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再去德国(1/1)
很快,戈辉见到了,后世他在博物馆里见过的的步话机,几乎一模一样,外壳材质是赛璐珞(早期的塑料)。
戈辉问明白了使用方法之后,立即让兰方舟去远一点的地方,他要亲自测试通话效果。
戈辉很快听到了兰方舟的声音,两人沟通了三分钟,非常清晰,而且没有严重的杂音。
戈辉对目前这个程度的步话机非常满意,但也不认为这样就可以了。
戈辉告诉李隆基和德国西门子的工程师,还需要在此基础上,继续研发,需要更远的距离,更好的音质。
李隆基和西门子的工程师都表示会继续研发,他们都认为步话机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既然步话机有了,再卯卯劲,在自己指明方向的情况下,用个十年八年的时间,搞一个初级堪用的雷达出来是不是也行呢?
谈完了步话机的事情,戈辉要求下午开一个只有核心研发人员才能参加的秘密会议,让他们回去准备。
戈辉让兰方舟联系了农场兵工厂,让陈妮儿带着研发飞机的核心研发人员,包括德方的,来朝阳无线电厂开会。
戈辉亲自给朝阳陆军讲武堂的学术副校长施利芬伯爵打电话,请他来朝阳无线电厂开会。亲自给刘文涛打电话,让他来朝阳无线电厂开会。还让宁远和季明威过来听会。
下午2时,朝阳无线电厂大会议室,座无虚席,少部分人自带椅子,坐在过道上。
“我说一个假设”戈辉扫视全场后,直接开讲:“有这样一种东西,能够监视天空,当敌对国的飞机还没有飞临我国上空的时候,我们就能提前看到他们来了,我们就可以提前布置,占据有利位置,然后偷袭他们。”
假设到此为止,戈辉提问:“如果敌对国有这样的东西,而我们没有,是不是很恐怖?”
宁远临时客串翻译,他现在的德语说的越来越好了,虽然没有达到接近母语的程度,但是距离不远了。
听完翻译的德国人,都点头了,特别是施利芬伯爵,表情凝重,因为他相信这样的情况会发生,没有理由,他就是相信。
当然恐怖了,首先,未知本来就恐怖,其次,在战争中单方面透明,没有比这更恐怖的事情了。
“好了,不绕弯子了。”戈辉直接公布答案:“这种东西,现在还不存在,但我相信,在未来会出现,因为有这方面的需要,特别是在战争中。我不知道叫什么名字合适,我称之为雷达。它能够通过发射到天空的电磁波,再接收反射的电磁波,发现飞行在天空的金属物体,也就是飞机。提前锁定位置,并跟踪位置。”
得到戈辉眼神提示后,宁远开始翻译,关于“雷达”这个词,他直接音译——雷达。
(雷达,这个词,翻译的相当牛逼,关键是太贴切了,而且和英文发音完全相同。)
等宁远翻译完,戈辉继续说道:“那么,有人要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不等别人捧哏,戈辉自己给答案:“那就是多想,比别人多想一些,清国是弱国,现如今好不容易从菜单上爬下来,不想再变回菜单上的食物,就要比别人多思考,思考怎么发展,思考怎么才能更强大,因为发展才是硬道理。”说完,递给宁远一个眼神。
宁远开始翻译,他翻译得相当完美。
在坐的一众德国人,差不多都皱起了眉头,你说的雷达,的确很恐怖,但是你告诉我,是你多思考想到的,我不信,坚决不能信,这太扯了。
宁远一边翻译,一边在心中否定。老大自从那年被雷劈过之后,脑子就和别人不一样了,有时候神神叨叨的,就比如此时此刻。
“看出来了,很多人不信,但你们要相信……”戈辉敲敲脑壳,说道:“人的大脑很神奇,神奇到你不服不行。比如1842年,奥地利物理学家多普勒发现了多普勒效应,为什么他能发现,在坐的你们发现不了?再比如1864年,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James Clerk Maxwell)推导出可计算电磁波特性的公式。为什么是他,而不是在坐的你们。还比如1888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成功利用仪器产生无线电波。为什么是他,而不是在坐的你们。”扭头看了一眼宁远。
宁远立即开始翻译,戈辉的一连串提问,也让在座的所有人陷入沉思之中。
“所以,不要想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多想一想,怎么实现我说的雷达。”戈辉直指核心:“简单来说,雷达就是一个发射和接收装置,我只要发射电磁波,再被飞机之类的金属反射回来,再接收到,那我们在战争中,不就像开了透视眼一样,所向披靡了吗?”
