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章 要不….咱们也整一个?(1/1)
胡戈道了谢,又在群里喊。
“喜欢配音的妹妹在么?”
一个ID叫”声优小兔”的用户秒回。
“在呢在呢!胡哥要搞事情?”
群里顿时热闹起来,消息刷得飞快。
“胡大又要出山了?”
“是不是要怼《无极》?带我一个!”
“我这儿有高清片源,要吗?”
胡戈看着屏幕上不断跳动的消息,心里涌起一股暖流。
这就是他喜欢麦窝的原因——在这里,你永远不是一个人。
他把几个有意向帮忙的人拉进了一个小群,群名很直白。
“搞死《无极》行动组”。
声优小兔发来语音消息,声音清脆悦耳。
“胡哥,我还能模仿电影里那个满神的腔调呢,你要不要听听?你永远都得不到真爱,就算得到也会马上失去!“胡戈差点笑喷。
“绝了!就是这个调调!”
另一个叫“剪辑狂魔”的群成员发来消息。
“我刚把电影里最雷人的片段都截出来了,包括那个你毁了我做一个好人的机会,笑死我了。”
胡戈迅速在群里布置任务。
“我负责剧本和音频,小兔配音,狂魔负责素材,法律系的兄弟把关风险。咱们争取三天出成品!”
夜深了,胡戈的房间里只有电脑屏幕的亮光。
他盯着《无极》的海报,突然灵光一闪。
“既然电影讲的是一个馒头引发的故事,那我们就叫它….”
他在文档顶端打下一行字。
《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
接下来的三天,胡戈几乎没合眼。
他写了改,改了写,剧本反复推翻重来了七八次。
小兔的配音试了一遍又一遍,直到她的嗓子都有些哑了。
剪辑狂魔发来的素材堆满了硬盘,每一个镜头都精确到帧。
第四天凌晨,胡戈顶着两个黑眼圈,在群里发了一条消息。
“兄弟们,我有个大胆的想法——把这部电影重新剪辑成一部法制节目!”
群里瞬间炸锅。
“哈哈哈神他妈法制节目!”
“可以可以,就说是法治在线特别报道!”
“我建议加个旁白,一本正经地解说这个荒诞故事。”
法律系的同学突然发来一条严肃的消息。
“等等,如果用法治在线的包装形式,会不会有侵权风险?我们得虚拟一个节目名称。”
胡戈想了想。
“那就叫法制在线特别报道,把治改成制,再加个虚构的电视台标志。”
第五天晚上,作品终于完成了。
胡戈把最终版本上传到群里,附言。
“《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片长20分钟,请各位大佬过目。”
十分钟的沉默后,群里爆发了。
“我操!胡哥你太牛逼了!”
“笑死我了,特别是把无欢说成是犯罪嫌疑人那段!”
“那个本台记者昆仑采访被害人倾城的桥段绝了!”
法律系的同学发来最后建议。
“整体没问题,就是满神那段可能有点擦边,建议把电吹风造型那句删掉,免得惹麻烦。”
胡戈从善如流,做了最后修改。
深夜两点,他点击了上传按钮,把视频发布到了麦粒视频平台,分类选择“影视解说”。
“好了,睡觉!”
胡戈伸了个懒腰,一头栽倒在床上,瞬间进入梦乡。
他不知道的是,就在他熟睡时,他的视频正在互联网上掀起一场风暴。
第二天上午,麦粒视频的编辑部。
“嘎嘎嘎!”
一阵鸭子般的笑声从办公区角落传来,引得其他编辑纷纷侧目。
“小张,你笑什么呢?”
主编皱眉问道。
被称作小张的年轻编辑擦着笑出来的眼泪,上气不接下气。
“主、主编,您快来看看这个视频…太、太他妈好笑了。”
主编狐疑地走过去,俯身看向屏幕。
视频标题是《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封面是一个被P上红领巾的馒头,背景是《无极》的海报。
五分钟后,整个编辑部都回荡着此起彼伏的笑声。
“这个UP主太有才了!”
“把《无极》剪辑成法制节目,天才啊!”
“特别是那个本台评论员指出,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暴露了封建王朝社会治安管理的漏洞,笑死我了!”
主编擦了擦笑出的眼泪,拍板决定。
“上首页推荐!这种优质原创内容正是我们平台需要的!”
与此同时,《无极》的评分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下跌。
麦窝社区的影评区已经被愤怒的观众占领。
“看完《馒头血案》再来看原片,发现恶搞版比原版合理多了!”
“陈导花了三亿就拍出这么个玩意儿?不如把钱给胡戈拍短片!”
“建议《无极》改名为《一坨引发血案》,更贴切!”
