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0章 伦敦峰会(1/1)

劳合-乔治愤愤道:“一群野蛮人。”

“先生们,淡定。”亨利-阿斯奎斯说道:“戈辉他们远离世界权力中心太久了,需要给他们学规矩的时间。我们和戈辉的问题,已经基本解决了,现在是合作的问题,而不是制造麻烦,更不是敌对。”

“我支持阿斯奎斯,我们现在是要和戈辉合作,分化戈辉与德国人的关系。”亨利-坎贝儿说道:“所以,我们讨论,是要围绕这个前提讨论,不要背离这个前提。”

“你说戈辉看上了哈兰德和沃尔夫公司正在设计的一艘新船?”陆军总参谋长基耶伦-阿查拉说道:“他是怎么知道的?说明他正在大量收集英国情报,连正在设计中的民船都不放过。”

“大家对戈辉盯上了一艘正在设计中的民船,这件事怎么看?”亨利-坎贝儿说道。

“给他,不过是一个设计图而已,我们连军舰都给了,更何况还是民船。”亨利-阿斯奎斯说道:“既然要和戈辉合作,就得拿出诚意来,比如合作研发飞机。”

阿斯奎斯(未来的首相)的话,再次让几人陷入了沉思,难道真要和戈辉分享飞机制造技术?

禁卫军在陆地上已经很强了,决不能让禁卫军再飞到天上去。禁卫军肯定不会安心于远东一隅,未来肯定有更多的想法,比如戈辉想插足中东,就是例证之一。

今天的小会没能谈出结果,不能一个人拍板的会议就是这样,如果你愿意,能无限扯皮下去,还能顺便磨洋工,或许还解决了某些人无事可做的问题。

4月14日,亨利-坎贝儿和亨利-阿斯奎斯一起来到戈辉的古堡,再次沟通合作一事。

戈辉提议合作研发船泊动力技术,包括过时的往复式四缸二联式倒缸蒸汽机、低速柴油机、蒸汽轮机。(千万不要觉得蒸汽机不好)

“这些都是我们现成的技术,06年10月的协议中已经转让给你们了。”阿斯奎斯说道。

“光有图纸还不够,我们想学设计技术,制造技术。”戈辉说道:“当然,我也可以找德国人合作。”戈辉也不想和英国人闹僵,多个朋友多条路,哪怕是坏心眼儿的朋友。

今天的沟通依然没有谈出结果,英国人不是不想答应,只是想拖一拖。和戈辉合作,是因为英国不想继续和戈辉搞对抗,毕竟在南部非洲,在东南亚,禁卫军更有优势。即使成不了朋友,也不能成对敌人。

4月15日,伦敦峰会正式开始。

参加上次峰会的17国,都参加了这次峰会。

欧洲的18个国家都参加了这次峰会。

西面是西班牙和葡萄牙,北面是挪威、瑞典、丹麦,西北只有一个英国,东面只有一个沙俄。中间和西面有法国、荷兰、比利时、奥匈帝国、德国这几个国家。南面的国家有意大利、阿尔巴尼亚、塞尔维亚、希腊、罗马尼亚、保加利亚。

非洲的埃及、阿比西尼亚帝国、利比里亚,也参加了这次峰会。

埃及名义上独立,其实是英国的保护国,国防、外交、民族问题等,都需要英国指导,因为有苏伊士运河,所以埃及是有话语权的,这次被英国拉过来站队。

利比里亚名义上独立,其政权已经被美国裔非洲人把控,国内经济财政严重依赖欧美列强。和1906年前的清国差不多,属于半殖民地国家。这次被美国拉过来站队。

阿比西尼亚帝国(埃塞俄比亚帝国1941年前的名称),必须说这是个牛逼国家,是非洲真正的独立国家。人民伟大,国家才能真正独立。

孟尼利克二世在继承皇位之前,就不断进口武器,逐渐壮大了自己的力量。他清楚地认识到西方列强对阿比西尼亚的贪欲,深知只有充分利用列强之间的矛盾,乘隙自强,才能抵御外侵,免于亡国。他巧妙地利用了列强的矛盾,在友好的外国使节的帮助下,从意大利获得了大量先进武器装备,以巩固自己的统治,并积极向外扩展。

