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孙再芝家宴(1/1)

“我看行,这样的确能安排大量的移民,特区政府的就业压力也就下来了。”孙再芝点头道。

戈辉想了一下,又道:“让朝阳工业大学和锦州港务大学,水利工程和土木工程相关专业的老师和学生,全过去。现场教学,现场学习,理论结合实际,没有比这更合适了。我们要培养的是有动手能力的实用型人才,不是只能空谈的理论家。”

“这是个办法,也确实应该这样。”孙再芝向戈辉竖大拇指,然后又面有难色地说道:“那些德国的、英国的、法国的教授,愿意过去吗?条件太艰苦了。”

“银圆能使鬼推磨,你以那些外国人很有钱吗?有钱能去当教授吗?有钱能不远万里来特区吗?”戈辉手心朝上,做了一个掂量东西的动作,说道:“只要银圆给足了,看在银圆的份上,他们会去的。”由于北方特区大量使用银圆,很多人只要伸手掂量几下,基本就能知道多少银圆。根深蒂固的思想,大家普遍不太喜欢纸币,所以几乎没有人用搓手指这个动作指代银圆,戈辉只记得自己搓过手指,结果人家还没Get到他的意思。

“要这么干的话,人反而不够用了。”孙再芝摇头感叹:“反转来的也太快了,我都有点不适应了。”

“没关系,有多少人,干多少人的活儿。”戈辉说道:“特区的钱也不是无限的,要花钱的地方太多,人力、物力,都需要循序渐进的投入。”

“就说到这儿吧!剩下就是我的事儿了。”孙再芝半开玩笑道:“你再指导下去,好像我不会做事一样,特区长官的位子就会如坐针毡了。”说完,自己先笑了。

戈辉也笑了,自己有时候话确实多了点了。要么就完全撒手,简直就是两个极端。

没有人知道,真正的东北大开发,就是从戈辉和孙再芝的这次对话开始的。

北方特区几乎用了一代人的时间,把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包括外三江平原,毕竟伯力已经收回了)、精奇里江平原(就是结雅河平原,海兰泡附近)、兴凯湖周边平原等,所有适合农业开发的平原全部开发了一遍,用沃野千里来形容已经不准确了。

笑过之后,孙再芝扭头看向会客室门口,稍稍提高声音说了一声“大福(朱至信字)”。

不消片刻,两下敲门声后,朱至信推门而入,朝孙再芝叫了一声“先生”,朝戈辉叫了一声“大人”。

“家宴应该准备的差不多了,请两位夫人过去。”孙再芝说道。

“好的”朱至信答应一声,转身出门。

“我们也过去吧!”孙再芝看向戈辉说道:“第一次请你吃饭,内人精心准备了好久。”

“能品尝夫人的手艺,非常荣幸。”戈辉客气道。

孙再芝和戈辉一起下楼,直接步行向五号楼右侧的一座三层长栋别墅楼走去。

路上两人聊着北方的气候,出身南方的孙再芝,适应起来颇为困难。特别是第一年,那种刺骨的寒冷,让他有种可能活不到春天的感觉。

戈辉被孙再芝夸张的想法逗笑了,想不到不苟言笑的孙再芝也有幽默的一面。

两人身后,孙月熏和伊娃有一句没一句地聊着,两个人都在学习汉语,不过,伊娃学习的时间更长。

孙再芝和戈辉终于来到一座三层的欧式建筑前,很长的一栋,只住着孙再芝一家。窗前的花坛里幼苗已经拱翻了泥土,将碧绿的稚嫩勇敢的挺立在阳光下。

雨搭下面,一位四十左右的端庄妇人和一位十几岁的英俊少年,站在门口迎接。

戈辉知道,应该是孙再芝的正妻卢牧真和长子孙柯。

“我来介绍一下”孙再芝指着端庄妇人,给戈辉介绍:“这是内人。”马上又给卢牧真介绍戈辉:“这是戈总督。”

“孙夫人您好!”戈辉向这位伟大的女性轻轻躬身。

“欢迎总督大人。”卢牧真连忙深施一礼。

“这是犬子孙柯。”孙再芝继续介绍。

孙柯立即躬身施礼:“总督大人好!”

