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4章 未知身份、故事之始(1/1)

苏牧伫立在走廊尽头,脑海中如浪潮般翻涌着刚刚看过的画面。

各个场景中涉及了众多人物,其中有一些明显是同一人的不同时期。

首先,那两名容貌相似的男子,应当是兄弟关系。

第三幅画面中出现的两名少年,正是第四幅画面中一高一矮两名中年男子的年少之时。

根据第七个房间里那夫妻二人的对话,可以判断出,个子稍矮的那位是弟弟。

同时,他也是后来的死者。

第六幅画面,或许就是他濒死之际的景象,极大可能是中了剧毒。

第八幅画面中出现的道士,显然是正一道的修行者。

他施展了七品冥引之术,召回了死者的灵魂,试图探究其死因。

而“弟弟”所说的话语,直接证明了,他绝非误食毒药,而是遭人蓄意谋杀。

若想要揪出凶手,推理出事情的真相,还必须明晰其他人的身份以及作案的动机。

第四个场景中呈现的葬礼,那老者大概率是兄弟二人的父亲。

而悲痛欲绝的老妪,则应是他们的母亲。

第五幅画面中的道士,与那施展冥引之术的道士显然是同一人。

他似乎只是前来协助调查此事的,是凶手的概率极小。

第二个房间内,那静止的画面中,泪流满面的男子是兄弟二人中的“哥哥”。

只是不晓得他究竟是因何而哭泣,是父亲的离世,还是弟弟的惨遭杀害?

不过,依据他二人小时候的状况,以及后面他与妻子的交谈。

能够看出,他和弟弟的关系应当相当不错。

当下,还有几人的身份尚未确定,他们或许便是破解此事的关键所在。

其一,夫妻二人提及的那个“弟妹”,似乎与“弟弟”关系不睦,时常争吵。

她,存在着一定的作案动机,不过此人似乎并未在画面中现身。

其二,第一幅画面中面容白皙的青年,究竟是兄弟二人中,谁的年轻时候。

而其对面那人,那满是怒意的眼神,充分表明了他们关系不和,甚至怀有深仇大恨。

若这个面容白皙的青年是“弟弟”,那他对面的男子,作案动机便极为强烈。

其三,最后一幅画面中出现的少女,和那名穿着质朴的少年,似乎和整个事件都毫无关联。

他们二人,究竟是谁?

苏牧从他们的相貌、眉眼中,丝毫看不出与前面所有画面中出现过的人物有半点相似之处。

他竭力回忆着种种画面,试图从中挖掘出更多的线索,但终究还是无奈放弃。

没办法,画面实在太过短暂,所能获取的信息极为有限。

“若此刻进行排序的话,能否将大概的顺序排列出来呢?”

苏牧将精力集中在这件事上,打算通过排序,从左侧的房间中获取更多的线索。

首先,能够完全确定顺序的事件:

第三幅画面中两名嬉戏玩耍的孩童,应当在整个事件中,处于极其靠前的位置。

第四个葬礼场景,是二人的中年时期,他们的父亲离世,必然排在其后。

此时,“弟弟”还健在,也就能够断定,他的死亡在父亲离世之后。

而中毒必然是在死亡之前发生的,因此,第六幅画面中“弟弟”中毒的情节要在此事之后。

第八个房间中,出现的招魂场景,则应当位于整个故事的末尾部分。

这四个场景的确定,基本上能够将整个故事的框架构建出来。

苏牧尝试着将其他部分往其中填充,看能否推断出正确的顺序。

剩下的画面中,第一幅画面中二人的冲突位置不太好明确。

如果,其中一人是“弟弟”,根据他的年龄,这一画面肯定位于第三幅画面之后,第四幅画面之前。

第二幅画面中“哥哥”流泪,同样难以判断。

除两位亲人离世之外,他也有可能为其他事情落泪。

第五幅画面中出现的道士,有可能是来“帮忙”之前的画面,也有可能是事情结束之后的思考。

但总体而言,应当位于招魂事件的临近时间点。

第七幅画面,夫妻之间的谈话,必定是在“弟弟”在世的时候发生的,只是不确定当时“父亲”是否已经亡故。

也就是说,肯定在招魂事件之前,大概率在弟弟中毒之前。

有一种极小概率的情况,“弟弟”中毒后被治愈,很久之后才离世,那么这一事件便有可能位于中毒之后。

至于第九幅画面,则完全无法判断。

苏牧陷入了沉思之中,没有能够完全确定位置的画面,只有成功概率较大的选项。

但,需要冒险猜测的话,他并不喜欢这种不确定性。

他开始思索,既然这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应当存在一个“主角”,或是中心事件。

任何人或者事,都不可能是毫无意义地出现,必定与这个“中心”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这一整个事件中,“中心”是谁呢?

出现次数最多的无疑是“弟弟”,多数画面中都有他的身影。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其次,便是“哥哥”,不过夫妻谈话中也提到了“弟弟”。

如此看来,或许他二人,便是整个事件的核心。

而其他的人,则是“配角”。

重要配角道士,是为了帮助解开死因而出现的。

而“嫂子”的出现,则提供了“弟弟”家庭不和睦的信息。

青年之间的争执,说明了兄弟二人中有一人有“仇敌”,极有可能此人是“弟弟”。

那么“父亲”的死亡,是为了表明什么?

最后一幅画面中的少女与少年,在整个故事中又起着什么样的作用?

虽仍有一些问题,苏牧尚未弄清楚。

但经过再一次的推论,以及众多“配角”的举动,他更加笃定了这一故事的“主角”,便是“弟弟”。

毕竟,最初推断之时,他的注意力便是放在了找到凶手之上。

也就是说,最后一幅画面发生在“孩童嬉戏”之前的可能性极小。

因为,“主角”确定后,“中心事件”一定是“弟弟”的死。

这画面,若是发生在他们更加年幼的时候,便没什么太大的意义了。

“弟弟”几乎不可能在更小的时候得罪一个会在多年后杀死他的凶手。

所以,它极大可能是跟“主角”的死亡有关,或许能够从某方面提供一些关键线索。

苏牧深吸了一口气,眼神坚定道:“故事之始,第三个房间中的兄弟二人嬉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