孟尼利克二世继承皇位后,继续利用意大利的力量来加强自己的实力。他扩充了军队,平定了各地封建诸侯的叛乱。从而结束了阿比西尼亚长期以来混乱和分裂割据局面,建立起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

这次是孟尼利克二世主动要求过来参会,在反击意大利入侵的战争中,孟尼利克二世看到了自身的不足,要向更强大的国家学习,不然以后还会被入侵。通过几年的了解,亚洲地区的清国北方特区,引起了他的注意,他想借这次峰会,与戈辉接触。

亚洲的清国北方特区、倭国、暹罗、波斯、阿富汗、奥斯曼,6个国家,参加了这次峰会。

以戈辉为代表的北方特区就不说了,只用了几年时间,就强势挤进世界权力中心的亚洲新贵,未来的亚洲洲长,东亚大陆话事人。

倭国作为亚洲唯一的列强,虽然败给了北方特区,但强大的海军实力,在亚洲实力首屈一指,其它国家只能望其项背。

西园寺公望这次是带着使命来的,他想和俄国缓解关系,毕竟两国都是北方特区的敌人,敌人的敌人原则上是可以做朋友的,不能老拿着日俄战争说事。应该向前看,老是回头看,影响前进的速度。

眼看着北方特区蒸蒸日上,实力越来越强,而倭国却正在跌入债务深渊(美国是倭国的最大债权人)。倭国的焦虑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未来,倭国与北方特区肯定会再有一战。但是照目前的情况看,倭国可能正在失去与北方特区对战的资格。

暹罗,在亚洲也算是相当牛逼的国家,在列强横行的时代,还能保持国家独立,实属难得。拉玛五世国王勇于改革,废除奴隶制,改进公共福利和行政制度,缓解内部矛盾。

拉玛五世这次也是主动申请参加的,他觉得有必要融入世界,他也一直注视着清国的变化,注视着北方特区,他也想借峰会的机会,接触戈辉。因为他看到了世界的变化,看到了危险,以后的暹罗,可能无法独善其身。

波斯也是一个名义上独立,实则半殖民地半独立国家,北部被沙俄控制,南部被英国控制,只有中间的缓冲地带属于波斯人自己。这次也是被英国拉过来站队的。过去的一年中,英国人在波斯的马斯喀特苏莱曼地区,打出了波斯的第一口油井。这让英国人下定决心,一定要按死波斯的莫扎法尔-丁-沙阿王朝。

事实上,莫扎法尔-丁-沙阿已经走到了王朝末日,他于一九零六年八月,发布皇家公告,建立君主立宪,建立了一个国家议会(Majles)和一部成文宪法。这是对几个世纪以来世袭君主制的一个里程碑式的背离,标志着波斯新兴公民社会的深刻政治觉醒。

阿富汗是一个内陆国家,从波斯独立出来之后,被英国多次入侵,最后成为英国的保护国,还能维持王朝的统治实属难得。巴拉克宰王朝的哈比布拉汗,是一位关键时刻敢打敢拼,十分有远见的国王。他推行现代化改革,建立军事学院、哈比比亚学院等教育机构,引进西方技术,同时镇压青年阿富汗派改革运动。

哈比布拉汗一直注视着禁卫军在外西北的军事行动,一直在分析阿富汗能不能抵抗禁卫军,每一次分析的结论都是不能。这次主动申请参会,目的只有一个,接触戈辉,看看有没有合作的机会。