“果然一表人才,有乃父之风。”戈辉客气道。

孙再芝又为随后跟上来的伊娃做介绍,伊娃与卢牧真和孙柯分别打招呼。

一番寒暄后,众人才一起进门。

别墅的内部是参照着白宫的标准装修的,不但现在看起来奢华大气,百年之后依然尽显格调。

由于家宴还要再等一会儿,所以大家坐在客厅里闲聊。

看到略显拘谨的孙柯,戈辉问道:“现在哪里上学?”他明知故问,不然总不能互相看着玩吧!

孙柯立即回答:“我在立信学校高中部二年级,下半年高三,明年九月就可以上大学了。”

立信学校,是1906年8月设立的特区官员子女就学的十五年一贯制学校,从幼稚园到高中毕业,不用换学校。取名“立信”,借用《论语》中“民无信不立”之意,培养诚实守信、忠诚正直的学生。

戈辉的孩子到了上幼稚园的年龄,不会就读这里,而是进入禁卫军子弟学校,校长于直仁。

“明年就可以上大学了,真快啊!”戈辉感叹,扭头看向孙再芝:“你要熬出头了,再过几年就能帮到你了。”

“年轻人想法多,这可说不准啊!”孙再芝笑道。

昂?戈辉愣了一下,抬手虚点,说道:“你好像是在光明正大的阴阳我啊!”

“阴阳你?”孙再芝也愣了一下,但很快反应过来,连忙摆手,然后赞道:“你这个词用的很好!”他用手指敲敲脑壳,继续道:“只有思想常新的年轻人,才能想出这个词儿来!像我人到中年,脑子就没有你活泛。”

“孙先生此时正当年,精力最好,阅历足够,加上人格魅力。”戈辉大声评价:“大—展—宏—图—正—当—时。”

孙再芝笑着摆手,被人这样直白的夸赞,他有点不好意思。

戈辉的目光又回到孙柯身上,问道:“你是打算去国外留学?还是留在朝阳上大学?”

“如果还在檀香山,我会留在美国上大学。”孙柯坦言道:“现在回到北方特区,我想留在特区,就读奉天银行学院(原东北银行专科学校,1907年9月1日迁址新奉天后更名)。”

“为什么?朝阳工业大学、锦州港务大学,都是特区最顶级的大学,有很多外国教授,和外国的着名大学也不差太多。”戈辉不解道:“不比奉天银行学院好吗?”

“奉天银行学院有更多的外国教授,教授的都是当下最新的经济金融理论,听说很多课程都是用英文上的,我没有语言障碍。”孙柯说道:“您亲手打造了北方特区,改变了清国的命运,改变了远东的权力格局,您还是奉天银行学院的校长,我想做您的学生。”

戈辉扭头看向孙再芝,说道:“这是你教他的?包括这么直白的拍马屁。”他忘记自己刚才是怎么夸赞孙再芝了。

孙再芝摇头轻笑,没有说话,他想知道儿子接下来怎么应对。

还没等孙柯应对,戈辉先说话了:“不过,我喜欢你这样的耿直性格,好好保持。不要跟那些努力适应环境,随波逐流的人学习。有独立思想,敢于坚持自己想法的人,更可贵。”

“学生不太理解”孙柯想了一下,问道:“随波逐流可能不好,但努力适应环境不对吗?”

孙柯的话,伊娃也认同,也觉得没什么不对,她很想知道戈辉怎么说。

孙再芝的目光也停留在戈辉身上,手指轻轻敲击着柔软的沙发扶手。

“那要看什么环境,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如果你身处污秽之地,难道你还要努力适应污秽,以污秽为食吗?”戈辉知道,自己的举例有些极端,于是又道:“其实,我想说的是,如果你生活在一个黑暗的运行规则里,难道你也要化身黑暗吗?那么,光明由谁来争取?”

孙柯还是少年,这个问题对他有点难了,一时间他也不知该怎么办?

