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坐在地上的母女(1/1)
在第三个红绿灯路口右转,驶进回去的国道线。交叉路口高大的灯柱把周围切割下来,灯光向路面垂延,地上的泥沙好似黄金色缓慢流动。
快到终点时才下起的雨,虽然不大,但会像丝线一样粘黏在一起,依附眼镜的镜片上。于是我打算在前一个路口停下来擦拭镜片,顺便,等父母从另一边汇合。
“小伙子,小伙子。“
车穿过红绿灯,我听到有人在喊。我确信,那是一个女人的声音。
其中一人回头看了一眼。我朝四周看,发现什么都没有。
等过了路口,我跳下自行车,一手扶着,打开手机。
“小伙子。“
确实有人在喊,好像朝着我喊。于是我再次转过头。
路边是没有修好的绿化带,其中一侧堆满了各种水泥袋子和白色的大理石砖块。粉尘如同黄沙。
一个四五十岁的中年女人从不远的地方走过来,照下来的灯是昏黄的,所以她看起来也是昏黄的。我打量几眼,只能说,那是很普通的一个人,随处可见,消失在人群后无从发现的人。
“小伙子,帮个忙好不好。“她开口。
路口旁边没有其他人,因为那是绿灯。所以她是说给我听的。
问路的。这是我的第一反应。
老头子和外地人曾各见过一次。外地人不信志愿者的话。
于是我大声喊,“往这里走!看!就是这座桥,往这里走,就能到那个岛了!“
老头子不明白路的走向,我向他解释,“你要去那儿,必须先穿过这盏红灯,然后左转,穿过马路,才能到那个医院。“
“怎么了?“我问妇女。
“帮我一个忙,小伙子。“妇女说。
她走了过来,我往后退几步,这会儿才比较清晰得看清妇人。个子不高,头发显得十分杂乱。
如果说脸,诚如我之前描述的,那是一张很普通的脸,如大多数外来工人一般,被生活和工作所打磨,油光、蜡黄、皱纹、还有些儿圆滚。放进任何一个开满电瓶车的路口当中,都显得毫无突兀感。
“帮我一个忙,小伙子。帮我……“
她不清楚这里的路了?她没有打车的钱?她有什么疾病?大概就是这些问题,我想。
“……帮我买一碗面。“
我愣了。
买一碗面。
我从来没有遇到过这种请求。
“什么?“我向她确认。
“对……对,你看我们已经好久没吃东西了……“她用手指了指地上的一个女孩。
她表情显得十分为难。又好像因为某个原因不甘心。
我这才发现,原来堆满石砖的地上还坐着另外一个人,一个年轻的的姑娘,十七八岁。和她的母亲很相似,也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圆脸,皱着眉,扁平的鼻子往上翘,脸上展露着对母亲一种莫名的情绪,悲伤,或是埋怨,或带有愤懑。
只是一开始,我没有注意到的她。
原来这是一对母女。
我没有做太多思考,“你看“我用手指着,“那里是城区,那里有很多面馆,你们可以到那里去吃。“我还是以为她不认识这里的路,所以找不到附近的面店。
她沉默片刻。说:“不是…我们不是因为没有能力吗,所以才请求你帮我们买。“
“可是…“我想了一会。我大概确信,她说的没有能力,指的就是身上没有钱,没有一份买得起一碗面的钱。
女孩把头转了过去,眼神鄙夷。
这是我没有见过的眼神。
她点点头,“我们已经一个下午没吃东西了…小兄弟行行好,帮我们买碗面…方便面就行了。“
我看了一眼坐在地上的女孩,她的眼睛来回转动,看着她母亲,又像是看着其他地方。
“可是我得走了啊,我正赶着回家。我不可能掉头回去,帮你们买一碗方便面再回来。“虽然很像是敷衍的话,但事实确实如此。
因为下小雨,我急着赶回家。
她没有说什么。我拿出手机,打电话给父亲。
妇女在我的面前等了一小会,又在路口旁走来走去。
路口依旧没有人走过。只有他们母女俩。
“喂,你们到哪儿了?“
“穿过红绿灯了,就在你后面,很快就到了。你在前面等一会儿。“
“好。“我挂断电话。
一年前我帮助过一个老人和尼姑。她们想去城隍庙,找不着廉价的旅馆。我说前边有一家宾馆,虽然没有你们说的价钱,但在这一带是最便宜的了。
于是她们开了双人房,110元。
回到酒店后,我联系宾馆服务人员,让他明天一早退50元给那两个人。这份钱我帮她们付了。
因为她们想找的宾馆,就是六十元价格。
我确实想帮忙,但是等父母一过来,我就得一起回去了。我还是觉得我帮不上这个忙。
“我得赶着回去了。“我再次对那妇人说,“我不可能再回去一趟。我的父母也很快就到了,我得离开了。“
我尽量让她相信这是事实。
走来走去,妇人的精神好像已经放弃了。于是她叹口气,摆摆手,“算了,算了。“
我摸了摸口袋,一分钱都没有。
“你看我一分零钱都没有…是吧……钱都在手机里,所以也没办法。“
“算了算了,算了。“她还是这么说。
我看见她女儿已经把头转过去了。妇人也走回石砖旁,重新坐下,唉声叹气。
我骑上车,后边父母已经跟了上来。
也许是出于某种特别的情绪,我立刻骑车往前走。等过了一段距离,才放慢速度,和父母聊起那对母女。
“别去信他们啊,可能是专门骗年轻人钱的。“
“看到她们走远点就行了。“
我点点头,“如果真的没钱,她们也可以向警察求助。不至于坐在那里。“
接着我又聊起了另一件事。旅途中的高铁站,一个男人突然躺在地上,大声喊着,谁来救救我。后来知道他被骗了钱,回不了家。乘务员让他上了动车,说可以让他乘坐到四川北站。
于是那人便在车厢里嚎啕大哭,连续打了几个电话,内容大概都是:我被骗了钱,我该怎么回家?这么远的路,我走路要走几年才能走到啊?
“那可能也是骗钱的吧。“
“他脑袋有点问题。“我说,“普通人肯定先想到报案。或者让朋友、亲人转一笔路费。“
“这样的人以后尽量避开些。“
我其实没怎么听。因为我很纠结。也因为那妇人最后说,“算了算了,算了。“
骑车回去的路上风很大。
各种猜想在我的脑海里形成。
也许,她们因为家庭原因被迫离家出走?所以没有带足够的钱。所以她们回不去家了。
是她和她丈夫的原因?所以女儿看她才会有那样的眼神?
我可以认定,她们不像骗子…至少在我看来不像。但是,她们又不该坐在那里,等着别人施舍。但我也知道,我没权利这样设想一对母女。毕竟她们仅仅坐在石砖上,我和她们仅仅有一些接触,仅仅只是眼神和几句话的接触,我什么都不了解。
我什么都不了解,也无法理解。
我想我永远也不会知道她们之前和之后的故事。我没有再返回去帮助她们,而是一直往前,一直往前,骑着自行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