另外,没有邀请布单、西巾、泥伯耳、纹赖、撒蒂阿腊波、阿满等六个名义上的独立国家。

布单、西巾、泥伯耳、纹赖,面积太小,在国际上基本没有话语权,同时他们都是英国的保护国,英国没邀请他们参会。

其中,撒蒂阿腊波和阿满比较特殊,这两个国家是本次峰会,菜单上的国家,是要被重新划分的,无权参会。

所以,这次参加伦敦峰会的国家一共28个,分别是欧洲18个,非洲3个,亚洲6个,美洲只有美国1个国家。

英国真的用了心,这28个国家或地区(北方特区)基本能代表全世界了。

可能有些没参会的国家反对,但反对无效。活该你活在这个丛林法则大盛的时代。

这次峰会,同样举行了盛大的记者见面会,特区日报、特区商报都派记者来伦敦。像大炮筒一样的单镜头反射相机,引起了很多外国记者的注意。见微知着,从相机上就看到了,清国北方特区的实力和发展趋势。

二十八人合影时,需要站成四排,四层台阶,每层七人,能站在第几排,是站在中间,还是两边,代表你在世界牌桌上的位置。

谁该站在第一排?并不是没有争议,因为戈辉,禁卫军战力强不假,但北方特区不是国家,只是清国的地方武装。

“我要站在第一排”戈辉声音不大,但却不容质疑:“谁赞成?谁反对?”

意大利国王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39岁)本想站出来反对,但是在开口前的一刹那,他放弃了,站在第二排也可以。

倭国首相西园寺公望站出来反对,他的理由很简单:“北方特区不是国家,只是清国的地方武装,让其代表清国参会已经是过分拔高了,所以不能让戈辉站在第一排。”发音走样的英语,引起了很多人的不适。

“你如果再这么不懂事,我就替朝廷把朝鲜收回了。”戈辉慢悠悠地说道:“别给脸不要脸。”

戈辉的英语非常标准,土生土长的伦敦人,也不过如此。所以戈辉的话,懂英语的都听懂了,听不懂的也有翻译帮他听懂。所有人重新认识了这个强势崛起的权力新贵,真—嚣—张。

阿比西尼亚帝国帝国的孟尼利克二世(64岁)注视着戈辉,年轻,敢说,嚣张,这样的人,能一直坐在塔尖上吗?额……不能仅凭一面就妄下定论,必须接触一下,当面聊过之后再说。

暹罗的拉玛五世(55岁)淡淡一笑,他也在观察戈辉,从目前的表现看,完全是年轻人的正常表现。需要继续观察,需要面对面的交流,才能一见端倪。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阿富汗的哈比布拉汗(36岁)一直在用挑剔的目光观察着戈辉,他不认为戈辉的嚣张表现有任何不妥之处。在眼前的情况下,在实力相当时,只有先声夺人,才能拿到更多的好处。

“你……”西园寺公望气得憋红了脸,五十九岁的身体在颤抖,沉喝道:“你,太嚣张了。”

“你还要反对吗?”戈辉平静地问道,脸上满是弄之色。

西园寺公望扭头他视,没再开口,因为他相信,禁卫军完全有实力收回朝鲜。

倭国首相之后,没人再提反对,戈辉就这样在了第一排,但是站在了最边上,符合他当前的实力。

如果说,朝阳峰会上戈辉站在C位,是因为戈辉是主办方,是因为老丈人威廉二世给他站台,那么现在的伦敦峰会上,戈辉站在第一排最左边的位置,就是禁卫军和北方特区为他争来的。

清国人真的站在了世界舞台的中央,这次是靠自己的硬实力。

当几百名记者将28人定格在镜头里的时候,也代表着这个世界从今天开始不一样了。

合影之后,正式进入会议环节。

英国首相亨利-坎贝儿作为峰会的主办方,也为了减轻了会务压力,他也提出确定会议语言:“把英语、法语、德语、俄语、汉语等五国语言,作为会议语言。这五种语言,在全世界也非常具有代表性,既兼顾了绝大多数,又极大减轻了会务压力。”

没有人反对,也不会有人反对,因为反对无效。

确定完会议语言,会议正式开始。

英国首相亨利-坎贝儿主会议,第一个议题就是成立国际协调联盟。

这本来就是英法美德俄+清国北方特区共推的,实际上参加了朝阳峰会的都会支持,28国,17国支持,剩下的11国也不会反对,因为反对无效。

没人反对,不等于可以顺利签署联盟条约,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利益诉求,还有很多历史遗留问题,所以第一天的会议,相当精彩。

