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前尘往事(1/1)

“姜小姐是姜夫人留在这世上的最后一丝血脉,儿臣看顾些也是情理之中。”

“况且姜小姐所作所为,儿臣以为皆在情理之中。”

未等皇上说话,谢淮钦就将目光转向谢之序。

“六弟认为呢?”

谢之序没想到谢淮钦会询问他,顿时哑口无言。

谢淮钦这话他根本不好回答,怎么会都不对。

“好了,既然来了就在一旁听听吧。”

皇上出面替谢之序解围。

“朕不是吩咐了,虽然免了你的敬茶,但谢恩之后还是要去拜见一下王妃。”

“你们如何敢将朕的话当做耳旁风,出了宫门就往城外去。”

皇上倒不在意姜青釉到底怎么样。

反正姜家还有一个女儿在世上,待事情处理之后。

全都补偿到姜朱瑾身上就是。

届时,就算外头不满的声音,也不会议论皇室苛待忠良之后。

他生气的是,自己都如此优待赵姒晚了。

赵姒晚竟还敢阳奉阴违,连去拜见一个无权正妃都做不到。

“父皇恕罪!”

赵姒晚被吓得跪在地上瑟瑟发抖。

细听之下,连声音都带着轻颤。

她虽是郡主,但还是第一次无长公主作陪见到皇上。

加之皇上震怒,她自然格外害怕。

皇上的问话,她没什么好解释。

本也就是故意,再怎么解释都苍白无力。

皇上看着谢之序,对他简直失望至极。

堂堂亲王,竟也分不清事情的轻重缓急。

若非他的纵容,姜青釉的尸身也不会至今无人收敛。

“皇上,姐姐身为亲王正妃死在大火之中,整个王府竟连一人通报都没有。”

“王府下人如此行事,无论何处都闻所未闻,见所未见。”

“若非有人指使,臣女断然不信。”

“还望皇上下令彻查,找出真凶。让姐姐在天之灵,得以安息。”

姜朱瑾在丫鬟的搀扶下,缓缓跪在皇上面前。

以额触地,求皇上为姜青釉主持公道。

此话一出,余贵妃当即变了脸色。

“此事本宫已经着人查过,确是天灾无疑。”

赶在皇上开口之前,余贵妃先一步说了话。

一边说,还一边偷偷打量皇上的神情。

以她对皇上多年的了解,想来皇上也不愿意将此事闹大。

“至于姜二小姐的问题,确实是王府下人的疏忽。”

“本宫会着人前去,好好责罚他们。”

余贵妃见皇上没有不高兴的样子。

瞬间底气十足决定了事情的处理结果。

“儿臣认为,娘娘此言差矣。”

一直充当背景板的谢淮钦,反驳了余贵妃的话。

“遥兰王妃到底是上了玉牒的皇室中人,尊贵无比。”

“她的身故,难不成王府只处置几个下人就草草了事吗?”

正常人意外离世也要查个水落石出。

没道理亲王正妃身故,如此草率解决。

“容誉王有所不知。”

余贵妃轻笑着从身后宫女手中接过来一张纸。

“序儿与姜氏早已和离,真论起来姜氏可不是遥兰王妃。”

余贵妃三两步上前,将手中东西交给皇帝过目。

和离书上白纸黑字,二人名字写的分明。

“什么和离书?儿臣怎么不知?”

谢之序还未从姜青釉去世的打击中缓过来。

偶然听到余贵妃的话,十分震惊的盯着余贵妃。

“序儿,你糊涂了。前些日子姜氏亲自拿去给你签字,你怎么能忘?”

余贵妃略带警告的目光看了一眼谢之序。

示意他少说不利自己的话。

“怎么可能!”

“遥兰王当初求娶可是做足了诚意,他怎么会和我姐姐和离!”

这事姜朱瑾还真不知道,姜青釉没说。

姜朱瑾还以为姜青釉闹这么大,是想要给谢之序一个教训。

没想到,两人竟连和离书都签了。

但为什么,谢之序一副不知情的模样。

“这种事情,本宫岂会作假?”

“二小姐不妨瞧瞧,上头白纸黑字,可是你姐姐的字迹?”

皇上已经看完,余贵妃亲自拿了去给姜朱瑾查看。

这和离书,还是永庆宫嬷嬷入王府当日要的。

“这姜氏已经不是遥兰王妃,当日恰逢还珠郡主入府,下人们一时疏忽也是有的。”

“此事事关皇室颜面,臣妾以为还是秘而不宣的好。”

“至于姜氏,不如就风光大葬,也算是全了姜家体面。”

余贵妃三言两语,就打算把事情处理完。

名声和各方支持,余贵妃都想替谢之序收入囊中。

“姜二小姐你放心,纵然你姐姐和序儿和离,本宫也可许她以遥兰王妃的身份下葬。”

“姜将军为我大墉朝鞠躬尽瘁,想来这些小事皇上也不会介意。”

“本宫也愿收你为义女,让你日后风光大嫁。”

如今的当务之急,是要安抚好姜朱瑾。

只要姜朱瑾不会再闹,将军府的部下自然还是会效忠谢之序。

“臣女有自个的母亲,谢过娘娘好意。”

姜朱瑾死死瞪着余贵妃,恨不得把她生吞活剥了。

若非余贵妃的刁难挑拨,姜青釉和谢之序肯定不会到这个地步。

“皇上,姜家祠堂不会连姐姐的位置都没有。”

“既然姐姐和遥兰王和离,就请准许臣女将姐姐安葬在姜府祖茔。”

姜青釉做的决定,姜朱瑾无论如何都支持。

既然之前就和离,想来是连牌位都不想放在遥兰王府。

“这怎么行。”

皇上想也不想就拒绝了姜朱瑾的提议。

这事要是答应,世人怎么看待皇家?

“罢了,既然此事是个意外,就不必再追究了。”

闹来闹去,闹的皇上头疼不已。

“虽然二人签了和离书,但未在朕跟前过了明路,自是不算数,姜氏依然是遥兰王妃。”

皇上一锤定音不给任何人反驳的余地。

“至于葬礼,就许姜氏以贵妃之礼下葬,朕亲赐谥号。”

“着贵妃的几位兄长,亲典丧仪。”

“陪葬品就从永庆宫和遥兰王府中挑选,朕许你亲自去挑。”

“余贵妃与遥兰王为王妃齐衰杖期一年,赵侧妃三年。”

“朕再册封你为郡主,食邑三千。如此,你可满意?”

如此葬礼,开国至今未有先例。

长公主对皇上有恩,食邑也才六千。

如此补偿,可见皇上想要快速解决此事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