇报的时候理解的还不太透彻,但是实地听了汇报后,我真正弄明白了。”

“过弯处常年受水流冲击,存在的风险隐患确实更大,而采用这种新技术施工,确实可以极大的抵消风险,从长远来看,是有利的。”

听着黎达平夸赞的话,汪海明又有些懵了。

“这……怎么感觉像是和自己唱反调呢!”

“黎部长,我觉得还是再精准测算一下,争取花更少的钱,办更大的事情。”

“毕竟当下经济形势还是比较严峻的。”

黎达平听后摇了摇头:“汪省长,您以前估计没有接触过水运工程。这种工程的代价本就比较高,施工流程也比较繁琐,若是遇到一些问题,不仅影响河道水运,而且施工成本巨大。”

“现在觉得多花几个亿有些浪费,但是长远来看,却是最佳方案。”

“呵呵……看来是要再好好学习一下了……”

潦草的一句话,接过去了这个尴尬的片段。

汇报结束后,一行人又前往一线施工地点查看……

大约一个多小时以后,调研才结束。

“汪省长,李书记,看过博州段的德江运河建设,我对德江运河建好后充满了信心啊。”

“不仅畅通了交通运输,提升了博州的通达能力,而且还为融入全国水运大格局奠定了基础。”

“不仅交通部关注德江运河,东南方向的一些省份也非常关注,甚至已经开始谋划联动蓝图了。”

听到黎达平的夸奖,陪同的宋部长和邢天杰都露出了笑容。

第一个点位是整体调研行程中最关键的,如今圆满结束,也算是皆大欢喜。

“柳市长,你对博州如此熟悉,到这里工作多久了?”

“德江运河谋划之际来这里的,目前还不满一年。”

黎达平惊愕了:“所以是专门为了德江运河建设,才点的这个将。”

“不错,看来万山省委的用人眼光是十分精准的。”

“有一个思维缜密的省委常委兼任的市委书记,再搭配上一个有专业背景的市长,德江运河项目,可以放心了。”

说罢,黎达平意味深长的看向汪海明。

“汪省长,真羡慕你们能有这么强的干部啊,若是哪天舍得放手了,可一定要首选交通部啊。”

汪海明皮笑肉不笑的挤了挤嘴巴,然后跟着登车前往第二个调研点位。

沿着青玉县沿线转了一圈,在德江的映衬下,两岸也显得无比开阔。

“等到德江运河项目建成后,青玉县将迎来重大的机遇。恐怕以现有的交通路网状况难以承载啊。”李东沐趁机说道。

“从博州市的交通区位看,也确实缺少了一条横穿青玉县的高速工具。”

黎达平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道:“宋部长,回去认真谋划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