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章 新老研究员的思想碰撞(1/1)
半天假过得非常快,第二天林楚楚就照常起来上班了。
慕辰已经离开家,家里只剩下妈妈和李阿姨。
就连小孩子也都上学了。
林楚楚吃了早饭之后,带着人就回了实验室,挖掘机还有不少没有完成呢,不过是把最重要的方面完成了。
他们正在忙碌的时候,基地首长派人过来,叫他们过去。
林楚楚还挺纳闷儿,难道是这一次有什么重要任务吗,居然不是叫她自己,而是整个小组。
等到了一个大的仓库,众人才知道,首长叫他们过来,是过来看一台机床的。
这台机床林楚楚有些熟悉,毕竟是她带回来的的。
看到这台机器的时候,其他人全都惊讶的围过去。
“首长,这台机床不像是咱们华国的东西,你是从哪里弄过来的呀?”
“看着是有一点旧,但是修一修应该能用。”
众人七嘴八舌的讨论着,过来的人不止林楚楚他们小组,还有其他人。
首长嘴角的笑容压也压不住,“这你们就不用管了,反正是咱们华国的战士弄回来的,叫你们过来,是因为你们都有研制机器的经验,我希望你们能够将这台机床修复好。”
他们经过研究,觉得这台机器,极有可能是毛熊国的汽车制造机器。
带回来的机器里不止这一台,还有其他的,现在叫他们过来,就是要他们先尝试把这台机器修复好。
再进一步修其他的机器,准能够凑出来一套制作汽车的机器。
如果这样的话,他们国内我能制造出和其他国家差不多功能的小汽车。
国内也有汽车,但是,在性能方面和国外比起来还差了一些。
要是利用这台机器能够制造出都属于华国的小汽车,那就更好了。
知道了接下来的任务,林楚楚他们曾经的小组成员再次凑到了一起。
这一次,他们将共同合作,一起研究这些机器。
整个仓库里,聚集了不少比较厉害的研究小组,就连几个人的师傅也都在。
他们的意思是,商讨出来一个修复方案,其他小组协商配合。
众人七嘴八舌的讨论着,尤其是那些年纪比较大的研究员们,有一些保守。
提到的想法是,尝试拆卸每一个零件,然后安装上新的,试一试到底是哪一个零件出现问题。
这个意见一出,基地首长眉头紧锁,如果一个个尝试的话,得尝试到什么时候啊,这还只是其中一个机器,要是别的机器也这样拆卸的话,不得用上两三年的时间?
他心里不赞同这样的想法,也希望能听到别人不一样的意见。
可是,大多数人的想法都差不多,他心里不失望是不可能的,目光转向林楚楚那个小组。
“田同志侯同志,你们的想法呢?”
几个人都是一样,田研究员笑着道。
“我们曾经在研究计算机的时候,就是把机器拆了之后重新组装!”
刚说到这里,在众人要杀人的目光中,他转了个弯。
“那个时候,我记得有一台是废弃的,目前,这台机床只有一个吧?就算是我们敢拆,你们也不会同意是吧?”
田研究员虽然有这个想法,但是,却知道众人肯定不会赞同这个提议。
所以他只是无奈的苦笑。
首长深吸一口气,看向侯研究员周立辰他们。
“你们也是这个想法吗?”
众人齐刷刷的点点头,在他们看来这个机器是非拆不可。
一名老研究员说了一声胡闹。
“只有这一个机器,怎么能说拆就拆?万一拆坏了怎么办?”
“就是啊,咱们只有这一台,万一拆开之后,没有办法修复,到时候,就连后悔都来不及了。”
老研究员们不赞同这样的冒险做法,但是,年轻研究员们却觉得值得一试。
在这一刻,新老研究员的思想在碰撞。
谁也不服谁,觉得自己的想法是对的。
林楚楚半天没有说话,首长突然冲着她问。
“林同志呢?你的意见是什么?”
毕竟这些东西是林楚楚带回来的,他也想听听林楚楚的建议。
林楚楚迟疑了一下说道,“其实还有一样,咱们在拆机器的同时,自己仿制一台。”
有人翻了个白眼。
“那不还是需要拆吗?”
林楚楚见到有人反驳,笑笑不说话,不过一些人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
他们要是仿制机器,说不定,还真的能够制造一套机器出来,到时候他们岂不是有了两套机器?
而且拆解制造和组装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他们也就能跟着学会这些机器的工作原理了。
“首长,我赞同林同志的建议,我们想试一试。”
“对,首长,有没有其他机器?我们可以从一些简单的机器着手,尝试仿制出来一台。”
年轻人们愿意尝试新的办法,而且也真的觉得这样拆解的方法比较合适。
首长并没有理会其他人,而是继续问林楚楚他们小组,“你们有把握吗?”
他们小组,最冷静的就是周立辰,要说其他人是天才,那周立辰就是天才中的天才。
首长这句话明显是在询问周立辰。
周立辰思索了片刻,坚定的点点头,“有把握,我们有七成的把握。”
见他说出七成把握,老研究员们完全不服气。
“小伙子,做人要实事求是,可不能高傲自大。”
“有了一点成绩,就以为自己天下无敌了是吗?小子,你可要知道,一个错误决定会毁了什么。”
众人当然知道老研究员们说的也对,可是,他们总觉得不甘心,如果一点点尝试的话,虽然也能最终达到目的,可是,实在是太浪费时间了。
新老研究员们各抒己见,都非常坚持自己的想法。
首长最后拍板决定,两方研究同时进行,从简单的机器开始,谁能率先修复好机器,机床的修复工作就交给谁。
年轻人的小组有三个,年纪大的小组同样有三个,也都是研究基地里最出成绩的研究小组。
众人手头上都有研究项目,将这些研究项目进行交接,交给其他的研究小组。
如果,是快完成的,那么就和其他小组配合,将手头上的项目完成。