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烧纸钱的由来(1/1)
中午用过饭之后,葛明、孙思邈、福伯三人就去了玉石王家里。
四个镜框打磨的非常精细,手艺没的说。其实主要还是这东西比较软,打磨起来并不怎么费功夫。玉石王说需要次日才能好,完全是为了假装工作量巨大,这样葛家能多给点工钱。这种招数,后世人用的更溜。
葛明把四个镜框拿在手上,拿了一个给福伯戴上,刚刚好。再拿一个给孙思邈戴上,好像稍稍有点松,不过不要紧,稍稍调整一下就可以了。
葛明也带上了自己的镜框,发现非常舒适,不光是手艺好,这玳瑁如此珍贵,戴上心态都不一般。
三人相互一看,都笑了起来。福伯和孙思邈看葛明的样子好笑,葛明看两人的样子更加好笑。这要是安上黑色的镜片,胖胖的福伯妥妥的一个汉奸模样,精瘦的孙思邈绝对是个瞎子神态。
“玉石王,把镜片镶嵌进去吧。”镜片也是早就加工好的,再说葛家最近加工这东西比较多,玉石王早就轻车熟路了。
镜片镶嵌进去,然后再给福伯和孙思邈戴上。
“孙先生,福伯,看看是不是看的清楚了很多?”两人睁开眼睛,发现眼前的东西果然清楚了很多。
“清楚清楚,老仆总算看清楚眼前的东西了。”
“不错不错,小子不错,哈哈哈哈。”
“先别着急,两位带着眼镜走走路,看得清楚又不头晕才行。”配眼镜嘛,哪里不戴戴试试,要是头晕就是度数高了,需要稍稍再打磨打磨。
两人东看看西看看,这边走走那边晃晃,发现没有不适的地方。再说老花眼跟近视眼不同,后世很多人只在看书看报的时候才会佩戴。
看到两人没有不适,葛明笑着说到:“这礼物两位可喜欢?”
孙思邈笑着说道:“不错不错,小子不错。”
福伯笑着说到:“老仆多谢小郎君,小郎君手段神奇。”
葛明让玉石王把自己的平面镜也镶嵌好,福伯付过钱之后,揣着给禄伯的老花镜,几人慢慢悠悠往回走。
孙思邈说到:“小子,这原理好像跟那个放大镜一样,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孙先生,可曾遇到过年纪轻轻就看不清楚远处东西的人?”
“老道遇上过不少,几乎都是读书人,但是老道医术不够,无法医治。”孙思邈倍感遗憾。
“孙先生不用遗憾,这个叫做近视,是用眼过度造成的,不能说是病,所以没办法通过药物来治疗。”后世也只能用激光,吃药是绝对没效果的。跟古人解释这些东西其实比较难,需要用古人听懂的话来解释。
“老花上了年纪的人基本都有,跟近视其实是一样的,都是眼睛变形导致的。咱们的眼睛其实跟放大镜有点类似,也是中间厚两边薄。”说到这里葛明从怀里拿出准备送给禄伯的老花镜,蹲在地上用镜片对着阳光。
福伯和禄伯不明所以,也跟着蹲下了,孙思邈还摸摸自己的眼睛。两人看到地面上有个光圈,随着葛明手动忽大忽小。
葛明解释道:“这个镜子可以改变光照射的线路,两位请看,假如说地面就是咱们的眼睛,当光聚焦成一个小点时,人就能看清楚远近的东西。”说着葛明把光点聚焦在了地面上。
“如果移动镜子的位置,这时候往上移动一些。”葛明把手放到了地表上,接着说到:“现在小光点就在我手上,没有聚焦到地面上,这时候人就只能看清楚近处的东西,看不清楚远处的东西。”
“如果把镜子往下动,光点应该在地面之下,这时候人就能看清楚远处的东西,但是看不清楚近处的东西。”
近视就是聚焦到了视网膜前面,需要用凹透镜发散光线,把光聚焦在视网膜上。老花就刚好相反,所以需要凸透镜把光聚拢,聚焦到视网膜上。
福伯自然听不懂,一头雾水。
孙思邈其实也听不懂,但是经验判断,葛明说的是有道理的。
“小子,这么说是因为眼睛用多了,或者老了,出现了变形,光点无法聚焦到眼睛里,所以出现来老花和近视?”