“你不要有心理压力,我没向你要答案。”戈辉说道:“我只是想说,万马齐喑的时候,需要有人勇敢的发声,不能指望天公重抖擞,因为指望不上,北京朝廷就是最好的例子。自己不争取,就永远没有出头之日。北方特区,就是靠自己争取来的,不然也没有今天的大好形势。”这话,也就戈辉能说,他说最有底气。

“学生受教了,多谢大人教诲。”孙柯立即说道,戈辉的一番话,影响了孙柯很多年,并在以后的人生阅历中,不断得到强化。很多年后,已经成为龙国财政长的孙柯,依然会时常想起当年戈辉的这番教诲。

孙再芝露出满意的笑容,儿子应对的非常好,换作北京朝廷,这已经接近君前奏对了。

“你自称‘学生’有点早啦!”戈辉微笑着说道:“不过话说回来,新奉天超级环还在建设,现在还是大工地,你过去肯定要过几年苦日子的,确实需要努力适应这个环境。”

“我有这个准备,母亲很支持我。”孙柯说道。

咯咯咯……女孩银铃般的笑声从走廊另一头传来,两个十三四岁的女孩手拉手走进客厅。

Daddy daddy,两个女孩一起叫孙再芝,然后一起坐在孙再芝身侧。

戈辉的目光落在两个女孩身上,都穿着立信中学初中部的校服。

“去问叔叔好,自己介绍。”孙再芝简单提醒道。

两个女孩立即站起来,来到戈辉面前,一起问了一声“叔叔好!”

“你们好!”戈辉微笑着回应,见两个女孩一般高,于是问道:“你们谁是姐姐,谁是妹妹。”

“我是姐姐孙延”一个女孩主动说道。

“我是妹妹孙晚”另一个女孩说道。

戈辉很随意地把手伸向伊娃,伊娃已经递上了两个细长的礼盒,心有灵犀可见一斑。

戈辉接过礼盒,直接递到两个女孩面前:“送你们的礼物,好好学习,做一个有思想,有文化,明辨是非,个性独立的人。”

孙延和孙晚一起看向孙再芝,看到孙再芝点头后,立即接过戈辉的礼物,一起说“谢谢叔叔。”然后看向包装精致的礼盒。

“想看就看吧!”戈辉随口道。

孙延和孙晚立即打开了礼盒,里面是一支精致的……钢笔?又不像钢笔,没有笔帽,笔尖也不是钢笔尖。更像铅笔,但是铅笔是木制的,这是金属的,虽然不至于压手,但比铅笔重了好多,这是什么东西?是笔吗?

看两人思考的样子,戈辉说道:“这是铅笔,铝合金笔杆,钛合氧化铝笔尖,理论上能用很多年。”

“能用很多年?”孙延惊讶道。

孙晚也瞪圆了眼睛,难以置信,这能用很多年?

戈辉点头,说道:“实验室里做出来的,实验室测试,连续书写1000小时仅磨损约0.01毫米不到。”

孙柯看得一脸羡慕,少年心性,喜欢羡慕直接表现在了脸上。看到戈辉看他,立即羞愧地低头,然后低垂的目光里,突然出现了一个细长的礼盒。

孙柯抬头,看到戈辉伸长手臂,将礼盒递到他面前:“这是给你的,也是铅笔。”

“谢谢总督大人”孙柯高兴地接过礼物,对他来说,重要的不是礼物,重要的是戈辉送的。从此,这支金属铅笔孙柯一直带在身边,平时很少使用,只在独自思考时,才用来记录瞬间闪过脑迹的念头。

“这铅笔真的能用几十年?”孙再芝也震惊得不行不行的:“如果能大规模推广,能节省多少木材啊!”

“推广不了,太贵了,一根铅笔,实验室成本已经超过2000两了。即便是能量产,成本会平摊一些,但依然很贵,又有多少人能用得起呢?”戈辉语重心长地说道:“20文一支的木制铅笔,更划算,谁都买得起。”

孙再芝重重点头,觉得戈辉说的很有道理,这时才反应过来,惊呼道:“2000两?你是说那铅笔成本超过2000两?”