戈辉大声总结:“原理就是这么简单,框架我给你们搭好了,填充是你们的事情,我给你们十年时间,搞定它,我们要掌握天空。”
宁远立即开始翻译,一边翻译一边感慨,老大就是老大,只负责下任务,画大饼,后面的耕地、播种、施肥、浇水、除草,等待秋天,收割、晾晒、脱粒、研磨成面,怎么样做饼,他一概不管。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你们要明白,世界上第一种可以主动放大信号的电子元件——真空三极管,已经在1906年被发明出来了。”戈辉继续说道:“你们可以尝试研究一下短波信号的反射。有人已经展开对真空阴极射线管的研究了(1897年汤姆逊),还有人研究电离层反射无线电短波的现象。很多人走在了我们的前面。”
宁远立即开始翻译,连他自己都有了一种紧迫感,如果再不研安,我们就真的被落下了。
不光宁远有这样的感觉,在座的很多人都听懂了,的确,按照戈辉说的,别人已经开始了各种尝试,而我们刚刚开始讨论要不要做。
“让我们回到最开始的假设”戈辉大声问道:“如果敌对国有雷达,而我们没有,是不是很恐怖?”
宁远翻译的时候,连戈辉的语气都一样的表达出来。
特别是在座的德国人,他们如坐针毡,真的吓坏了,这样的假设太恐怖了。
“今天的会议到此为止,我不是专家,能说的就这么多,接下来还是要靠你们。”戈辉结束了会议。
施利芬主动找到戈辉,表情凝重地说道:“辉,谢谢你提醒我们,让德国没有落下,我知道,现在开始还不晚。”他用力地握住戈辉的手,说道:“你是德国最重要的朋友。”
“我娶了伊娃公主,我们不是外人。”戈辉笑道。
施利芬突然想起了什么,于是说道:“来接你的巡洋舰编队,已经进入清国南海了,你这边要提前准备一下了。”
“已经准备好了,随时可以出发。”戈辉说道。
时间过的真快,转眼间伦敦峰会的时间要到了,为了在中东找块落脚地,戈辉必须走一趟伦敦,也关系到北方特区加入国际协调联盟的问题。
接下来的几天,在官营农场内,成立了雷达研究所,将三栋新楼作为雷达研究所的临时研发基地。正式的研发基地,需要重新建设,也是在官营农场里,只不过远离农场兵工厂。
戈辉私下里找到李文钦,给她说了磁控管的原理,还当面手画了简单的设计图,讲了什么是热电子发射,电子加速移动,电流就会变大,电流变大磁场就会发生变化,变化的磁场+电场就会产生电磁波,还简单讲了谐振的原理。戈辉没有具体讲,他也讲不出来,他掉书袋的本领也就这个程度。
戈辉的目的很简单,雷达的核心元器件,必须由禁卫军独立研发出来,而且还不能立即拿出来,需要在雷达有雏形之后。
戈辉告诉她,生完娃再研究这个,不急,因为电磁波对肚子里的孩子不好。
李文钦本打算不听戈辉的,偷偷研究,一听电磁波对孩子不好,立即息了心思。
德国的巡洋舰编队到达锦州港区后,戈辉没有立即出发,而是筛选了500名有潜力的技术员,带去德国学习,为期三年。还有100名理工科的大一学生,带他们去德国留学。北方特区和德国早有协议,可以互派留学生,虽然一次性派的有点多,但是威廉二世和标洛首相应该不会驳他的面子。
3月1日,戈辉带着500名技术员和100名理工科大一留学生,还有三名德国西门子的工程师,他们带着步话机的全部资料和多部样机,登上德国巡洋舰。
二十四天后,德国巡洋舰编队在汉堡码头靠泊。
500名技术员被专人接走,100名留学生也有专人接待,3名西门子的工程师,直接上了西门子公司的车。
这是戈辉第二次来到德国。
威廉亨利亲王握住戈辉的手,一脸歉意地说道:“非常抱歉没有去参加你和伊娃的婚礼,听说特别精彩,非常有新意。”
“补一份厚礼就行了,我不嫌多。”戈辉半开玩笑地说道,真的是在半开玩笑,有一半确实是真的。
额?呵呵……威廉亨利亲王笑呵呵应下了:“补上,必须补,就是你不说,我也得补,不然以后怎么见伊娃啊!”