“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
“那岂不是近视也可以通过这个眼镜来看清楚远处的东西?这要是可行,不少读书人都能获益。”
“理论上确实如此,不过近视跟老花还是有区别的。近视的人程度基本都不相同,甚至自己双眼也不相同,每个人戴的眼镜都会不同,制作眼镜的难度会非常大。老花是眼镜慢慢衰老而已,相差并不大,制作起来就容易了很多。”
孙思邈若有所思,看着葛明不说话。
葛明见状说到:“孙先生,小子给你看个好玩的东西。”说完从地上找了一点枯草,用眼镜开始照射,一会功夫就开始冒烟,继而生出火来。
“小郎君,隔空生火!这也是道家的仙法不成?”葛明听后满头黑线,什么都是道家仙法,看来确实道家最可能成为科学家啊。
孙思邈想起了当年跟袁天罡说的一句话:这小子,比你我二人更像老道。
“福伯,这不过是把阳光聚拢在一个点上,温度自然高出来很多倍,当然也就可以生火了。”
“哎呀,小郎君,那老仆要是戴这个眼镜,会不会烧坏了眼镜?”
孙思邈其实也有这个疑问。
葛明笑着说到:“镜片就在你眼前,只是稍稍改变了光的方向,又不是聚拢成了一个点。不要害怕,正常戴着就是了。”
福伯和孙思邈两人这才放心下来,葛明用靴子踩灭了火,把眼镜揣到了怀里,三人这才慢慢悠悠的回了葛府。
孙思邈很想知道葛明怎么会知道这么多东西,想了想还是没问出口,葛明一切举动都看在眼中。
对于孙思邈,葛明知道的都可以告诉孙思邈,奈何大多都是无法验证的,这让葛明非常苦恼。回到了葛府之后,福伯喜滋滋的戴着眼镜到处走走,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
话说葛家下人基本都是老头子,老花眼的不在少数。看到福伯鼻子上架着东西,好奇心驱使下对福伯问来问去的。
“听我老刘说,这可是仙家的法器,有了这个老花眼都能看清楚眼前的东西。”
“而且还能生火用,你们什么表情,难道不信?”福伯把眼睛从鼻子上拿下来,对着地上的干草学着葛明的样子点燃了干草。
众下人惊诧不已,眼珠子都要瞪出来了。
“哎呀,真的是仙家法器。”
“刘管家,这不会把你眼睛烧瞎了吧?”
。。。
葛明看着七嘴八舌的人,跟着孙思邈回了东跨院。孙思邈摆弄着老花镜,拿起一本书试了试,心满意足。
最终还是忍不住问到:“小子,你到底是如何想到的?”葛明就知道是这样,所以才跟着孙思邈到了他的房间。
“要是小子说是瞎琢磨出来的,不知道孙先生相信不相信?”
