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六章 干净一些(1/1)

西山,向来被称之为太行山之首。

同时又因其拱卫京城的原因,被称之为“神京右臂”。

山脚下,徐孝先率先钻进了吴仲的马车里,霍奴儿骑着自己还未取名的马,一手牵着徐孝先的胭脂跟在后面。

马车里,吴仲看着灰头土脸的徐孝先,不由道:“要不要这么辛苦?交给罗谷跟林仓自己琢磨不就行了?

何须你亲力亲为?”

“不行啊,这玩意儿不是交给他们琢磨就能琢磨明白的。”

徐孝先笑了笑,继续道:“就像在草原上挖金子,说是挖金子,可金子是能一铲一铲的挖出来的吗?

但好在也快了,估计三五日应该就能见效果了。

要不然,我真怕皇上那里已经等的不耐烦了。

对了,你大老远跑来找我有事儿?”

“昨天晚上就想找你,去了你家你还没回来,今日一早又去堵你,清文姑娘说你刚出门不久。”

吴仲苦笑一声,看着徐孝先都有些心疼。

“我觉得眼下你还是应该把手里的事情先放一放,毕竟你是北镇抚司的掌印镇抚,朝堂才该是你关注的重点。”

徐孝先沉默,伸出自己从草原开始就变得粗糙无比的手上下打量着。

“说说是什么事儿吧。”

徐孝先沉默了一会儿道。

“昨日严嵩与陶仲文去了玉泉山,虽不清楚两人说了什么,但他们下山时,陶仲文的神情可是充满了得意。

结合着前些时日你曾授意崔元去探查玉泉山,所以我觉得这件事情我必须得亲自告诉你。

还有就是……杨大人那边知道的一些消息,徐阶好像对你挪用那三百万两银子颇有意见,好像是因户部一位侍郎给内阁上的奏章。

这件事情你怎么看?”

吴仲说完,便静静地看着又开始打量自己双手的徐孝先。

见徐孝先不说话,吴仲微微叹口气道:“徐阶跟严嵩如今是亲家,即便是徐阶在孙女订婚宴时邀请了你,但这……真的能代表善意吗?

还有,要不要把陆忠赶回苏州?

毕竟他来京城的目的,我不相信你真的相信他是心血来潮,必然是有目的的。

而他的目的,想必你也很清楚吧?

还不是为了那幅被你们即视为瑰宝,又称之为灾祸的画。”

“前两天带着陆忠在家里吃了顿饭,而后很晚他才离开。

就是为了一饱眼福看看那幅画。”

徐孝先长吸一口气,而后又咳嗽了好几声。

没办法,烟尘吸入鼻子里了。

“那你就不怕东窗事发?要知道,鄢懋卿当初胁迫陆忠为的就是这幅画。

陆忠把画交给了你来保管,依我看,与其说是割爱,倒不如说是祸水东引。

我记得在从杭州回京的路上,我就跟你说过的。

当时你说会考虑的。”

吴仲皱眉,他对陆忠没多少好感。

总觉得小老头有些阴损。

“不错,也正是因为这幅画的事情,以及鄢懋卿的事情,我才让你注意严嵩府上的动静。

可中间的是非曲直谁又能说的清楚?

总之,严嵩现在对我狐狸尾巴是露出来了。

元日前后,可也是没有闲着啊。”

“你知道就好。”

吴仲听徐孝先如此说,心头终于是松了一口气。

他还真怕徐孝先不会在意严嵩如今对他的种种小动作跟试探。

“那你打算如何破局?总不能处处被动吧?

单靠皇上对你的信任,这也不是长久之法,拖得了一时拖不了一世不是?”

徐孝先嘴角带着笑,但此时看在吴仲的眼里,却是觉得有些瘆人。

“你刚才也说了,严嵩在朝堂势力无人可比,而且如今跟徐阶又是亲家。

那么说起来,严嵩如今在朝堂之上可谓是一手遮天也不为过吧?”

“不错,这正是我最担心的,就怕他们二人会联手对付你,就像那张居正被赶出翰林院一般。”

“既然这样,那就让他们两人的亲家之交像兔子尾巴似的不就行了?”

徐孝先淡淡说道。

吴仲平静的看着徐孝先,闷骚阴暗的一面此时暴露无遗。

“怎么?你要勾引徐阶的孙女?

这怎么可能?你们可是同姓,在我大明朝同姓是不能……。”

“你能不能再龌龊一些?”

徐孝先没好气的白了一眼吴仲。

吴仲呵呵笑着,上下打量着徐孝先,不由道:“但我不得不说,以你这幅皮囊,真的,你要是想勾引谁家的姑娘,哪个府上的小姐,勾一勾手指头……。”

“说正事儿。”

徐孝先打断吴仲的调侃,正色道:“手里的那些人准备的怎么样了?

是否能拿得出手了?”

吴仲望着徐孝先,点了点头。

“既然如此,那就让徐阶重新给他的孙女物色良人吧。”

徐孝先平静的说道。

吴仲看着徐孝先,再次点了点头:“我明白了。

其实我也是这么想的。

严嵩的这个孙子我已经暗中派人注意多时了,你要是晚回来些日子,可能我就要先斩后奏了。”

“手脚干净一些。”

徐孝先说道。

吴仲再次点头,马车在此时也到了良乡。

秘密筹备的三个千户所,此时已经成了公开的秘密。

三千多人,既有招募的,也有从北镇抚司原有的五个千户所筛选的。

因而如今才算是组成了这三个满编的千户所。

而徐孝先还在草原时,就已经对三个千户所的安置有了其他的想法。

因此这几日除了要烧制水泥外,自然也因为“神京右臂”四个字,让他萌生了把三千人拉到山里的打算。

但就像吴仲所说,凡事自然不用他亲力亲为,如今在西山修建大营一事儿,便是交给了李七儿来负责。

梁鸿从车马店带回来的近一百匹良驹,如今也早已经被拉进了山里。

如此一来,再过几日后,整个北镇就真的只成了一个村镇。

站在如今只稀稀落落的矗立起了不少民房的街道上,不远处林治哈哈大笑着就走了过来。

之前还是各种安置百姓流民的知县,随着各种民宅的落成,已然具备了村落的气息。

尤其是在不远处,那几个属于北镇抚司以及一些商贾的作坊,眼看着不日就要初见成效,林治这个知县的心情自然也跟着愉悦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