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皇家商会成立(2/1)

一、雪中入宫

正月初六的北京城,积雪压弯了枝头的红梅。贾环踩着咯吱作响的积雪,跟着引路太监穿过一道道朱红宫门。他今天特意换上了崭新的五品官服,腰间玉佩随着步伐轻轻晃动。

"贾大人,您这边请。"老太监声音压得极低,"皇上今儿个心情不错,刚批完南边的折子。"

贾环点点头,悄悄活动了下冻僵的手指。转过一道影壁,眼前豁然开朗——御书房前的空地上,几个小太监正在扫雪,见有人来连忙退到一旁。

透过雕花木窗,贾环看见一个清瘦的背影正在伏案疾书。那人突然搁下朱笔,转头望来。贾环心头一跳,赶紧低下头。没想到当今圣上如此年轻,看上去不过三十出头,只是眼角已有了细纹。

"宣贾环觐见!"

二、书房密谈

御书房内温暖如春,龙涎香在鎏金香炉中袅袅升起。贾环规规矩矩行了大礼,额头触到冰凉的金砖地面。

"爱卿平身。"皇帝的声音温和中带着威严,"听说你改良的晒盐法,让两淮盐课增收了四成?户部那帮老头子可都惊着了。"

贾环保持着躬身的姿势:"微臣惶恐,这都是托陛下的洪福..."

"行了,这些客套话就免了。"皇帝摆摆手,突然话锋一转,"朕听说你在守孝期间,还帮着整顿了薛家的生意?"

贾环心头一跳,这事怎么传到皇上耳朵里了?他谨慎答道:"回陛下,只是帮着理了理账目..."

皇帝从案头抽出一本奏折递过来:"你先看看这个。"

贾环双手接过,是兵部关于九边军饷短缺的急报。朱批"着户部速议"四个字力透纸背,旁边还有几行小字,像是后续补充的。

"自父皇驾崩后,朕对武勋打压得是狠了些。"皇帝摩挲着手中的青玉镇纸,语气突然变得推心置腹,"如今边关吃紧,这些老家伙反倒撂挑子了..."

贾环心跳加速,皇上这是在跟他掏心窝子啊!他深吸一口气,从袖中取出早就准备好的奏折:"微臣斗胆,有个不成熟的想法..."

三、海图献策

两个小太监抬来一张黄花梨案几,贾环将带来的海图徐徐展开。这张羊皮纸上,从泉州到南洋的航线都用朱砂标得清清楚楚。

"陛下请看,南宋时仅市舶司一年的收入就高达二百万贯。"贾环的指尖沿着海岸线滑动,"如今佛郎机人一艘商船的利润,就抵得上我朝一个上县的岁入。"

皇帝眼中精光一闪:"你的意思是...让那些武勋去经商?"

"非也。"贾环又取出一张图纸,"微臣提议成立皇家商会,武勋出人出力,朝廷派水师护航,所得利润三成归国库..."

烛花突然"啪"地爆响。皇帝盯着图纸上精密的帆船构造图,突然问道:"这些夷人的船式,你是从何处知晓的?"

贾环后背顿时沁出一层冷汗。这些明明是后世才有的技术!他急中生智:"微臣...幼时在金陵,见过佛郎机传教士的图册..."

四、说服武勋

三日后,镇国公府的花厅内炭火熊熊。牛继宗一巴掌拍在茶几上,震得茶盏叮当作响:"什么?让我们这些世袭的公侯去当商贾?!贾家小子,你莫不是读书读傻了?"

贾环不慌不忙地给老国公续了杯茶:"世伯息怒。您可知道,佛郎机一个伯爵,光是在天竺的庄园每年就有..."

"放屁!老子祖上可是跟着太祖打过天下的!"牛继宗胡子都翘起来了。

这时北静王水溶轻咳一声:"继宗,先听贾贤弟把话说完。"

贾环取出皇帝密旨,黄绢上"试行海事"四个朱字赫然在目。理国公柳彪突然压低声音:"老夫听说...南海有些岛上盛产金银?"

