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图书馆(1/1)
学校的图书馆是新建的,在教学楼的中心,四周被包围。就是晴朗的日子,在里面也很难见到阳光。
无聊的日子,图书馆就是最好的免费消费场所。找一本喜爱的书,寻一僻静的角落,一坐就是一天。
为了尽快掌握师父给我的秘籍,我需要去图书馆看看有没有相关资料可以查阅。
找了半天,在宗教类书架上发现了几本有类似线索的书籍,我心里想:“这个不是应该归到术数类么?”
一段时间的学习,才知道原来仅占卜一门就足以让人眼花缭乱、手足无措、难以取舍。
奇门遁甲、大六壬、梅花易、铁板神数、紫薇斗数、四柱预测、六爻……
而在六爻类别中又有京房易、金钱课、野鹤老人、新海外六爻、盲派?……真是目不暇接。
找了半天,与我师门相关的任何资料都没有发现。很失望!难道师门的技法名不见经传?
也罢,吃过晚饭再来找找。
匆匆在学校门口的路边摊吃了一碗鸡蛋炒饭,再次回到图书馆。
扩大搜寻范围,我担心图书管理员放错类别,于是连文学类、历史类、甚至艺术类都没有放过。
人物类!我竟然在人物类书架上找到几本西汉时期六爻的书籍。这图书管理员的水平很让人怀疑!
索性都抱走,一本本查查看,天渐渐暗了下来,图书馆比其它教学楼需要先开灯。
功夫不负有心人,还是查到了相关的蛛丝马迹。西汉京房,自创京房易,纳禽星、积算,自信宇宙皆在其掌,神鬼无所遁形……
和师门技法有吻合!
再往下看,京房于汉元帝时被腰斩于市,时年41岁,其易学体系,后世绝矣!
绝了?不会吧,我们师门的一部分就是京房易。不知太师父是从何处学来的?
把相关内容摘抄下来,抬头看看四周,看书的同学走的差不多了,学校规定,图书馆晚上开放时间到11点,11点30分是就寝时间。看看表,已经10:30了。
“把这段抄完,差不到到时间了,就回宿舍休息。”我心理暗想。
平静的图书室突然起了风,把放在我胸前的书吹的哗哗乱响,天花板上的灯管左右摇曳,明暗在地板上胡乱晃动。
我看了看四周,窗户禁闭,并没有察觉风来的方向,正疑惑时,一个声音在我身后说道:“孺子可教也!”
惊回头,一个穿着灰色西服的中男男子站在我身后,满脸的胡茬,戴了一副很厚的眼睛。
“你是?”我显得很淡定。
“我是图书馆馆长,你能看见我?”胡子大叔满脸怀疑。
我点点头。
“我的科研课题还没做完,就死了,很可惜,我不甘心啊!”
“课题?什么课题?这个图书馆才新建的,意思你一直跟着学校走?”
“我不是跟着学校走,我是跟着书走,”他指了指放在我胸前的书。
“什么?就是这些?你生前研究的课题与这几本书有关?”
“是的,我研究的课题是西南少数民族的小众宗教,其中与古老的易学有关,都在你的书里面。”
“啊,这么巧?”我愕然。
“想不到好多年都没人碰的书,你一个大一的新生会看,难得啊!”
“我……我只是对易学很感兴趣……”
“易学是中国传统文化,国粹啊,群经之首,百家之源。易学是好东西啊,可惜,都拿来占卜了。”
“老师,实不相瞒,我就是来找相关占卜的内容……”我声音慢慢弱下来。
“占卜只是末用,要体会它的大道啊!”
“老师,你会占卜么?”
“我不会,我研究的是义理方向。占卜是封建迷信!”
“那么,你觉得我看见你,算不算迷信?”
“这?……这……”他看着我,仿佛我是鬼,他是人。
“老师,占卜都没搞懂,又怎么能搞懂形而上的道义呢?”我反问道。
他呆在原地,口里重复着我刚才的话。
“是啊,易学博大精深,看来我半辈子心血算是白费了!造孽啊!”他双手捶胸惭愧说道。
“老师,你也不要难过了,占卜虽是小术,可小术都弄不清,更何况它的大道呢?我是这样想的。”
“嗯嗯,你言之有理,你学习占卜,有没有弄清楚了?”
“很遗憾,我才开始学习,还没有弄清。”
“没关系,你还年轻,以后有的是机会。这样吧,以后你把你的学习心得告诉我,我把我的告诉你,这样就互补了,你觉得怎样?”
“嗯,是个好主意!”我爽快答应。
就这样,我和老师达成了合作。
“同学们,请大家迅速离开,我们要关门了。”图书管理员喊到。
第二天我在网上打开学校的网址,查到上一任图书馆馆长的名字,下面有他的介绍。仔细看他的半寸照,和昨晚见到的一模一样。看来,他真是之前的馆长。
在以后的日子里,我和我的老师亦师亦友,通力合作。攻克了许多难题,师父给我的秘籍我也消化的差不多了。我想他所说的天地人神鬼物的算法,虽然他没有告诉我,我也差不多弄懂了是怎么回事,卦技可谓飞升了一个层次。
半年后,老师突然对我说他的心愿已了,要去投胎了,这辈子最后一个课题基本算圆满完成了。只是可惜,还是没有体悟到易道的精髓。
“你毕业的论文就写我们合作完成的课题吧。”老师郑重地说。
“这——怕不好吧?你多年的心血,署成我的名字,这……”
“心愿已了,没有你,我也完成不了这个课题!没事,就署你的名字,不可能你把一个死人的名字写上去吧?哈哈……”老师豁达地笑了起来。
……
后来的毕业论文,我写的就是关于西南少数民族小众宗教的研究课题,在谢辞和参考文献部分我都特意把这位老师和他曾经的研究成果引用进来,算是我对他最后的缅怀!
执念是多么可怕,又是多么可爱!一个死人都还想着没有完结的课题,让活着的人情何以堪?在以后的生涯里,老师的求学精神一直激励着我,在无论多艰辛的环境里一路披荆斩棘,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