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 胜利,天下大势(1/1)
陆雪又守在擂台上稳稳压住几场,眼见日头偏西,再无人能撼动她的胜场数,才主动跳下擂台认输。
她这一退,紧张的气氛荡然无存。
剩下的人明知挣不到头名,却比之前打得更加卖力,谁不想在指挥使和一众千户面前露个脸。
刀光剑影里,叫好声此起彼伏,倒是比之前热闹许多。
最终清点战绩,陆雪以十八胜稳坐头把交椅,除了她,还有两个比较出色的百户被大家记住。
一人是赵千户,凭着那刚猛的刀法,越战越勇,连胜八场,是除了陆雪之外连胜最多场数的人。
围观的百户们直呼过瘾,连看台上的李嵩都赞了一声“虎”气。
另一个则是孙击石,他的枪法走的是截然不同的路线,每次出枪都如毒蛇吐信,角度刁钻,让对手防不胜防。
偏他抽签时又占了先机,做了头个守擂人,比旁人多一次挑战机会,总胜场要高于赵千户,拿下第二名。
比试落幕,李嵩走下看台,目光扫过三人,在陆雪的面具上停留片刻,随即朗声道:“赏!”
亲兵捧上来三盘银锭,按名次高低,银锭的数量也不同。
李嵩见三人接过银子,清了清嗓子,才再次开口,“戚百户力压群雄,勇冠三军,今擢升为千户。”
此话一出,校场上传出一阵喝彩声,嗓门最亮的要数兴旺卫的将士们。
自家卫里出了个这样厉害的人物,往后在各卫面前,他们都能挺直腰杆!
李嵩并不呵斥,望着眼前的喧闹,眼角的笑纹更深了些,这欢呼,是对将领最高的奖赏。
听着这因自己而起的欢呼声,陆雪的心中也不免升起一股热流。
她抬手,朝着下面的将士们郑重地抱拳躬身,这一举动,让下面的欢呼声更加热烈,久久不能停歇。
李嵩把这些看在眼里,微微点头,“待正式的任命书下来,戚千户可得请本官喝上一壶好酒!”
“末将谢指挥使栽培。”陆雪抱拳行礼,语气沉稳。
“能得大人青睐,是末将的福气,别说一壶,就是十壶,百壶末将也定然备足。”
“哈哈,好!”李嵩大笑两声,拍了拍她的肩膀,带着几丝赞许的意味,“不怪谢佥事说,你是个能沉住气的。”
孙千户瞧着这场景,忍不住咬牙瞪了孙击石一眼。
却见他神色不明地看着自己,微微一愣,一种不好的预感忽然萦绕在心间,让他没心思想陆雪的事。
此时,李嵩已转向赵、孙二人,勉励了几句“再接再厉”,才挥手让众人散去。
校场的喧嚣渐渐平息,只剩夕阳在擂台上投下长长的影子,似是在回味白日里的热闹。
接下来的两天是阵法推演和合战演练,陆雪刻意“缩在”人群里,既不太显山露水,又不出半分差错。
出一次风头让人钦佩,但若次次出风头,就容易招人记恨了。
况且,自从陆七带了黑风寨的消息过来,她这心里跟长草似的,恨不得立马回去。
许是冥冥之中感应到她这份急切,春操草草收了场。
李嵩离去时,脸上的表情很难看,想来是有什么棘手的事情在暗中发酵。
回去的路上,陆雪和谢远山并辔而行,猜测着春操潦草收场的原因。
只是信息太少,说来说去,最大的事无非就是哪个地方又有人谋反或是起义了。
这一年来,大周朝像是口烧得半焦的锅,处处透着焦灼。
小规模的起义军,如雨后春笋一般,在各州各县冒了头。
有的占了个镇子便自称是“将军”,聚起百十号人就敢拦官路;
有的则盘踞在县城里,占着粮仓与官府对峙,虽成不了什么大气候,却把地方搅得鸡犬不宁。
而稍微成气候的,已拿下府城作为据点,竖起“替天行道”的大旗,与朝廷派来的军队拉锯。
可朝廷这头,早已是外强中干。
都城官员结党营私,铆着劲地争权夺利;
地方卫所更是积弊丛生,吃空饷成了常态,花名册上写着千户所,实际上能披甲上阵的不过百余人。
兵器库里的刀枪多半生了锈,甲胄不是缺了甲片就是系带朽烂。
遇上百姓的锄头扁担,竟也常常落了下风。
这般乱象里,能称得上安稳的地方屈指可数。
司州算是一个,被郭将军牢牢把控,连带着之前被平定的梁州和并州也在他的把控之下。
之前从兴旺镇军营消失的那两千五百名士兵以及姓姜的三个千户,就是去接手并州的。
这三洲明面上又是最忠于朝廷的地方,不仅兵员足,器械全,治兵又堪称严明。
周边的起义军不敢靠近,治下的百姓尚能维持生计。
除了这三洲,还有两股势力暗藏锋芒。
一是楚州的萧家,萧家本是江南望族,祖上出过三朝阁老,手里握着长江沿岸的半数码头,靠着天险割据一方。
据说,萧家库房里的粮草能堆到梁上,私兵的甲胄比朝廷的还要鲜亮,无人敢小觑。
再往南,越州的温家更显神秘,温家是岭南的老牌世家,靠着香料与私开海域富得流油,堪称土皇帝。
地方官员在其地界形同虚设,政令根本传达不下去。
更让人捉摸不透的还有那些同卢氏一样,拥有百年积蓄的世家大族。
像琅琊王氏,清河崔氏,赵郡李氏这类,势力至今未浮出水面。
谁也说不清,他们在暗中是否有所筹谋。
以幽州为例,卢氏是百年世家,门生故吏遍布,又握着地方兵权,更有着不少天然马场。
有周公作掩护,对朝廷的调令阳奉阴违,却又把自己地盘打理得井井有条。
卢怀瑶前段时间来信,说卢家主难得的认可了她的能力,正力排众议的让她参与家族之事,不必在困于闺中。
但族中长老咬死她是出嫁女,坚决不同意,为此不惜在祠堂长跪不起,用家族产业作为威胁。
如今正闹得不可开交。
因此事,她已打算同周熙和和离,虽周公是明理之人,但前路依旧艰难,她也不知道能不能成功。
信的最后,卢怀瑶曾写下。
“小雪,这是我唯一的机会,我不想放弃,若成,你日后定会听到我的名讳,若败…若败,我隐姓埋名去投奔你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