俄皇尼古拉二世提出:“条约中必须体现对各国既成事实领土的尊重,对破坏条约的行为应该共同抵制。清国北方特区必须退出沙俄领土,停止侵略行为。”

尼古拉二世的提议,得到与会多国的支持,特别是话语权不多的国家,以及部分土地还被外军霸占的国家都纷纷表示支持。

阿比西尼亚帝国帝国的孟尼利克二世也站出来支持,因为意大利王国依然对阿比西尼亚帝国念念不忘。就在去年,还派两万殖民军试探,因为阿比西尼亚帝国帝国军寸步不让,占不到便宜,才放弃入侵。

真是讽刺啊!孟尼利克二世作为一个虔诚的东正教徒,曾一度把意大利王国看成是上帝派来的仁慈朋友。结果意大利想殖民他呕心沥血建立的帝国,在这种赤裸裸的强盗行径面前,孟尼利克二世愤怒又无奈。

意大利王国、希腊王国(乔治一世,63岁)、奥斯曼帝国(穆拉德五世亲王,64岁),三国都有领土纠纷。

意大利王国与希腊王国是岛屿争端,两国已经小规模的乒乒乓乓打了很久了。

意大利国王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三世立即陈述了与希腊王国的岛屿争端问题,那些岛屿主权模糊不清已经超过百年以上了,如果希腊愿意平分,他没有意见。

希腊国王乔治一世坚决反对,那些岛屿距离希腊海岸很近,本来就属于希腊,不存在主权模糊的问题。乔治一世不知道,这只是开始,希意之间的岛屿问题,后面还会增加。

希腊王国与奥斯曼的纠纷是希奥战争时,希腊兵败,割土地给奥斯曼,但是为了这块领土,在随后的几年,因为割地的问题,争端一直未停。

乔治一世的儿子康斯坦丁王储是1879年希奥战争的直接责任人,他败了,他的指挥并无不当,只是运气不佳罢了,他一直在准备着卷土重来。乔治一世今天就是在为儿子找借口,今天把希奥问题摆在明面上,以后再打起来,如果第三方干涉,也得犹豫再三。

奥斯曼帝国的穆拉德五世亲王认为,希奥战争中,希腊败了,割地赔款天经地义,你不服可以打回来,我奥斯曼帝国接招便是,我国能打败你一次,就能打败你两次三次四次。

自从奥斯曼与禁卫军合作以来,奥斯曼新军在禁卫军教官的整训之下,加上从禁卫军那里购买的军事装备,新军的战斗力直线上升,纪律性和服从性远在旧军之上。他相信,只要再给奥斯曼帝国三年的时间,三年后,他就能让外国军队从奥斯曼的国土上滚出去。

阿富汗国王哈比布拉汗也不过好,英国一直想换掉他,换一个更听话的人上来。哈比布拉汗但凡在军事上少花点钱,少几个支持者都有可能被英国人得手,更别说正北方还有沙俄占领了彭迪绿洲。

利比里亚也被英国强占了百分之四十的领土,英国肯定不会还的,因为利比里亚有丰富的铁矿资源,英国需要不花钱的铁矿。

俄皇尼古拉二世看到这么多人支持自己,相当得意,还给戈辉飘了一个眼神。但是他很快就发现,自己想多了,一石激起千层浪,声援他的人很多,但听着听着,就变味儿了,人家说的都是自己的事情,和自己没有一卢布的关系。

还有表面支持,实际是反对的,比如波斯。

波斯必须支持,因为沙俄人就占着波斯的北部领土呢!

波斯王莫扎法尔-丁-沙阿直接质问尼古拉二世:“你还占着我国领土呢!你忘了你也是侵略者了吧!你强取清国土地,现在人家北方特区只是拿回自己的土地,你还有脸说人家侵略?”

尼古拉二世没想到,波斯王沙阿居然在这个时候发难,关键还是借自己提出的议题,搬石头砸自己脚了。尼古拉二世心中暗下决定,等峰会结束,他要派兵占完波斯的土地,因为英国人在波斯发现石油了。英国人能挖出石油,沙俄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