“我这次带来100名大一学生,帮我安排他们进最好的技术院校留学。”戈辉直接提条件。
“安排”威廉亨利直接答应,实在不行,他还可以找标洛首相和威廉二世。
戈辉当晚就见到了威廉二世和标洛首相,500名来学习的技术员,在三天后被分散到多家工厂。100名留学生也在接下来的七天时间内,也被分散在了柏林工业大学和亚琛工业大学等23所技术院校里。戈辉对这个安排非常满意。
戈辉第二天就去了巴伐利亚的加尔米施-帕滕基兴,德军和禁卫军联合特种训练基地。那里有300名禁卫军特种兵,训练一年多了,他正好来看看。
戈辉先见到了联合训练的总教官,德军总参二处的鲁登道夫上校,他现在是实授上校了,不是临时升衔。看来德军总参谋部非常认可鲁登道夫的成绩。
还见到了联合训练的总顾问顾易,他常驻加尔米施-帕滕基兴基地。
最高兴的还是和戈辉一起来的金婷,大眼睛眨呀眨地向顾易猛看,但是顾易却不敢看金婷,因为总司令在和他说话。
宋元今天也跟着戈辉一起来到这里,他作为特区驻柏林办事处副主任兼军方联络官,是联合训练的副总教官,每月只来这里三到五次,负责处理禁卫军学员的一些问题。
戈辉先向鲁登道夫要了训练成绩,不光是禁卫军学员的,还包括德国和奥匈帝国的。
比较之后发现,300名禁卫军学员,居然成绩不错。多次考核之后,居然没有一个不及格的。虽然不及格也不会被取消资格,但是如果不及格,在以硬实力为尊的训练营里,这会很没面子。
“这帮禁卫军的小伙子们吃了什么?成绩这么好。”戈辉看着鲁登道夫问道:“你是不是对他们特殊照顾了?”
“我是德国军人,你所说的特殊照顾一事,从来不做。”鲁登道夫说道:“我是总教官,因为这个事情被人背后说三道四,我吃饭睡觉都不会香甜。”
“我来解释一下”顾易插话道:“在这联合训练营里,每名学员的名次都是靠血汗拼来的,谁行谁不行,一千多双眼睛看着呢,做不了假,也没人敢做假。”
戈辉也不是不信,只是很惊讶,没想到这些禁卫军学员,居然如此优秀。
顾易继续解释道:“咱们这300名学员,都是从全体禁卫军中挑出来的好苗子,他们的使命感和荣誉感,超过了他们的生命,宁可练死、累死,也决不能丢禁卫军的脸,让司令让总长(宁远)蒙羞。”
“很好”戈辉重重地点头:“有哪些学员是特别优秀的?”
顾易上前,指着上一次考核的成绩单,指一个成绩并不高的学员——陈希,说道:“我认为他是最优秀的。”
戈辉可不是捧哏的,他不会问为什么,给一个眼神,让顾易自己理解。
顾易继续说道:“他成绩中下,是因为他在保存体力。不光是他,在他的影响下,这300名学员,至少有一半以上在刻意保存体力,他现在已经是300人的学员代表,团队训练中,他的战术会被优先使用。而且,他本人也非常有组织能力,当然,我也愿意让他组织,难得一个冒尖的大队长苗子。”
“他的资料”戈辉说道:“其他人呢?就他一个吗?”
