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一蓑烟雨任平生,圣纸留痕定风波(1/1)

“哦?你可想清楚了。”

“除非你能顷刻之间作出一首镇国诗词,亦或者片刻不停挥笔写就同级别的文章,一般意义上的好可过不了关!”

既然要为难,斗笠人当然将难度提高了一等。

此次放出消息吸引天下人前来,本就是要为自家女儿寻上一佳婿。

如此他才能无所顾忌,放下一切去寻求更高的境界。

女儿对此人不满,他即使看好此人也不会对他放水。

“我想清楚了,要怎么做阁下给个说法吧。”

斗笠人点点头,随后跟身边的小童说道。

“去请山海先生出来,就说有人欲要挑战第三条要求。”

十岁出头的小童应了一声,随后推门走入念灯坊。

没等多久,一位气质温雅的老人在小童的带领下走了出来,目光落到陈潜与白亦萝两人身上。

先是暗赞一声两人相貌真是不俗,随后又为他们的年轻感到遗憾。

文道与武道一样,都需要漫长的时间积累。

这么年轻可难有什么像样的成就。

再加上老友的要求,需再加一级难度。

他们怕是只能走走过场了。

既然如此,把那页文道圣纸拿出来吧,反正也不可能圣纸留痕。

老人思绪闪过,随后笑容温和的问道。

“不知二位小友,是谁要挑战第三个要求?”

“见过老先生,正是在下。”

陈潜拱拱手,向前一步。

穿着灰色朴素长袍的老人身上有一种显而易见的书香气,那是长年累月读书研习到达了一定境界的表现。

换句话说,便是腹有诗书气自华。

“吾名山海,聂山海,小友或许听过我的名字。”

“由老夫来评定小友的文章诗词可有异议?”

陈潜微微一笑,“山海书院的院长我还是知道的,陈潜劳烦先生了。”

作为大商最大的人才、官员产地,书院的创始人无不是文名满天下,足以着书立说的文道宗师。

眼前的聂山海在大商文人中的地位相当于宗师榜的武道宗师在武者中的地位,是整个天下也找不出百人的存在!

能请到他来镇场子,那位陈大家不简单呐!

又或者说,是那位天拳陈劲松在出力?

聂山海颔首,从袖袍间取出一页淡金色的空白书页。

“此乃供奉文道,受文气熏陶三十年以上的文道圣纸,非镇国之诗词不可留痕其上。

即使非我文道之人,无有文气者也能凭此判别!”

文道圣纸!

陈潜见状心中微微一喜,没想到还能有这好处?

作为一个修仙世界,即使是仙迹无踪的大商王朝也并非通常意义上的凡俗。

武者将武道修行至宗师境能凌空虚渡,取敌首级于数十米外。

文人以读书养文气,不修肉身只求一口天地浩然气养在胸腹中,文道修行至宗师境也不会弱于武道宗师!

唯一不同的是,武道宗师炼先天胎灵入体,可寿一百五十。

而文道宗师却身体孱弱,连寿逾七十都算作长寿。

所以修习武道者远比修习文道者更多。

陈潜之所以感到惊喜,便是因为这文道圣纸常年受文道侵染,有着上达天听的功效。

若是能诗词文章于文道圣纸留痕,便能跳过读书蕴养才气这一过程,直接得到文道反馈,凭空获得文道修为!

这白嫖的东西当然是天底下最好的东西!

陈潜连练武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本以为文道和他无缘,却能见到这桩机缘,还真是意外之喜!

估计聂山海也是觉得默默无名之辈又非文道之人不可能圣纸留痕,方才将这种宝贝东西拿出来的吧。

不然留着自己用它不香吗?

即使是给书院看好的学生后辈也好呀!

哪里有给外人测试的道理!

不止陈潜感到惊喜,其余围观之人也尽皆震惊不已。

绝大多数人都是第一次看见文道圣纸。

一个个挤着脑袋就想瞅上一眼瞧个稀奇。

以后行走江湖也多了一笔吹嘘的谈资!

这时,小童已经指挥着几个念灯坊的侍从搬出来一张大桌,上面摆着笔墨砚。

“小白,替我磨墨。”

陈潜对一边的小徒弟吩咐道。

红袖添香当然要比自己苦哈哈的磨墨要好。

白亦萝微微一愣,随后立马上前摆弄研磨。

见小徒弟磨得差不多了,陈潜看向聂山海。

“还请先生出题。”

既然是要求“才华横溢,七步成诗”,自然要临时规定题目才行。

这样得到的诗词文章才算是片刻挥毫而就。

“我观小友自有一股随性洒脱之意,好似看破红尘的智者一般,何不写一首洒脱的出游之诗词呢?”