戈辉只“嗯”了一声,说道:“只多不少。”

“那你研发它干什么?这不是纯纯浪费吗?”孙再芝不解道。

“实验室只是在研发钛合金的时候,意外发现一块金属,居然可以在纸上写字,于是进一步研究了一下,就成了现在的铅笔,有用,但用不起。”戈辉解释道。

历史上,钛元素很早就发现了,后来也制备出了钛金属,但是钛合金是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才被研发出来。北方特区提前整出这东西,戈辉都觉得很意外,那个技术员被戈辉测试了几个小时,确认不是穿越者,好失望。

孙再芝看着两个女儿,喜欢得爱不释手的样子,十分为难:“你这2000两的礼物太贵重了。”

“没关系,我现在有五个孩子,很快就变成六个了。”戈辉一本正经地开玩笑:“到时候你一人送一个,不就行了嘛!”

啧,孙再芝无语,没有这样的,六个娃,一人2000两,要命了。当然,他也知道,戈辉是在开玩笑。

“可以入席了”卢牧真过来提醒道。

“这边请”孙再芝起身,前边带路。

今天由于只请了戈辉夫妇,所以没有选择更大的餐厅,小一点气氛会更好。

因为是家宴,所以随意地坐在了长条餐桌的两侧。

“内人做的广东菜,也不知道你是否习惯。”孙再芝客气道。

“很荣幸能尝到孙夫人的手艺。”戈辉说道。

“特区的煤气是真方便啊!还特别干净。”卢牧真赞道。

“好用,但也危险,一定要注意安全,切记,切记。”戈辉认真的提醒道。

“家用燃气公司的人在厨房里贴了大号字的操作规则、注意事项,以及紧急处理办法。”卢牧真说道:“要求我们每天看一遍,再开始使用。”

戈辉笑了,真的很欣慰,刘城和他大哥办事确实让人放心。

去年12月焦化厂集群全部投入使用,这里面产生的焦炉煤气,需要很高的技术才能安全收集分离。从德国引进了相关技术,包括气体的储存和运输时,用到的钢制压力容器制造技术。这些收集的气体,主要用于工业生产。二次加工之后,还会应用到家庭炊事方面。

欧美地区还没有把煤气大规模应用到家庭炊事方面,特区引进技术之后,进行了方向明确的二次研发,主要是压力容器小型化,分15公斤和5公斤两种。按照某人的指示,直接生成后世龙国煤气罐的样子。

解决了运输和储存的问题之后,家用燃气公司正式成立,这块赚钱的业务,交给了刘城的亲哥哥刘劲。因为煤气是有剧毒的,所以正确的操作和使用非常重要,手把手的教每一个客户,教会了还不行,最初的一个月,每隔三天要上门检查,操作规则、注意事项,以及紧急处理办法都必须张贴在厨房里。

戈辉提醒过刘城和刘劲:“人命关天,不能有一丝马虎,弄不好,真的会炸,真的会死人。”

刘城的大哥,和刘城一样靠谱,严格遵照戈辉的要求操作。所以今天听到卢牧真说的话,戈辉非常欣慰。

“煤气的普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夫人只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一群人。”戈辉说道:“夫人很优秀,敢于接受新东西。”

听了戈辉的话,孙再芝愣愣地看向戈辉,说道:“我可不可以理解成你是在……”

“阴—阳—我”孙月熏用并不标准的发音,替孙再芝说出了那三个字,之前聊天时的话,她听懂了,也会用了。

“无心之言,吃孙夫人做的菜,怎么还好意思阴阳孙先生呢!”戈辉立即否认:“是先生想多了。”

卢牧真用公筷给伊娃夹菜,亲切地说道:“尝尝我的手艺,广东菜很讲究食材本来的味道,很鲜的。”

伊娃说完“谢谢”,立即尝了一口,惊叹道:“非常好吃,和3号楼的山东厨师做的一样好吃。”伊娃扭头看向坐在身旁的戈辉,继续道:“我经常在反思,越想越后悔。”

嗯?后悔,嫁给戈辉还会后悔吗?伊娃的话,引起了餐桌上所有人的注意,包括戈辉自己,也好奇得不行不行的。

伊娃自己先笑了,然后迅速收敛笑容,一本正经地说道:“后悔认识他太晚啦!让我在美食荒漠的德国多生活了好多年。”

额?大家先是一愣,马上笑了起来,一本正经的说着玩笑话,还是很有杀伤力的。

这样欢乐的气氛,贯穿了家宴的整个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