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放心,我心里有数(1/1)
这场讨论的真正目的不仅仅是关于吕艳的代言,而是通过引发争议。
进一步提升社区的活跃度和影响力,同时也为麦客诚品的品牌塑造增添话题性。
“看来这一步棋走对了,不过还得继续引导,才能达到最终目的。”秦峰自言自语道。
他又开始思考下一步该如何操作,怎样让这场舆论朝着更有利于自己计划的方向发展。
而此时,社区和全网的网友们还在激烈地辩论着,每个人都在为自己的审美标准发声。
这场关于审美、文化自信和品牌选择的大讨论,还在持续发酵,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人。
国庆期间,麦客诚品低调上线了。
这次推出的产品很简单,就四类:短袖T恤、长袖T恤、大短裤和牛仔裤。
虽说北方的天气已经转凉,但长袖T恤和牛仔裤还是有市场需求的。
麦客诚品靠着麦窝庞大的用户基础,一上线,销量还真不错。
每天的销量在300到快1000件之间。
熊晓歌看着这些销售数据,心里却犯嘀咕。
他找到秦峰,问道:“秦峰,麦客诚品上线,你怎么没大力推广啊?
就这么悄无声息的,这可不像你的风格。”
秦峰笑了笑,没正面回答:“晓歌,有些事急不得,慢慢来。”
熊晓歌听了,更觉得奇怪。
他这段时间一直关注着社区,发现关于“眯眯眼”审美的讨论越来越激烈。
他心里突然明白了,“秦峰,你是不是有别的打算?这场‘眯眯眼’的争议。
是不是和麦客诚品有关?你是不是想把某种价值观加到麦客诚品上?”
秦峰还是那副神秘的样子,“晓歌,你很敏锐嘛。不过这事儿难度可不小,走一步看一步吧。”
熊晓歌“秦峰,你这想法太冒险了。
把价值观附加到品牌上,哪有那么容易,弄不好会出大问题的。”
秦峰拍了拍熊晓歌的肩膀,“放心,我心里有数。”
与此同时,木子美在酒吧和《新京报》记者、某杂志副主编,还有一位画家聚在一起。
大家聊起了社区里的审美争议。
木子美对他们说:“你们知道麦窝社区里关于眯眯眼’审美的讨论吧?现在可热闹了。
我觉得这是个机会,要不你们入驻麦窝,凭你们的影响力,肯定能让这场讨论更有看头。”
《新京报》记者点了点头,“我早就关注到这场争议了,正打算写篇相关报道呢。
入驻麦窝,说不定能挖到更多素材。”
杂志副主编也来了兴趣,“那我也可以在杂志上推出个专题,好好探讨一下。”
可那位画家却撇了撇嘴,“这种争议有什么好讨论的,说白了就是‘国民愚昧’,大家都太较真了。”
木子美笑了笑,“不管怎么说,这话题热度高,你们入驻麦窝,肯定能引起不少关注。”
几个人你一言我一语,最后《新京报》记者和杂志副主编都决定入驻麦窝,看看能不能在这场争议里做点文章。
另一边,《北青报》的常务副总编召集了一场会议。
会议主题是讨论于佳佳邀请报社入驻麦窝的提议。
副总编把情况跟大家说了说,“于佳佳邀请咱们报社入驻麦窝,大家怎么看?”
一位编辑马上说:“麦窝就是个商业网站,咱们报纸可是权威媒体,入驻到那上面,不太合适吧。”
另一位编辑附和道:“就是,而且于佳佳在麦窝搞得那么成功,咱们入驻,感觉像是去蹭热度。”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都对入驻麦窝不太乐意。
副总编听了,想了想,说:“大家说的也有道理。那这样,咱们报社就不以官方名义入驻了。
不过可以让两名记者以个人身份入驻,看看效果怎么样。”
大家听了,觉得这个办法还行,就同意了。
一天,社区热门板块突然出现一篇文章,作者是清华大学哲学系的肖教授,标题为《审丑过敏症》。
文章一经发布,瞬间吸引无数目光。
“大家瞧瞧,肖教授发文啦,说是为‘眯眯眼’审美辩护呢。”网友“冲浪达人”在社区留言。
很快,有人点开阅读并评论:“肖教授说丑化和审丑是艺术创作的一部分,咱们对‘眯眯眼’的反感是‘过敏反应’,这说法太新奇了。”
“新奇啥呀,我看就是瞎扯!这不是刻意丑化、误导咱审美嘛。”网友“正义使者”立刻反驳。
一时间,社区里针对肖教授文章的讨论热火朝天,支持与反对的声音激烈交锋。
反对者认为,“眯眯眼”在国际时尚界常被用来丑化东方人,绝非正常审美,肖教授的观点是在混淆视听。
