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8章 奔跑吧黄河篇8(1/1)

洛杉矶的阳光刺得黎瑶眯起眼。三个月了,她依然不习惯这里的阳光——太直接,太热烈,不像家乡那种透过云层洒下的温柔光芒。

"瑶,五分钟后就位!"场助的声音从门外传来。

黎瑶最后检查了一遍妆容,深吸一口气走出化妆间。《边缘救赎》片场忙碌而有序,这是她参演的第一部国际大片,饰演一位亚裔科学家。虽然只是女二号,但戏份吃重,对白全英文,挑战不小。

"黎小姐,您的快递。"一位制作助理递给她一个小包裹。

黎瑶疑惑地接过,寄件人一栏写着"林姐"。拆开后,里面是一张DVD,封面上赫然印着《黄河源》三个大字,导演署名:秦墨。

她的手指微微发抖。这部纪录片终于上映了?自从离开《奔跑吧》节目组,她就刻意回避所有关于秦墨的消息——不敢看,不敢问,生怕一个不留神,好不容易筑起的心墙就会崩塌。

"瑶,该你了!"导演在不远处喊道。

黎瑶迅速将DVD塞进包里,走向拍摄区。今天是一场情绪激烈的戏——她的角色得知实验失败,所有努力付诸东流。本该是个挑战,但奇怪的是,此刻她竟异常入戏。

"Action!"

镜头前,黎瑶的眼神从期待到震惊,再到绝望,最后定格在一种复杂的坚定上。她没有流泪,但每个微表情都诉说着无声的痛苦。

"Cut!完美!"导演激动地站起来,"黎,你刚才的表演太棒了!那种克制下的崩溃,正是我想要的!"

黎瑶勉强笑了笑,退回休息区。包里的DVD像块烧红的炭,灼烧着她的思绪。秦墨的镜头会是什么样的?还是那么沉稳有力吗?纪录片里会有...黄河岸边他们最后分别的那个观景台吗?

——

拍摄结束后,黎瑶回到公寓,将DVD放进播放器,却迟迟不敢按下开始键。窗外,洛杉矶的夜空繁星点点,却找不到一颗她熟悉的星辰。

终于,她深吸一口气,按下播放键。

片头是航拍的黄河源头,壮阔而神秘。秦墨的旁白响起,低沉磁性的声音让黎瑶的心脏猛地收缩——仿佛他就坐在她身边,轻声讲述着这条母亲河的故事。

纪录片延续了秦墨一贯的风格:专业而不失温度,深刻而不晦涩。镜头下的黄河时而奔腾咆哮,时而温柔静谧,就像...就像他看她的眼神,时而炽热,时而克制。

影片进行到中段,一段熟悉的旋律突然响起。黎瑶猛地坐直身体——这是《星河》,一首极为冷门的中文独立音乐,知道的人寥寥无几。而她曾经在一个深夜的聊天中,向秦墨推荐过这首歌。

当时他说:"太柔软了,不适合我。"可现在,他却把它用在了自己最重要的作品里。

黎瑶的视线模糊了。她按下暂停键,画面定格在黄河的一段急流上。水花四溅,就像她此刻纷乱的心绪。

手机突然震动,是林姐发来的消息:"DVD收到了吗?秦墨这片子火了,刚拿到金熊猫奖最佳纪录片!"

黎瑶盯着屏幕,手指悬在键盘上方,不知该如何回复。最终,她只发了一个简单的:"恭喜他。"

放下手机,她走到窗前。三个月了,她以为自己已经能够平静地想起秦墨,可一首歌就轻易击溃了所有防线。那些刻意压抑的记忆如潮水般涌来——他在索道上向她伸出的手,他在雨中为她撑的伞,他在她遭受网络暴力时的挺身而出...

还有最后分别时,他眼中那种近乎绝望的克制。

黎瑶回到DVD前,犹豫了一下,继续播放。影片接近尾声时,一个意外的画面让她屏住了呼吸——那是《奔跑吧》节目组在黄河岸边的合影,所有人都笑得很开心,包括她自己。而画面一角,秦墨正看着她,眼神温柔得不可思议。

这个镜头一闪而过,普通观众可能根本不会注意,但黎瑶知道,这是秦墨留给她的,一个小小的秘密。

片尾字幕滚动时,黎瑶才发现自己已经泪流满面。她擦干眼泪,从抽屉深处取出一个小盒子——里面是秦墨送她的黄河鲤鱼石雕和那张纸条。"跃过龙门,勿忘归途",背面是他留给她的电话号码。

三个月来,她无数次想拨打这个号码,又无数次放下手机。不是不想念,而是不知道电话接通后该说什么。"你好吗?我想你?"这些话语在浩瀚的太平洋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黎瑶轻轻抚摸着石雕光滑的表面,将它贴在脸颊上,仿佛这样就能感受到一丝黄河的气息,一丝...他的温度。

——

北京,金熊猫奖颁奖典礼后台。

秦墨接过沉甸甸的奖杯,对前来祝贺的同行们点头致谢。这是他职业生涯的最高荣誉,本该是欣喜若狂的时刻,却总觉得少了些什么。

"老秦,笑一笑啊!"张毅拍拍他的肩,"这可是金熊猫奖!多少人梦寐以求!"

秦墨勉强扯了扯嘴角:"我很高兴。"

"高兴个屁。"张毅压低声音,"你这样子,跟丢了魂似的。还在想她?"

