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陈彦所知道的事(1/1)

辽陇,边陲小镇。

距离陈彦与宿鸿禛来到这里,已经过去了十天的时间。

在这期间,马头村被流寇洗劫,并且村民无一生还的消息,早就已经传遍了整个镇子。

马头村总共七十多户人家,将近四百来人被流寇所屠戮,这件事情理所当然的引起了辽陇朝廷的重视。

朝廷派了钦差下来,由当地州府的府尹亲自陪同,视察辽陇的边境情况。

并且除了本地的军队之外,上面还另外多调了两千人过来剿匪。

而辽陇的动作,无疑也引起了大虞李呈远的警觉。

李呈远正在率军北上之际,自家后院被邻国陈兵边境,说他不在意,那是不可能的事情。

这位大虞的靖安侯也派了使者过来,朝辽陇朝廷讨要说法。

说的也是。

如若只是单单剿匪,辽陇的边军已经完全足够,何必再调两千精兵过来?

也许,对于如今大虞的局势,辽陇皇帝的心中,也打着自己的算盘。

……

“怎么样了?”

陈彦从自己的房间当中走出,看到坐在客栈栏杆上,眺望街景的少年。

“好多了!”

宿鸿禛转过身来,朝着陈彦的方向说道。

他的这个年纪,愈合能力本来就快,再加上肋骨受伤,对一些简单的动作而言并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因此小宿在休养几天过后,便已经可以开始了自由行动,四处走走。

他从栏杆上轻轻一跃,跳到地面上:

“嘶!”

紧接着就开始倒吸冷气。

陈彦表情平静,眼神毫无波澜的看着他:

“你要是这样,伤永远也好不了。”

自知理亏的小宿只是抬手挠了挠自己的后脑勺,然后嘿嘿一笑。

在这一周的时间内,陈彦除了日常起居之外,几乎将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修练上。

他的修为已经开始迈向了锻体境中期。

想要达到锻体境巅峰,以目前的进度来判断的话,陈彦大概需要两个多月的时间。

而后,他还需要三个多月的时间,来实现从锻体境巅峰到贯气境的跨越。

这是他第三次走这条路了。

第一次,陈彦走了三十年。

第二次,在隐仙诀和自身经验的帮助下,陈彦走了两年。

而这一次,则只需要半年。

这个速度绝对不算快,因为他亲眼见识过当初在游先生的指导下,幽幽的进步速度。

人和人之间的差距,远比想象中的更大。

若是当初在三十一位登仙当中仅能称得上是平庸的净尘真人,修练速度都如此可怕的话。

那么,仅在福生仙尊之下的落星剑仙呢?

陈彦将自己的视线,再次落到了面前那位身上还缠着绷带的少年身上。

“咋了,哥。”

宿鸿禛有些迷茫的看着陈彦的方向。

“我准备走了。”

陈彦道。

“去哪?”

少年问。

“大虞如今陷于战乱,而这辽陇也不太平。”

陈彦缓缓说道:

“我打算去云溪。”

“云溪?”

闻言的宿鸿禛微微一愣,然后又道:

“可我听说云溪国与辽陇之间的距离,好像得有个一千多里,而且还得横渡梅河。”

“骑马的话,可能得用个十来天的时间。”

陈彦道。

少年露出一副若有所思的表情,沉默一会儿之后,然后试探着问道:

“哥,我能跟着一起去吗?”

“跟我一起去?”

陈彦反问。

“放心,我肯定不会还继续花你钱的毕竟我也学过两年的木匠手艺,能自己养活自己……或者说,到时候我还能把这些天的住店钱和医药钱都还给你!”

宿鸿禛连忙道。

“为什么要跟我一起去云溪?”

陈彦继续问道。

“因为,我想跟你学那招。”

“什么?”

“就是当初扔石头的那招。”

“比起扔石头,有别的东西更适合你。”

陈彦道。

“更适合我?”

宿鸿禛困惑道。

“比如这个。”

陈彦敲了敲自己腰间所挂着的那把佩剑。

他腰间所悬着的那柄剑,并非是什么好剑,仍然是那柄当初他在大虞北大漠的战场上,捡回来的那柄普通的铁剑。

小宿盯着陈彦腰间的剑看了一会儿,然后又道:

“为什么?”

“你迟早会知道为什么的。”

陈彦道。

当初陈彦在风涧谷时,曾阅读过很多关于诸位登仙境修士的典籍。

对于参加天顶山问道之前的宿鸿禛,历史典籍中的文字记载几乎为零。

这倒也正常。

因为宿鸿禛作为散修,原本就是因为在那次天顶山问道上的出色表现,才真正进入众人的视野当中。

但彼时的陈彦并未就此罢休,他对当初黎浩然口中的,这位只身赴死的辰平洲的最后一位登仙境修士很感兴趣,想要扒出更多的信息来。

于是,陈彦将他的目光,便放在了当初与宿鸿禛关系很近的那位蜃楼宫道门行走身上。

可是也没能查到更多的相关信息,蜃楼宫在作为辰平洲最为古老的修仙门派的同时,也相当神秘。

那位蜃楼宫的道门行走在历史典籍中有一定的记载。

但陈彦很快就发现了很多不太对劲的地方。

因为很违和。

就算是在蜃楼宫自己编写的典籍当中,也有一些互相冲突的记载和描写。

并且只是在只言片语当中,提到了那位蜃楼宫道门行走与宿鸿禛是故识的关系。

有人想要掩盖着些什么,或许跟宿鸿禛有关。

陈彦很快就明白了这一点。

既然从那位蜃楼宫的道门行走那边,没有办法得到更多关于宿鸿禛的情报,陈彦当即便换了另一个思路。

他开始览阅那些与宿鸿禛出生在同一个时代的天骄们所撰写的书籍或者文章。

果然,被陈彦发现了些有用的东西。

那是一篇六千七百年前的随笔,由已故的风涧谷前任太上镇武长老所写,因此随笔的抄本也收藏于风涧谷的藏经阁中。

那位太上镇武长老与宿鸿禛,可以勉强算是同一个时代的人。

在宿鸿禛参加天顶山问道的时候,那位太上镇武长老正担任银璃涧的肃武长老,作为风涧谷的使团御史,参加那次的辰平洲问道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