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捷报初传(1/1)

“哎呀,郭大妈,您可真是有福气!”

“绍华这孩子,真是给咱院长脸啊!”

“这才多久啊,这就厂长了?以后不得当部长啊!”

嘘寒问暖的声音此起彼伏,仿佛郭绍华是他们看着长大的亲儿子一样。

郭陈氏被这突如其来的热情搞得有些懵。

她面带微笑,一一应付着,心里却清楚,这些人是冲着儿子的身份来的。

许大茂也来了,他手里拎着两条鱼和一瓶好酒。

他没有像其他人那样夸张,只是真心实意地笑着。

“哥们儿,恭喜啊!”

“我就知道,你肯定行!”

他是真心为郭绍华高兴。

两人进了屋,坐在炕上,许大茂小声问着厂里的情况。

郭绍华没有隐瞒,简单说了说自己回厂、杨卫国被处理的事情。

但关于李怀德的私事,他只字未提。

这是他和李怀德之间的事。

“嘿!那孙子活该!”

许大茂听了,拍手称快。

“早看他不顺眼了!”

“行啊你,一来就把厂里给收拾利索了!”

他看着郭绍华,眼中满是敬佩。

“以后哥们儿在厂里,可得你照应了!”

郭绍华笑了笑,拍了拍他的肩膀。

“都是自家兄弟,说这些干嘛。”

刘家兄弟,刘光天和刘光福,表现得最为积极。

他们鞍前马后,争着抢着帮郭家跑腿干活。

一会儿给郭家挑水,一会儿帮着劈柴。

“郭厂长!”

“郭厂长您有啥事儿尽管吩咐!”

“我给您跑腿去!”

他们满脸堆笑,恨不得认郭绍华做干爹。

梦想着能跟着郭绍华在厂里捞点好处。

郭陈氏看着儿子如今的地位和风光,心里是既骄傲又担忧。

骄傲的是儿子的成就。

担忧的是儿子的个人问题。

儿子都这么大了,事业有成,可还没个对象。

刚才和邻里寒暄时,已经有人开始隐晦地提起“介绍对象”的事情了。

她听着那些话,心中燃起了让儿子早日结婚、抱上孙子的希望。

这个四合院,因为郭绍华的归来和升迁,彻底变了天。

曾经的嘲讽和轻视,在权势面前,化为了一张张谄媚的笑脸。

而郭绍华,只是冷眼看着这一切。

.......

李怀德像上紧了发条的陀螺,彻底转了起来。

他迅速从后勤部门抽调了几个人,组建了一个临时的销售小组。

虽然没人直接看到李副厂长挨家挨户去推销。

但厂里那辆破旧的吉普车,最近的出车记录里程数猛增。

财务科那边,李怀德签字的出差报销单和借款单也明显多了起来。

偶尔有人看到他深夜才回厂,身上沾着泥土,脸上却带着一股亢奋的劲头。

这天下午,财务科长张远拿着一份报表,敲响了厂长办公室的门。

“厂长。”

他推门进来,表情有些复杂。

郭绍华放下手中的文件,抬头看他。

“坐,张科长。”

“什么事?”

张远将报表放在郭绍华面前。

“厂长,这是……这是李副厂长那边送来的初步销售统计。”

他的语气带着点迟疑,似乎对这份报告的内容感到难以置信。

“第一批送去农机站检测和给大队试用的样机,反馈非常好。”

“已经……已经有几个公社直接下了订单。”

郭绍华拿起报表,目光落在数字上。

玉米脱粒机,二十台。

抗锈蚀喷雾器,五十台。

沼气灶因为涉及到安装和后续服务,暂时还没有订单。

数量不算惊人。

但张远的重点显然不在这里。

他忍不住凑近了一些,指着报表上的利润栏。

“厂长,您看这个……利润率。”

张远的声音带着掩饰不住的惊讶。

“刨去成本、人工、运输,还有给李副厂长和技术科那边预留的销售提成……”

“这两种产品的利润率,远超咱们之前的预期!”

“特别是那个脱粒机,简直……”

他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词。

轧钢厂的主营业务,利润薄得像纸。

可这不起眼的“小玩意儿”,利润竟然如此可观!

张远之前也和郑副厂长他们一样,对搞这些农机产品持保留态度。

现在,数据就摆在眼前。

“李副厂长这次……真是出乎意料。”

张远由衷地感叹了一句。

他本以为李怀德只是做做样子,没想到真能搞出名堂。

郭绍华的反应却异常平静。

他仔细看着报表上的每一个数字,仿佛这一切都在他的预料之中。

技术含量不高,但解决了痛点,又是独家生意,利润不高才怪。

“知道了。”

他放下报表,语气淡然。

“张科长,后续的销售回款要盯紧。”

“每一笔账目都要清晰、准确。”

“利润核算也要透明,该技术科的研发提成,该生产科的计件奖金,该销售部门的提成,一分都不能少,也不能乱。”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他强调的是流程和规矩。

张远愣了一下,随即点头。

“是,厂长,我明白。”

他看着郭绍华平静的侧脸,心里暗自嘀咕。

这位年轻的厂长,似乎从一开始就对这些“小玩意儿”充满了信心。

这份镇定,这份远见,让人不得不服。

张远离开后,关于新产品开始产生销售订单,并且利润可观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在厂里传开了。

最先得到消息的技术科和生产科,彻底沸腾了。

“听说了吗?咱们做的脱粒机和喷雾器,卖出去了!”

“真的假的?这么快?”

“财务科那边传出来的,还能有假?听说利润还挺高!”

“那咱们那个百分之十……”

技术员们眼睛亮了。

生产车间的工人们也议论纷纷。

“没想到啊,李副厂长还真有两下子!”

“以前光看他管食堂仓库了。”

“还是郭厂长有眼光,让咱们搞这些东西。”

“是啊,要是真能一直卖下去,咱们厂就有救了!”

怀疑和观望的情绪,在实实在在的销售数据面前,开始悄然转变。

人们看向技术科、看向后勤销售小组、看向厂长办公室的眼神,都多了一份期待和认可。

郭绍华的决策,李怀德的执行力,第一次在全厂范围内,得到了初步的正面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