秦墨没有回答,只是将奖杯塞进包里。这个动作让张毅看到了他手腕上的红绳——简单编织的绳结上挂着一颗小小的蓝色珠子。

"这是..."

"黄河边买的。"秦墨迅速拉下袖子遮住手绳,"当地人说能保平安。"

张毅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没再多问。回到酒店,秦墨打开电脑,开始整理《黄河源》的海外发行资料。点击进入素材文件夹时,他无意中打开了一个标着"备用"的子文件夹。

里面全是黎瑶。

有她在节目录制间隙看书的侧影,有她与当地老人交谈时的微笑,有她站在黄河边凝望远方的背影...这些都不是正式拍摄的内容,而是秦墨在无意间捕捉到的瞬间。他自己都不记得何时收集了这么多,更不记得为何要将它们单独保存。

屏幕上的黎瑶或笑或静,每一帧都那么自然真实,与镜头前那个完美无瑕的明星判若两人。秦墨的手指不自觉地抚过屏幕,仿佛这样就能触碰到三千公里外的她。

手机突然响起,是台里领导的电话,祝贺他获奖的同时,询问下一部纪录片的计划。秦墨应付了几句就挂断了。他打开抽屉,取出一张纸条——那是黎瑶离开前留给他的,上面写着她在美国的联系方式。

三个月来,他无数次输入这个号码,又无数次删除。不是不想念,而是不知道该如何跨越自己亲手筑起的高墙。当初选择事业而放弃感情的人是他,现在又有什么资格打扰她的新生活?

秦墨走到窗前,北京的夜空雾蒙蒙的,看不见星星。他突然想起在黄河源头拍摄时看到的星空——那么清澈,那么近,仿佛伸手可触。当时他莫名想起了黎瑶的眼睛。

电脑屏幕自动进入屏保模式,星空图缓缓展开。秦墨怔怔地看着,突然做了一个决定。他拿起手机,拨通了一个很少联系的号码。

"喂,克里斯导演吗?我是秦墨..."

——

两周后,黎瑶结束了《边缘救赎》的所有戏份。导演对她的表现赞不绝口,甚至提出要为她量身打造一个新项目。

"黎,你有一种特别的气质,"克里斯说,"克制下的热情,就像...冰封的火山。"

黎瑶微笑着道谢,心里却泛起一丝苦涩。这种"克制下的热情",不正是她这三个月来的真实写照吗?表面专业冷静,内心却翻涌着无法言说的思念。

回到公寓,她开始收拾行李。明天就要回国了,合约已经结束,林姐为她接了一部国内文艺片——讲述一位女画家在黄河边寻找灵感的故事。

手机突然响起,是一个陌生号码。黎瑶犹豫了一下,还是接了起来。

"黎小姐您好,我是《环球银幕》的记者,想邀请您参加下周的金熊猫奖特别展映活动..."

黎瑶正想婉拒,对方接下来的话却让她僵在原地。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将展映秦墨导演的《黄河源》国际版,导演本人也会到场交流。听说你们在《奔跑吧》中有过合作..."

黎瑶的心跳骤然加速,耳边嗡嗡作响,记者后面的话她一个字也没听进去。秦墨要来美国?而且就在下周?那她明天回国的航班...

"黎小姐?您还在听吗?"

"抱歉,"黎瑶努力保持声音平稳,"我明天就要回国了,恐怕无法参加。"

挂断电话,黎瑶呆坐在沙发上。命运似乎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就在她决定回国的时候,秦墨却要来到她所在的城市。如果他们能再等一周,如果...

手机又响了起来,这次是林姐。

"瑶瑶,有个突发情况。"林姐的声音异常兴奋,"克里斯导演刚才联系我,说有个中国导演想跟你合作一部中美合拍片,是关于黄河文化的!"

黎瑶的心猛地一跳:"哪个导演?"

"好像是姓秦...对了,就是那个拍《黄河源》的秦墨!他说正好要来美国参加..."

黎瑶的手机滑落到地毯上,林姐的声音变得遥远而模糊。秦墨要找她合作?为什么?是巧合还是...他故意的?

她弯腰捡起手机,手指不受控制地发抖:"林姐,帮我改签机票。"

"改签?你不是明天回国吗?"

"推迟一周。"黎瑶深吸一口气,"我想...见见这位秦导演。"

挂断电话,黎瑶走到窗前。洛杉矶的夕阳将天空染成绚烂的金红色,就像那天在黄河边看到的晚霞。三个月了,她以为自己已经足够坚强,可只是一个可能见面的消息,就轻易击溃了所有防线。

她走回卧室,从行李箱深处取出那个小盒子。黄河鲤鱼石雕在夕阳下泛着温暖的光泽,仿佛在无声地诉说着什么。

与此同时,在北京飞往洛杉矶的航班上,秦墨望着窗外的云海,手中紧握着一份企划书——《黄河恋》,一部关于文化、传承与爱情的合拍片。企划书扉页上,制片人一栏空着,只写了一个名字:黎瑶。

飞机穿越国际日期变更线,夕阳将云层染成金红色。秦墨想起黄河纪录片中那段配乐——《星河》,黎瑶推荐给他的歌。当时他说"太柔软了,不适合我",可现在他明白了,有些柔软,一旦遇见,就再也无法割舍。

窗外,太平洋浩瀚无垠,却隔不断两颗相互寻找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