聂山海不愧是文道宗师,态度始终亲切温和平易近人,看不出丝毫身为宗师的傲气。

此时出题也是根据陈潜自身的性子来出题。

而非故意为难,以免圣纸有失。

这便是读书人的气度所在!

“好,那我便借一首定风波,邀诸君共赏!”

这里的“借”有两种意思。

一种是陈潜自己所言的,借苏东坡苏仙之词,让其在此方世界大放异彩。

一种是他人所理解的,陈潜要用一首定风波折服在座的所有人。

陈潜走到桌案之前,小徒弟乖巧的将笔奉上。

他持笔蘸了些许笔墨,随后拿在手上神色微凝。

真气涌出,以气运笔!

作为一个现代人,陈潜本身的书法是不够看的。

若让他写硬笔字他勉强还能行,毛笔字就真的不太行了。

但以气运笔不一样,他能利用真气精确控制毛笔的每一寸,做到毛笔的每一分动作都完全随心。

这样一来,他就能以此模仿出曾经欣赏过的书法名家的字迹了!

颜真卿颜神,盛唐时期书法第一人附体!

陈潜拿起毛笔,毫不犹豫的开始书写他在雨竹林独自一人吟唱过的那首词。

也是他最喜欢的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随着十四个秀美挺拔,沉厚端庄的大字缓缓出现,一股气势磅礴的感觉因为字迹的显现油然而生。

于此同时还有一种所欲随心,超然物外的意境在字里行间隐隐浮现。

“好!”

站于一旁的聂山河与斗笠人均是大赞一声。

聂山河是因为那力透纸背,入木三分的书法而赞叹。

他自论单以书法而言,自己怕是也弗如远甚,真不知道一个不及弱冠的少年是如何练出此等书法的!

而斗笠人却是看出了书法背后的剑意,为其喝彩!

这个年轻人恐怕已经触碰到了意境的边缘!

真是生平仅见,后生可畏!

聂山海摸了摸胡须,随着陈潜的书写念道。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这是说下雨的时候行走树林,不要管那雨声连绵,不如一边吟唱一边信步前行。”

“开篇一种随意洒脱之意迎面而来,不错不错!”

陈潜继续书写,一刻不停。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聂山海也紧跟着他的落笔将其念出。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不羁之意溢于言表,少年人就该有这样的少年意气!”

不同人写出来的作品,读者会对其做出不同的评价。

所以,在聂山海看来,这便是少年意气风发的不羁之意。

按理说下雨天应该赶紧寻找避雨之处。

而他却偏不流于凡俗,悠然而行,丝毫不为这样的小事慌乱害怕。

一种举世皆醉我独醒的感觉油然而生!

“一蓑烟雨任平生……”

读到这里,聂山海神色凝住。

他不断点头喃喃自语,却再说不出什么评价性的话来,只能一个劲的道好。

“好啊,太好了!这词太好了,非吾所能评也……”

作为苏仙一生所作能排进前五的词,按大商王朝文道诗词的品级来算,级别绝对不会低。

即使身为文道宗师,以文章见长的聂山海也是从未写出过如此传世之词!

没错!

在他看来,只是这一句话便足矣让此词流传万载,永世传唱!

一蓑烟雨任平生……

短短七个字便将洒脱二字写到了极致!

此后遍观千百洒脱词也是索然无味矣!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陈潜放下纸笔,将压住文道圣纸的砚台挪开。

下一刻,那张淡金色的书页便好似早已迫不及待一般绽放万千毫芒!

如此异象一出,任谁也知道此词达到了圣纸留痕的地步!

就是不知道是最低要求的镇国诗词还是镇国之上!

聂山海稍微有些肉疼,但是很快便被见证传世之词的喜悦给冲淡。

这文道圣纸留在老夫手里才真是辱没它了!

只有承载如此诗词方才是它最好的归宿!

“小师父!发光了,它发光了!你写的词镇国了诶!!”

白亦萝兴奋之下,连女子娇滴滴的本音都给暴露出来了。

陈潜也是一脸期待的看向那页文道圣纸。

大商诗词六境——

出县,达府,鸣州,镇国,传世,入道。

不知苏仙之词能走到哪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