"何止啊。"贾环又展开一张海图,"吕宋的胡椒,暹罗的象牙,若是能到天竺..."他故意顿了顿,"一艘船的货,能顶十个庄子的收入。"

花厅里的呼吸声顿时粗重起来。这些世袭罔替的武勋们,其实早就被削得只剩个空架子了,表面风光,内里早就捉襟见肘。

五、文官入伙

消息不知怎么传到了文官耳朵里。这日贾环正在整理商船名录,门房来报:"林大人到访!"

林如海带着个精瘦的中年人进来:"环儿,这位是户部侍郎张志栋张大人。"

贾环心头一跳——这不就是在朝堂上骂他"与民争利"的那位吗?

谁知张志栋一拱手:"贾大人,前日本官多有得罪。实在是..."他压低声音,"户部实在揭不开锅了,九边将士的棉衣还没着落呢。"

林如海笑道:"张大人算过一笔账,若是商会真能如你所言获利,至少能解燃眉之急。"

原来这些文官也撑不住了!贾环心中暗喜,连忙取出一份名单:"这是第一批要采买的货物清单,还请张大人过目..."

六、各方角力

二月二龙抬头,太和殿上吵翻了天。

"荒唐!朝廷与民争利,成何体统!"都察院左都御史李守中须发皆张。

这时兵部尚书出列:"启禀陛下,福建水师来报,佛郎机人的商船队又在南海劫掠我朝渔船..."

贾环抓住机会出列:"臣请即刻组建皇家商会,筹建新式战船!既能赚钱,又能保我海疆平安!"

龙椅上的皇帝目光扫过群臣:"众卿以为如何?"

出乎意料,第一个站出来支持的是礼部尚书周大人:"老臣以为,既然古有市舶司之制,今仿其意亦无不可..."

原来这位周大人的女婿就在福建水师任职!贾环恍然大悟。

七、商会成立

三月十八,京城最热闹的一天。前门大街上张灯结彩,一座崭新的三层楼阁前人头攒动。黑底金字的匾额上"皇家商会"四个大字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贾环站在二楼窗前,看着下面熙熙攘攘的人群。有穿着锦袍的武勋子弟,有戴着方巾的文人谋士,甚至还有几个碧眼高鼻的佛郎机商人。

"环哥儿!"薛蟠风风火火地闯进来,身上穿着件怪模怪样的西洋服,"广州的丝绸都备齐了,就等..."

他话没说完,牛继宗的孙子牛城也跟了进来。这个曾经在京城纵马伤人的纨绔,如今晒得黝黑,腰间别着把精致的火铳。

"贾大人,咱们什么时候出发啊?"牛城搓着手,一脸期待,"我爹说了,这趟要是能赚回本钱,就准我娶周家小姐..."

贾环笑着摇摇头:"不急,等后日吉时..."话音未落,楼下突然传来一阵骚动。

只见几个书生模样的人正在门口与守卫争执。贾环连忙下楼,却见为首的书生躬身一礼:"在下江南举子冯渊,听闻商会招募通译,特来..."

原来是个懂番话的读书人!贾环大喜:"冯兄来得正好,我们正缺懂佛郎机话的人才!"

八、扬帆起航

五月初八,宁波港晴空万里。贾环站在新下水的宝船甲板上,望着眼前壮观的一幕:十二艘仿欧式战舰列阵海面,桅杆上的龙旗猎猎作响。

码头上,牛继宗拍着孙子的肩膀:"小子,给老子争口气!"另一边,张志栋正在叮嘱几个户部派来的账房先生。

最让人意外的是,都察院的李大人居然也来送行,还塞给贾环一封家书:"犬子在广州任职,还望贾大人多多关照..."

鸣炮三响,帆缆齐动。贾环望着渐行渐远的陆地,忽然想起原着中贾府被抄的描写。如今,这些人的命运就像这艘巨舰一样,正驶向全新的航程。

海风拂面,他仿佛听见了历史的车轮正在缓缓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