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8章 静心三式(1/1)
甄老抬眼含笑,应了一声。紧接着,一位年轻女子步入院中。她身着素色棉麻长裙,发髻微挽,步履从容,眉宇间透着书卷气,举手投足间尽显端庄知性之美。
甄老介绍道:“这是我孙女,甄秀。”接着转向两位客人,“这是罗舍先生,古村酒店总经理;这位是素真院长,你之前听我提过。”
甄秀微微欠身,目光清澈:“久闻两位大名,今日得见,幸甚至哉。”
甄秀落座后,不疾不徐地为三人续上热茶,动作轻柔。素真凝视着她为茶炉添炭的动作,忽觉其神韵与这院落浑然一体——不争不显,却自有光华内蕴。
“秀儿自幼习书,亦通音律,近年更潜心研读古籍中的心法典章。”甄老轻抚胡须,眼中满是嘉许,“她说‘字是心画,茶是心语’,倒与你们真相馆的宗旨暗合。”
素真闻言一怔,若有所思:“以书法导引心神,观人于笔墨流转之间;以茶道涵养灵台,听心于水汽升腾之际。这何尝不是一种相术?”
甄秀抬眸浅笑:“爷爷常言,真正的文化不在高堂庙宇,而在烟火人间。我愿将所学化为微光,为真相馆设计一套‘静心三式’——书心、奉茶、听香,作为入门修习的引路之阶。”
素真眸光微闪,似有灵光掠过心湖。她凝视甄秀,见其眉间清气流转,唇角含笑而不露锋芒,心中顿生契合之感。
“静心三式”,看似简朴,实则暗合天地人三才之道——书心属意,奉茶为行,听香通神,正是由外而内、层层递进的修心法门。
她轻声道:“昔有仓颉造字而天雨粟,鬼夜哭,因文字蕴藏天地密码;今甄姑娘以笔墨为引,唤醒人心深处沉睡的觉知,此乃‘书心’之妙。
茶则承天地清气,经火水交融,如人生历炼,奉茶之际,谦卑自省,是谓‘行中见性’。
至于听香,非止于嗅,乃是以神会气,于无形中感知命运波澜,恰如相术之初心——观未形之象,察未发之机。”
罗舍不由赞叹:“若是将这三式融入北三店课程,晨起书心以定志,午后续茶以养和,暮时听香以归静,日复一日,便是凡人亦可渐入灵境。”
素真缓缓起身,走向院角那架尘封已久的古琴,指尖轻拂琴弦,一声清越悠然荡开,惊起檐下栖鸟。甄秀凝神倾听,忽而会意,从书案上取来一管紫竹箫,轻轻吹奏,音如溪流穿石,与琴音相和。
琴箫止歇,素真转身说道:“此非偶然。甄姑娘之才,不在技艺本身,而在以艺载道。我欲邀你为北三店首位‘心艺导师’,不授技法,只引本心。”
甄秀并未作答,只是望向祖父。甄老含笑点头:“道在寻常,行即是传。”
“愿以三式为舟,渡人亦自渡。”甄秀轻语,不疾不徐。她起身走向院中那方青石砚台,掬一捧井水研墨,笔锋轻点宣纸,未写一字,却以水痕勾出“静”之轮廓,墨未凝而意已满。众人屏息,只见她提笔悬腕,三笔落下——“定、守、归”,字字圆融,气脉贯通。
她转身取出一只素胎陶盏,自茶仓取茶,注水时水声如雨打芭蕉,奉茶至素真手中,盏心茶沫自然聚成太极之形,缓缓流转。素真一怔,忽觉心湖澄澈,杂念尽消。
甄秀又点燃一缕沉水香,闭目轻言:“请听——香有三息:初燃为醒,中袅为照,末烬为悟。”话音落处,檐角风铃无风自响,似应其言。
素真悄然记下此景,心中已绘出北三店新境:晨光初照,宾客执笔临“定”字;午阳正中,静室奉茶悟“守”心;暮色四合,香台前闭目听“归”音。三式循环,如四季更迭,润物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