支持者则觉得,艺术本就多元,不应限制对丑的表达。
肖教授的言论像导火索,引发争议的第二阶段。
更多公知和文化名人纷纷加入战局。
湖北大学的李教授在个人社交账号发文:“审美应具多样性与开放性,公众对眯眯眼’的抵制。
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审美观念的落后与狭隘。”
此言论一出,又掀起一轮讨论。“这李教授咋说话呢,我们抵制‘眯眯眼',咋就落后狭隘了?”网友“不服就辩”留言…
“就是,我们有自己的审美标准,咋能被他们说三道四。”网友“坚守审美”附和。
《南方都市报》的编辑赵老师也在报纸专栏发表文章,从媒体视角分析这场争议:
“我们应理性看待审美差异,不能因个别现象否定一种审美风格。”
《新京报》记者小张则深入社区,采访众多网友,撰写报道:“在这场‘眯眯眼’审美争议中。
各方观点激烈碰撞,公众审美观念与所谓‘前卫审美’的冲突愈发明显。”
文艺批评家王老师在一场文化论坛上谈及此事:
“艺术创作需要突破传统审美束缚,‘眯眯眼’作为一种独特表达,不应被轻易否定。”
知名艺术家陈先生在自己工作室接受采访时表示:
“审美不应设限,我们应拥抱多元,包括那些看似怪异的审美。”
这些公知和文化名人凭借专业知识与社会影响力,试图引导舆论走向。
他们的介入让讨论氛围愈发复杂,许多网友面对这些“权威”观点,一时感到困惑,不知如何反驳。
社区的编辑们可兴奋坏了,这些文化名人的加入,为平台带来前所未有的关注度与话题性。
社区运营团队紧急商讨,决定大力邀请更多有争议性的名人入驻。
“咱们赶紧联系韩寒、郭敬明、方舟子他们,这可是提升社区热度的好机会。”社区主编对编辑们说道。。
很快,近百名争议性名人入驻社区。
韩寒发文:“审美这事,本就因人而异,没必要上纲上线。”
郭敬明紧跟其后:“时尚与审美本就不断变化,我们应保持开放心态。”
方舟子也发表观点:“大家对‘眯眯眼’审美反应过度,应从科学角度理性看待。”
他们的观点进一步推动讨论热度,这场关于“眯眯眼”的争议,不仅在社区内引发全民参加,还迅速扩散到全网。
微博、抖音等平台相关话题阅读30量飙升,传统纸媒也纷纷跟进报道。
麦客诚品团队这边,负责人孙隽坐不住了。
看着舆论愈演愈烈,他意识到问题严重性。
“得赶紧想办法,再这样下去,品牌形象可就毁了。”孙隽在团队会议上焦急地说。
“要不联系吕艳,让她出面回应下争议?”团队成员提议。
孙隽点头:“行,我这就联系她团队。”
孙隽拨通吕艳经纪人电话:“您好,我是麦客诚品的孙隽。现在这争议对我们品牌影响太大了,希望吕艳能出面回应下,录个视频,平息下公众不满。”
吕艳经纪人稍作思考后回答:“行,我们配合,也希望能把这事解决好。”
很快,吕艳和团队录制一段视频,发布在麦粒和土豆网。
视频中,吕艳经纪人说道:“我们对这场争议感到惊讶。
吕艳的美貌是有目共睹、无可争议的。中国网友因这事儿争吵,实在不可思议。”
团队成员也纷纷发言:“我们希望大家能理性看待,不要被片面观点误导。”
然而,这段视频并未如预期般平息争议。
网友们依旧各执一词,支持与反对的声音此起彼伏。
“他们这是在逃避问题,根本没正面回应我们的质疑。”网友“真相探寻者”留言。
“就是,还说我们争吵不可思议,明明是他们没理解我们的感受。”
网友“审美扞卫者”附和。
这场由“眯眯眼”引发的审美争议,最终演变成一场全民参加的文化论战。
公知群体的集体登场,不仅加剧争议复杂性,也暴露他们在舆论引导中的强大影响力。
社区内,网友们依旧热烈讨论,有人坚持传统审美,有人倡导多元包容,谁也无法说服谁。
麦客诚品团队则在幕后密切关注,思考下一步应对策略。
这场争议,如同一场风暴,席卷整个网络世界,持续影响着大众的审美观念与文化认知。
而在棕榈泉的豪华别墅里,茵茵满脸怒容,手里紧握着手机,屏幕上正是社区里关于“眯眯眼”争议的内容。
“秦峰,你看看这些,有人就是想强行改变大家的审美观念,这简直就是一种强暴!”茵茵冲着秦峰喊道。
秦峰无奈地叹了口气,解释道:“茵茵,你先别激动。
我只是提供了一个平台,让不同的观点都能表达出来,不是有意引导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