额……顾易想了一下,他指着成绩单上的名字,继续说道:“还有毕文武、毛永华、覃飞、邓晗、张靖山、朱颐、肖谦、熊象、陈炜、邹京、黄芪。”顾易在成绩单上点了十个人。
“还有这十人的资料”戈辉说道:“刚好十人吗?”
“还有不少,但这十人最优秀。”顾易说道。
并没有多长时间,包括陈希在内的十一人的资料已经放到了戈辉面前。
每个人的资料里都有一张三寸照片,一张张英气的脸。
戈辉手里捏着陈希的照片,英气中带着正气。戈辉喜欢带正气的兵,一身正气的虽然不保证全是好人,但十之八九不会错。戈辉经常提醒自己,百分之一百的事情,不要争取,有可能争到了,也是假的。
十一人的资料都看了一遍,都很不错,都有正气压身,属于戈辉喜欢的类型。其实挑兵的时候,挑兵的人就专门挑形象好训练成高的兵。
“把这十一人都叫来见我。”戈辉说道。
不到十分钟,陈希、毕文武、毛永华、覃飞、邓晗、张靖山、朱颐、肖谦、熊象、陈炜、邹京、黄芪等十一人,在戈辉面前站成一排。
互相敬礼之后,戈辉说道:“你们的成绩我看了,非常优秀,我脸上也有光啊!”
“不辱使命,不负忠诚!”十一人一起回应道。
“希望三年训练期满的时候,你们能更加优秀。”戈辉说道。
“不辱使命,不负忠诚!”十一人再次一起回应道。
“口号喊的不错,希望你们的成绩也像口号一样。”戈辉说道,然后扭头问鲁登道夫:“下一次考核是什么时候?”
“就这几天。”鲁登道夫说道。
“那就明天开始吧!我正好看看联合训练的表现。”戈辉说道。
“没问题,立即安排。”鲁登道夫直接答应了。
第二天,考核正式开始,但在考核之前,戈辉先检阅了三国特种兵学员。
戈辉大声告诉三国特种兵学员:“考场上是仇人,考场下是兄弟,我要看真本事。”
于是,所有人看到了联合训练以来最拼命的一次考核,所有的训练项目,所有的特种兵学员,都拼命拿成绩,五天的考核,精彩纷呈。特别是格斗考核,自幼习武的陈希、熊象、黄芪三人,让大块头的欧洲兵认识了东方武术的神奇之处。
以前三人只是象征性的出手,及格就好,这次考核,由于戈辉观战,三人全力表现,在一千多人中脱颖而出。
此次考核,300名禁卫军成绩普遍提升许多,这还是在半数以上保存实力的前提之下。
戈辉一直呆在联合训练基地,用心观察禁卫军学员的训练情况,特别是那十一人。直到威廉二世让他回柏林,准备去英国参加伦敦峰会。
4月10日,戈辉回到柏林。
威廉二世和标洛首相,找戈辉沟通了伦敦峰会上的合作事宜,事关中东石油,双方有必要统一口径,对双方共同关注的问题,交流了意见。
谈到北方特区与德国军事结盟一事,戈辉认为利大于弊。他解释到:“北方特区在远东,德国在中欧,中间隔着很多国家,包括体型巨大的沙俄,就是真有大战,禁卫军能帮德国的十分有限,禁卫军连海军都没有,在军事上根本无法直接帮助德国。”
威廉二世和标洛凝眉沉思,不得不承认,戈辉说的是事实。
戈辉继续解释:“如果北方特区与德国结盟,禁卫军很可能在远东被英法美集中针对,禁卫军不怕被针对,但也不想被这样无意义的针对。由于朝锦铁路的通车,现在特区的产能每个月都在提高,整个清国,整个东南亚,包括日本,甚至南亚次大陆的印度,都是我们的目标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