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纳妾(1/1)
“好孩子,你有什么所求,尽管说来便是。”
老夫人慈爱地看着姜北宁。
姜北宁受了大罪,以后说不得还有吃不完的苦,即便有些什么要求,她能做到的,皆会满足于她。
姜北宁微垂着眸子,神色瞧着消沉了几分,似是还未从失子之痛中走出来。
“祖母知道,北宁以后不能有自己的孩子。”
听她开口说起此事,老夫人脸上的笑也隐了去,略带心疼地瞧着姜北宁。
“祖母知道你心中的痛,此事也是意外,不能怪你,你也不必因此自责。”
姜北宁抬眼看了眼老夫人。
“孙媳的身子已经这样,但夫君不能膝下无子。北宁回娘家时,母亲与孙媳说,想将舅舅家庶出的表妹送来给夫君做贵妾,北宁拒了。并不是北宁嫉妒......”
姜北宁垂眸说着,又抬眼看了眼老夫人,才继续道。
“说出来不怕祖母笑话,舅舅宠爱庶出表妹的姨娘,那姨娘吹了枕头风,舅舅就顺嘴给母亲提了提。只是那个表妹在家与其她姊妹相处并不和睦,个中龃龉,孙媳也不好细说。这些事儿,母亲不知晓,才来说与我听。但孙媳知晓那些事儿,便直接拒了。”
忠勇侯府男子皆要上战场,不知何时就要把性命丢在战场上。忠勇侯府虽战功赫赫,但男子婚事上实属困难。
特别是忠勇侯府世代寡妇频出,谁都不愿意刚嫁进去,夫君便上了战场,随时都有可能守寡。
若是留下个一儿半女还好,余生还有盼头。若是没有留下子嗣,与去庙里做姑子有什么区别?
因此,愿意将姑娘嫁入忠勇侯府的人家,大多身份上要低一些。
姜北宁的母亲出嫁时,便只是一个五品官家的姑娘。
即便是靠着忠勇侯府,她外祖最后官至四品,致仕后,家中兄弟却不大有出息。她兄长,也就是姜北宁的舅舅,现在也只是个五品官儿。就这,还是受了不少忠勇侯府的照拂。
五品官家的庶女,给平宁侯府的公子做妾。且姜北宁以后不能生,即便是妾生子,也是要记在嫡母名下,或是当做嫡子培养。
以后母凭子贵,再将孩子教养得只心疼生母,即便是姨娘,也能比主母更尊贵。
且平宁侯府是文官,林牧又是吏部侍郎。若是与平宁侯府结亲,在官途上,对姜北宁舅舅的帮助可比忠勇侯府给他的帮助更大。
打得倒是一手好算盘,也不想想她嫁进来才多久?且以后子嗣无望,能在平宁侯府说上什么话?
即便她能说上话,她又不是蠢的,与那样的人共侍一夫,她不怕哪天不明不白地死了?
“拒了便拒了,此事也不急于一时。祖母也不想戳你心窝子,此事你既然说起,也应当知晓,晖哥儿总得有自己的孩子。只是你们还年轻,也不用十分着急,你们小两口好好培养培养感情,只要你们感情好,以后妾生的总要送到你房里养。届时你选了自己喜欢的,记到你名下充作嫡子,老了也能有所依靠。”
听老夫人如此说,姜北宁微红了眼眶。
“多谢祖母体谅,孙媳原也是这样想。孙媳有私心,不想旁人分走夫君,至少再等等。我已经没了孩子,不想再没了夫君。只是孙媳此回拒了舅舅一家,不知怎地,孙媳不能生养一事便从孙媳舅舅家传了出去。届时,定然有许多人家上门给夫君说纳妾一事。与其到时候叫那些不知是何心思的人入府,不如现在给夫君寻个知根知底儿的,也好堵住悠悠众口。”
说着,姜北宁拿帕子掩住自己眼角,遮挡住老夫人的视线。从老夫人的角度瞧过来,好似姜北宁已经委屈得哭了。
林岁安端着滋养的汤水进来,无意间瞧见姜北宁的样子,心中不由得觉得有些怪异。
这六少夫人脸上的委屈瞧着并不十分真,见自己看她,还忙别过脸去。
林岁安将手中滋补的汤药放在姜北宁手边,轻声道:“六少夫人,这是老夫人特意叫小厨房给您做的多宝甜羹,最是益气养血,滋补元气。”
姜北宁收了帕子,略带尴尬地朝着林岁安笑了笑,点了点头,端起甜羹便尝了一口。
林岁安福了福身,站到老夫人身旁。
“你说得也有些道理,只是毕竟是要放在你院儿里的人,你可有瞧上的?是你陪嫁的婢女,还是别家的姑娘?”
老夫人思量片刻,给林晖纳妾是迟早的事儿,今儿姜北宁作为林晖的正妻主动提起,便将此事趁早办了吧。
姜北宁又吃了两口甜羹,将银勺放下,用帕子揩了揩嘴角,笑着道:“孙媳的婢女都是些粗人,夫君那里瞧得上。北宁回京不久便嫁入了侯府,也不认识旁的什么姑娘。今儿来,便想求一个祖母身边的丫头给夫君做妾。”
姜北宁终于说出了自己的目的,眼巴巴地瞧着老夫人,只等着老夫人答应。
“我屋里的?”
老夫人扫视了一圈儿屋子里的丫鬟,瞧见老夫人的目光,众人皆垂下头。
大家都知道,老夫人最喜欢漂亮伶俐的丫鬟,却又最不喜身边的丫鬟与府中的爷们儿有牵扯。
“可是晖哥儿瞧上了谁?”
老夫人紧了紧手中的帕子,旁人或许瞧不出,但林岁安站在老夫人身旁,瞧着老夫人神情暗沉了几分。
连屋子里众人都禁不住屏住了呼吸,想听听是哪个胆大包天的敢勾搭府中的爷们儿。
“夫君回祖地科举,还不知道此事,是孙媳自己个儿瞧上了。”
姜北宁抿唇笑了笑。
听姜北宁如此说,老夫人神色才缓和下来。
她院子里丫鬟规矩便好,既然经北宁来求,她也不是舍不得。
只是此事事关重大,还得好好挑拣一二才是。若是将不安分的给了晖哥儿,以后有了孩子就敢爬到主母头上作威作福,这样的可要不得。
老夫人正思量着,便听姜北宁继续道。
“之前孙媳就觉着祖母身边的丫鬟个个都好,咱们府上最好的都在祖母院儿里,孙媳想着,与其寻个来路不明的,不如找个府中养大的。孙媳与母亲也说了,母亲也同意,叫孙媳自己个儿来求您便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