“不少让老道感到惊奇的东西,你都说是瞎琢磨的,或者是书上看到的,老道也已经习以为常了。”
“孙先生,您就当小子是梦中所学吧。小子现在也分不清前些年是不是在做梦。”葛明觉得自己是个穿越者,但有时候又觉得后世的经历,是不是就是葛明这娃子的梦而已?又或者是梦中梦?这些东西本就说不清楚。
“不瞒孙先生,小子学问大着呢。上到天地如何形成,下到吃喝玩乐穿戴,没有不懂的。”
孙思邈脸上不停抽搐,指了指房门说到:“滚出去。”葛明心中暗道:好嘞,就这样出了孙思邈的房门。
哎,自己是个半吊子,关于近视和老花也就只能解释这么多了。抱歉了老孙,本小郎君对不住了。
葛明一边走一边心里在琢磨,要是等到孙道长知道自己的新版西游记,不知道会是个什么表情。
两个堂哥总算不催稿了,不过葛明没事也在琢磨西游记到底怎么写下去,写这个东西首先是练字,关键还在于锻炼瞎编的能力,读书人嘛,不会瞎编还混个蛋。
但是不可能佛教做主角的,必须是道家。原版西游记是一个道家弟子,也就是悟空。两个天庭大官,八戒和沙僧,还有一个小妖怪,就是龙马,这样一个团队护送佛家上西天。
后来葛明决定,就不要和尚取经了,干脆道家子弟学医好了,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终成一代神医了。
原型就是孙思邈,少年聪慧被人称为圣童。然而体弱多病,久病成医。后来立下壮志豪言,只愿人间没有疾病。
于是弃文学医,一路西行寻药寻医,这个过程中碰到来不少妖魔鬼怪阻挠,妖魔鬼怪嘛,就是见不得人间好,不过好在有悟空等人保护。
唐僧就不要出来了,但是为了尊敬原主角,玄奘里面取个玄字。为了拍拍李家的马屁,所以这人最好姓李。原型既然是孙思邈,那必须有个邈字。
主角名就叫李玄邈了,吃一口就能延年益寿。
妖怪还是那些妖怪,故事还是差不多的故事,只是换个主角而已,这样瞎编的难度就小了很多。
葛明想到这个想法时暗暗得意,取经有什么用?不如宣言宣扬医学,以后世上多几个孙思邈这样的人,那会是何等景象?
至于那些妖魔鬼怪,全都是宝贝啊,要是以后有人得罪本小郎君,尤其是自己惹不起的勋贵,必定把妖魔鬼怪的后台写成这些人。
。。。。。。
清明节是古人极为看重的一个节气,这是祭祖的大日子。后世还比较完整保留这个习俗的主要还是南方地区,北方经常受到战乱,自从五胡乱华开始,北人就开始往南迁移。五代十国的时候中原更是乱成了一锅粥,到了北宋时临渝居然属于辽国。
好在南方战乱不那么多,才让不少风俗较为完整的保留下来,否则就真的只有在史书上才能看得到了。
清明节时,整个大唐都是要放假的,一些外出做官的家都不能回,只能摆个牌位上柱香、点上蜡烛祭祀一下。
葛家的祖坟就在庄子附近,福伯在清明节前几天早早买好来不少祭祀的东西,好大两堆,居然还有木匠坊的新式家具,难道说烧这玩意?也让祖宗用上新家具?
只是葛明没看到烧纸,后世农村以前是把纸剪成铜钱的样子烧给祖先,也不是一个个的铜钱模样,是在一叠草纸上剪出很多铜钱的样子。
葛明心中不免疑惑,不烧纸钱怎么把铜钱给祖先?葛明自然不懂这些,不过福伯懂啊,于是葛明就跟福伯闲聊了一会。
“福伯,不给祖先烧点纸钱吗?”
“小郎君,何为纸钱?这是祭祀用的东西吗?老仆从没听过。”福伯一听还挺着急,不知道是不是又有了什么新鲜玩意,这要是别人家有咱家没有,那就是对祖先大不敬了。
烧纸的习俗形成其实非常晚,大概是到了元朝才开始流行起来,在以前都是烧实物。
要是没有烧纸的习惯?那造纸作坊的草纸怎么卖?生意还想不想在上一个台阶?你说巧不巧,葛明弄出来的草纸虽然也叫包货纸,但是后世也经常用来做烧纸。
据说很早以前祭祖需要焚烧一些秸秆之类的东西,后来改成烧草纸,难道说跟草纸是秸秆之类东西造出来的有关?其实是因为草纸容易燃烧,燃后一大堆灰,看着就很多。
古人极为重视的祭祖,葛明居然在想生意,这要是祖先知道了,肯定会一个旱雷把葛明劈死。当然,葛明也不怎么怕,自己就是被雷劈过来的,再劈一下说不定就能回去了。
“福伯,准备一些包货纸,我打算把去年写的几首诗写上,烧给祖宗看看,说不定祖宗在地下开心不已,也能保佑我以后考个状元。”
福伯一听眼睛一亮,笑着说到:“以往都是烧些祭文,这次不但有祭文还有小郎君的几首诗,祖宗肯定会保佑的。”说完就去找包货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