专业影评人也加入了吐槽行列。知名影评人”电影老饕”发表长文。
“《无极》的失败不是技术的失败,而是叙事的彻底崩溃。当一部电影需要观众看恶搞视频才能理解剧情时,主创们应该反思了。”
胡戈一觉睡到下午两点,被手机连续不断的提示音吵醒。
他迷迷糊糊地抓过手机,发现麦窝APP上有999+条未读消息。
“什么情况?”
他点开通知,发现自己的视频《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播放量已经突破百万,评论区被挤爆了。
“胡哥牛逼!”
“这才是《无极》的正确打开方式!”
“UP主小心,陈导可能要请你喝茶了哈哈哈!”
胡戈揉了揉眼睛,确认自己没看错。
他打开麦粒视频,发现自己的作品赫然挂在首页推荐位,播放量还在以每秒几十次的速度增长。
“卧槽….”
胡戈喃喃自语。
“这下玩大了。”
他迅速在“搞死《无极》行动组”群里发消息。
“兄弟们,咱们的视频火了!”
群里立刻沸腾了。
“胡哥!我刚想告诉你,视频上首页了!”
“我朋友的朋友在电影公司工作,说他们高层已经看到这个视频(了了好)了,正在紧急开会!”
“法律系的兄弟,准备好应战了吗?”
法律系的同学淡定回复。
“根据《着作权法》第二十二条,我们属于合理使用范畴。不过….胡哥,你最好做好被关注的准备。”
2001年寒冬,京城电视台的年会筹备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着着。
卢小宝站在走廊尽头,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窗台,玻璃上倒映出他紧锁的眉头。
“小宝,你的节目报上来了吗?”
市演艺人协会的王主任拍了拍他的肩膀。
“后天就是彩排了。”
卢小宝转过身,挤出一个笑。”
王主任,我这不是在琢磨嘛…”
“别琢磨了,唱歌跳舞随便来一个就行。”。
王主任摆摆手。
“咱们协会就你一个年轻人,得活跃气氛。”
等王主任走远,卢小宝的肩膀垮了下来。
他既不会唱歌也不会跳舞,大学学的广播电视编导,进了电视台却成了打杂的。
走廊另一头传来笑声,几个主持人正在排练小品,那自信的模样让卢小宝更加烦躁。
“妈的,拼了!”
他猛地拍了下大腿,转身冲向剪辑室。
深夜的剪辑室里,卢小宝面前的三台显示器同时亮着。
他翻出资料库里的老电影,《智取威虎山》《骆驼祥子》《荆轲刺秦王》.…这些胶片时代的经典作品在数字设备上焕发出新的光彩。
“如果把杨子荣的台词配上今年股市暴跌的新闻….”
卢小宝喃喃自语,手指在键盘上飞舞。
他熬了两个通宵,眼睛布满血丝,嘴角却挂着兴奋的笑。
年会当天,卢小宝抱着笔记本电脑,手心全是汗。
台下坐着电视台的老前辈们,包括几位经典电影的参演者。
当《大史记》的标题出现在投影幕上时,他紧张得差点咬到舌头。
“2001年,那是一个春天...”
熟悉的旋律响起,但画面却是《智取威虎山》的片段,杨子荣正慷慨激昂地说着台词,字幕却变成了。
“股市跌破2000点,股民们依然坚守阵地!”
台下先是一静,随后爆发出哄堂大笑。
卢小宝偷偷瞥向几位老艺术家,只见他们非但没有生气,反而笑得前仰后合,有人甚至抹起了眼泪。
“这小子,把我演祥子的片段剪成房奴吐槽了!”
一位白发老者拍着大腿笑道。
《大史记》以惊人的速度在网上传播。
当时还没有视频网站,人们通过论坛附件和QQ互相传送这个不到10MB的视频文件。
卢小宝一夜成名,但他不知道,自己无意中打开了一扇门。
央视新闻评论部的办公室里,陈蛇叼着烟,盯着电脑屏幕上的《大史记》笑得直咳嗽。
“老白,快来看!”
他招呼着同事。
“这比咱们做的《焦点访谈》有意思多了!”
白炎松凑过来看了几分钟,突然拍案叫绝。
“绝了!用《荆轲刺秦王》讽刺台海关系,这剪辑节奏比咱们的新闻评论还犀利!”
“要不….咱们也整一个?”
崔永元不知何时站在了他们身后,眼中带着狡黠的光芒。
于是,在央视最严肃的新闻评论部里,一个秘密创作小组悄然成立。
他们利用职务之便,调取了大量珍贵影像资料,在深夜的剪辑室里制作出了《粮食》和《分家在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